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學生厭學,而使初中學生曠課嚴重,流失太多,輟學率高,其根本原因是學生厭學。厭學現象不僅存在于初中和中職,甚至在小學高年級也有。厭學的現象表現為: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或者玩手機,或者做其他的事情;有的學生作業(yè)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10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后就睡覺;逃學、外出閑逛、玩游戲等。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形成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學習壓力過重,學習困難,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學校生活單調,家長期望過高等。針對學生厭學的成因,家庭、學校和社會幾方面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對癥下藥。
關鍵詞:學生厭學厭學原因采取對策
一、探究背景
初中學生曠課嚴重,流失太多,輟學率高成為恩平社會關注的問題。據統計:初中學生年流失率遠遠高于教育局的非正常流失率要求。我通過近三年時間觀察與調查發(fā)現,學生流失最根本的原因是厭學。由于厭學而曠課、逃學是中職、中小學生常見的、帶有普遍性的不良行為,是學生學習心理障礙中最具危害性的問題。
二、探究目的
通過對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對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出學生厭學現象的表現、影響及其產生原因,從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并幫助學生找到厭學的癥結所在,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使學生能愉快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為社會建設輸送合格人才。
三、厭學的表現
厭學現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在小學高年級部分存在。所謂厭學,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倦學習的心理,進而在學習學科課程時,對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再愿意學習的現象。其突出特點如下:
(1)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或者玩手機,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可以說視上課為坐牢。
(2)有的學生作業(yè)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10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后就睡覺。
(3)逃學、曠課、外出閑逛、玩游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經調研中職學生有厭學的占40%,初中學生有厭學的占25.3%,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有厭學的占15.1%。說明在小學已經開始有學生厭學的苗頭。
四、厭學的原因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來看,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幾個方面:厭學是由于學生行為獲得的內外反應不同而造成的,其內在原因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無法適應生活,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等等,都會使學生喪失自信心,消極的對待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1)學習壓力過重,學習困難(占59.4%)。
成績差的學生,壓力大,畏懼學習,導致越來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huán)。個別學生喜歡學習的學科就想學習,而且會學得很好,感覺有意思;不喜歡的學科就不想學習,就不學。學習完全憑興趣和愛好,沒有自覺性。
(2)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學校生活單調(占21.1%)。
老師講得太單調,沒有幽默感,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課堂呆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時還占用其他科的上課時間用來上“主課”。學校缺少文體活動,生活單調,在學校學習生活沒意思,不愉快。
(3)家長期望過高(占15.2%)。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在家里除了學校的作業(yè),另外給孩子安排作業(yè)和補課,學生因此沒有時間玩耍,從而感到心煩,不想學習。在家長看來,學生只能讀書,不能玩耍,學生學習不好,考試不及格,父母要打、要罵,很少與孩子溝通。
五、解決的辦法
學生厭學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厭學產生的后果和解決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關于如何杜絕厭學現象,有70%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到解決學習得好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20%以上的學生只能讓老師做工作被動解決。說明學生本身大多數還是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我們要深入調查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1)家庭方面
第一,家長要全面估計自己的孩子,正確看待孩子的分數。俗話說“五根手指有長有短”。由于孩子的個體差異,免不了成績有好有壞。如果孩子盡了力,成績卻不怎么理想,家長更應該給他們信心。
第二,關心孩子的學習,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近況。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支持是多方面的,多與孩子交流學校的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相信,只要家長重視了,孩子也就不會馬虎對待。
第三,家長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懊夏溉w”的故事告訴我們,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孩子的學習十分重要。兒童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家庭渡過,要想孩子健康成長,家庭關系一定要和諧。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不和,言行沖突,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波動,使之產生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如果家人積極向上,經常保持開朗的心態(tài),就可以感染孩子。
(2)學校方面
第一,實施素質教育。教育是以培養(yǎng)和造就人才為目的。學校制訂教育計劃時,不能片面追求升學率,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第二,教師要樹立教學新觀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皾M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覺得知識的沉悶,扼殺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
第三,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批評。美國教育家布努納說過“使一個人發(fā)揮最大的能力的方法是贊揚和鼓勵”。教師要端正態(tài)度,多關心少冷漠,多發(fā)掘孩子的閃光點,因勢利導,以此調動學生的自信,讓他們找到自身的價值。請摘掉你們的有色眼鏡,公平對待學生,就會不時地發(fā)現原來他們身上還有許多閃光點。
綜上所述,當前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錯綜復雜的,解決厭學心理問題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或綜合運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情緒心理學》,作者:孟昭蘭。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1086339。
[2]《普通教育學》,作者:德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赫爾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