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要求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認識到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其次,教師做到課堂語言準確規(guī)范,板書有條理;第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第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第五,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勇于表達。
關鍵詞:物理;語言表達;轉變觀念;邏輯思維;課堂氛圍、
語言表達能力是指運用語言文字闡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或抒發(fā)思想感情的能力,它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新課程標準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更貼近我們的生活,物理不再是記住規(guī)律、公式和計算而已,更需要我們用準確清晰的語言來表述物理現(xiàn)象、過程和規(guī)律。物理語言的表達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反映。近年來中考試題中,學生對題目的閱讀理解和靈活應用的要求逐步提高,要求學生能對已給條件和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和整合,不少學生讀不懂題目,不能把實際問題抽象轉化成物理問題,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標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我發(fā)展的空間,并提倡探究交流式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來表述物理現(xiàn)象、過程,表達自己對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作為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性,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所必需的。教師不可忽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下面談談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自身觀念的轉變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為:物理是“理科”,更注重理解、推理和計算,語言表達不重要。不少物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只關心答案和物理性詞語,提問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剛站起來說了內(nèi)容的一部分或幾個關鍵詞,教師為省時間,不要求學生說完整,自己就幫學生說出標準答案。這就在不知不覺中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表達的積極性,奪去了學生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充分肯定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在物理教學中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所以,我們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①讓學生用語言有條理地敘述物理現(xiàn)象、過程和規(guī)律;②讓學生用語言清楚地表達物理解題思路和解題過程。而且,教師要鼓勵并引導學生完整地回答問題。
二、身教重于言教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表達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教師的語言應準確、簡明而清晰,有條理性、邏輯性和連貫性。其次,教師的板書要規(guī)范,板書要寫清概念、規(guī)律、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導、例題分析和解答等,注意條理,結構嚴謹,使知識點一目了然。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要使語言表達準確、有條理而且連貫,前提是必須有周密的、清晰的邏輯思維。思維的發(fā)展和語言表達能力緊密相關。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首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物理概念、過程或規(guī)律時,應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間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注重物理知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例如,講解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運行時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可提問學生決定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進而引導學生說出衛(wèi)星從近(遠)地點到遠(近)地點,高度、質(zhì)量怎樣變,從而引起重力勢能怎樣變,進而動能怎么變、速度怎么變。引導學生思考并表達時,教師可用關鍵詞“高度——重力勢能——動能——速度”提示學生,這樣,學生思考時,頭腦中有清晰的脈絡,思維有邏輯性,也就能準確地、有條理地表述出衛(wèi)星繞地運行時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規(guī)律。
四、營造寬松、民主、愉快的課堂氛圍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在以往的教學中,不少學生由于缺乏鍛煉和緊張,回答問題時辭不達意,或只用一兩個字詞、公式,表述不清楚;書面表達也沒有條理、不準確。所以,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不敢說的心理障礙,讓學生大膽回答、暢所欲言,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即使學生說錯了,老師也不應批評、指責,從客觀上保護學生表達的積極性,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中。
(2)用興趣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交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大多是從興趣開始的。在課堂上,老師的話題如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自然會集中精力,與老師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以興趣促進交流,自然地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實驗或自己設計實驗引入課題,或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一節(jié)時,引入課題時,讓學生做小實驗“硬幣‘跳高’比賽”,就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實驗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交流,提高表達能力。
五、變換形式,鼓勵學生勇于表達
(1)嘗試教師角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選一個題目或一個知識點,讓學生當教師來講解,在此過程中,允許其他同學提問,讓他來解釋。這樣,每個同學都會充分準備,字斟句酌,組織好語言,反復練習。這是學生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很好機會。
(2)五分鐘演說。每節(jié)課抽五分鐘讓一個學生講一個有關物理的小知識、小故事等,課前學生自己找資料并組織好語言,全班學生輪著講。這樣每個學生都有鍛煉、展示的機會,日積月累,點滴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物理教學中,通過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識,也能更好地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