摘 要 班會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班級活動的主要形式,很有必要經常開展。文化課是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班會則是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的運用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它有助于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能促進班級集體的建設,是進一步實現(xiàn)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班級例會;主題班會;價值觀;自我管理
班會課的具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總的來說不外乎班級例會和主題班會兩大類。班級例會指班級內定期舉行的以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教育為主的班級會議。與常規(guī)教育有關的班集體和成員中存在的問題,或班級人員在學習、生活、勞動、健康等方面共同關心的問題,以及偶發(fā)事件的處理,都可以作為班級例會的內容。因為常常是針對班級工作的具體問題開展的,一般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教育效果,所以班級例會實效性明顯。
在我校,每周一第七節(jié)課為班會課,可以為例會,也可以是主題班會。因為主題班會內容較多,例會一般由班主任調整安排。這樣班級例會就常表現(xiàn)為每天早自習前的晨會、課間操時的例會、不固定的班委會等。這些不同形式的例會宣傳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紀律,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幫助學生分析和總結自己的情況,提高他們自我道德評價的能力和刻苦鍛煉自己的毅力,幫助他們鞏固優(yōu)良行為和不斷克服不良行為。例會還可引導學生分析研究班集體中的問題,提出鞏固和發(fā)展班集體的措施;引導學生討論集體工作任務,審議班級工作計劃,總結班級工作,確定與班集體建設有關的具體內容??傊瑢W生和班主任在邊行動邊總結方法。班主任工作瑣碎繁多,這些例會承擔了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大部分,等同于班主任這個媽媽給眾多孩子的每日三餐,家常便飯,必不可少而又準時合口營養(yǎng)均衡。
如果說在一個家庭里每日餐飯保證了身體的健康,潤物無聲,那么溫馨和睦的氛圍母慈兒孝的天倫則靠家庭活動的培養(yǎng)。主題班會對于一個班集體的作用亦如此。
在主題班會課上,班主任圍繞特定的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與其它場合、其它的德育形式相比,它能在學生中實現(xiàn)更廣泛的思想交流,達到撞擊后的相容,能較好地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從而促進正確的班集體輿論集體價值觀形成,推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時,活動還有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思辨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它具有更高的教育效率。
選好主題是開好主題班會的前提。主題的選擇,要符合開班會時學生的心理需要,能靠近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關注熱點,又要與學校、班級當前的需要緊扣,體現(xiàn)時代性、時間性。
主題班會的準備,可以從精神和物質入手。精神準備主要是調動班干部和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都自覺投入到與主題班會有關的各項工作中。后者是把主題班會要用的東西等及時準備好。
主題班會的實施第一個階段,培養(yǎng)班干部開班會課。如果你對班會的認知是努力的記錄著一周內在班里發(fā)生的各種情況,分類整理,然后帶著情緒在班會上挨個指出,挨個糾正,那是絕對錯誤的。你自認為一段時間內應該不會出問題了,結果第二天一切又重新發(fā)生了。班會課絕不是批斗會!班會課也不是信息展覽會!如果你的主題班會是包辦式,教師是總設計、總代理,串詞自己寫,節(jié)目個人編,黑板自己畫,學生是任其擺布的木偶,那么你又走入了誤區(qū)!因為你能有多少時間去做這樣的工作?所以干脆交給班干部組織吧!第一次班干部自己組織的班會,或許主持人不敢走到講臺中間,頭不敢抬,聲音又小又顫,只是一張一張的點擊幻燈片;總結的班干部站在講臺上是臉色在紅白黑之間轉換;在座的同學,我只顧念我的發(fā)言稿,你偷偷的和伙伴眉飛色舞;班主任在郁悶無奈中咬牙堅持。可這是正常的。先從班干部上著手,讓其“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一般先召開班委會進行指導:你們要放開思維,學會拓展延伸。說班里亂,學的人少;說值日生不按時搞衛(wèi)生,大家保持的不好,是太籠統(tǒng)的?!罢f”這種方式可以變?yōu)榍榫皩Π住⑿∑?、演講、詩朗誦、文藝表演等,只要能反映出“要不隨眾,堅持學習”、“衛(wèi)生搞得干凈更要保持持久”的主題或渲染主題的目的即可。班干部要選膽子夠大、放得開不拘束的同學做主持人,真正起到帶動作用,不用考慮必須要主持的好,只要他一次次在發(fā)生進步即可。教育是一門精雕細刻的學問,在主題班會的活動過程中和活動后,班主任不是袖手旁觀,要注意觀察學生細微的變化,要及時收集學生對各項活動的反饋信息,要及時指出本次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要求。在班會課這項工作中,班主任仍然要遵循培養(yǎng)班干部時“使用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指導與放手工作的原則”。
第二個階段,動員全員參與開班會。既使如此培養(yǎng),可經過四五次的主題班會后我們發(fā)現(xiàn)每次除了班干部之后,總是只有幾個同學在參與,大部分同學只作為很無奈的、表情僵硬的看客。班里“臺上一處戲(主持人、班干部、積極的學生),臺下幾處戲(自尋其樂的小團伙)”。這樣的班會只能對班干部和個別參與的學生有好處,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能激發(fā)他們的自我表現(xiàn)欲,促進他們的自我發(fā)展,能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幫這些學生自我管理。這樣的班會課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成了一種浪費時間的事情,甚至有些同學會有反感活動、嫉妒主持人的心理。這不僅起不到主題班會的教育目的,更會適得其反。于是每次班會到了班主任總結的環(huán)節(jié),第一件事就是表揚積極參與的同學。我的評價由對學生參與積極性的肯定、對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的認可,上升到對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由衷贊賞??偨Y的第二個方面便是動員其他同學要有“集體與我有關,我是集體一員”的自我價值觀,不只做旁觀者。
第三個階段,完全由學生確定主題、設計準備、實施深化班會。班會一般是由學校或者班主任確定主題,再由班主任整體把關之后才召開。這種形式的主題班會從學生主體性的角度出發(fā),還不夠徹底,能不能把主題班會徹底的交給學生呢?這樣的做法對班干部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壓力,但只有不斷的挑戰(zhàn),才能不斷的幫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發(fā)展。
經過這樣長時間的努力,主題班會基本已經可徹底的交給學生了,多數時候,我能感覺的到班上同學的用心,發(fā)現(xiàn)他們視野拓展了,心思放開了,自我認可度變強了。主題班會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創(chuàng)新成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