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處于知識積累階段,基于其年齡特點,更需要教師講求方法,吸引幼兒注意力。聯(lián)想記憶能夠讓幼兒舉一反三,記憶更加清晰、簡單,印象深刻;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讓幼兒有一個理解和吸收的過程,階梯式教學有益于夯實基礎,不至于聽得云里霧里;將課堂上的知識應用予生活,既能讓幼兒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靠,也能夠在課堂之外敢引申,讓幼兒學會體驗、思考和創(chuàng)造。
關鍵詞:幼兒 語言 教學方法
幼兒是語言的初學者,基于幼兒的語匯單薄、記憶力較差等年齡特點,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方法,力求夯實基礎。幼兒階段專注力低,學習對他們來說大多是枯燥的,教師要寓教于樂,讓孩子們感受到知識收獲的喜悅,能在快樂中學習,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步。語言教學不僅僅是讓幼兒學會聽說讀寫,更是讓幼兒掌握生活中語言文字交流的必備生活技能,提高文學素養(yǎng)。
一、聯(lián)想記憶,舉一而反三
任何知識之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存在相互聯(lián)系。而相互聯(lián)系形成了知識體系,讓幼兒的思維形成點、線、面的連接,從而使記憶更加容易。幼兒階段很多語言的學習都是有賴于記憶的,這些詞匯就是語言的基石,是日后高屋建瓴的基礎,但在第一步中,基石必須依靠搬過來,而不是憑空就有的。這個搬過來的過程就是記憶。幼兒語言教學中常常有賴于歌曲與韻律,其實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聯(lián)想記憶,依靠旋律將本來不熟悉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這樣在聽到音律時就可以依靠節(jié)奏回憶起詩歌語言。詩歌語言本身也是一種聯(lián)想和歸類,是對語言藝術的初步啟蒙。比如一首幼兒練習歌曲: “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棵大樹,我是一只快樂的小鳥,飛來飛去?!痹谄渲胁粌H包含了比喻、對偶等多種修辭手法,更兼語言簡單明快,非常適合幼兒的理解和模仿。教師不僅可以通過與音樂相結合,讓幼兒在記住曲調的同時聯(lián)想到歌詞,還可以鍛煉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讓幼兒進行仿寫,初步嘗試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當然,所謂舉一反三不只有這一種形式,還可以總結歸納同類型的語言詞匯讓幼兒比較記憶,比如同樣是形容一個人好看,可以說美麗、漂亮,也可以說可愛。聯(lián)想記憶總的來說就是由此處可以想到彼處,互相關聯(lián),從而讓知識結果更加牢固,記憶起來更加清晰明了,也方便了從記憶中進行提取應用。聯(lián)想記憶既可以是音樂與語言之間的聯(lián)想,也可以是詞匯和詞匯之間的聯(lián)想、語言和畫面之間的聯(lián)想,具體應用什么方法進行教學則有賴于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幼兒的興趣程度進行選擇。聯(lián)想記憶能夠幫助幼兒在語言積累階段記憶得更加牢靠。
二、循序漸進,階梯式教學
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蔽膶W是一個大話題,是千里,是江海,而這個“大”則是由“小”積聚而成的,繁出于簡。對于幼兒語言教學來說,一定要講究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說起,不能在講授一個句子時,用更復雜的句子去解釋,這恐怕就適得其反,讓幼兒云里霧里,不知所謂了。幼兒階段學習的內容大多都是簡單直觀的,在成年人看來都是“小兒科”,但千萬不要覺得容易理解就籠統(tǒng)蓋過,要照顧到幼兒們的理解能力,循序漸進,一點一滴,條分縷析。比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歌時,教師在熟讀成誦之前,必須向幼兒講清楚意思,逐步剖析這首詩歌的內容?!叭照障銧t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究竟為什么是三千尺?銀河落九天又是什么畫面?教師必須讓幼兒能夠想象出來,能夠理解和接受。盡管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并不需要明白每一個詞的用法,不需要知道各種語法知識,但是明白基本意思有助于幼兒的記憶,形成一個大概的了解。循序漸進不僅僅是學習一首詩、一首兒歌上的由淺入深,也是指知識結構上的由淺人深,是字、詞、句、段的注入深入,對語言和文學的緩慢滲透。教師的課程安排必須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讓幼兒像在上臺階,既要有提高,又不至于太過吃力。階梯式教學對于整個幼兒階段的教學來說都是基礎性的方法。幼兒教學就是在教會他們逐步積累,在學習更加深入的知識時有基礎、有臺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每一個知識點教學、知識整體教學中都要有邏輯、由簡單逐步到復雜。
三、生活應用,日常中訓練
古語說: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边@是在強調實踐應用的重要性。在我們的學習中,課堂學習是在集中的學習知識,但能否消化吸收,還需要到實踐生活中去檢驗,去應用。幼兒語言教學更需要實踐應用,把課堂知識化為生活中常用語言,這樣幼兒才能真正理解透徹。幼兒語言教學中學習到的內容都是基礎性的,大多數(shù)都可以應用到生活中去。教學內容應用于生活可以包括直接應用,也包括間接應用。直接應用就是把教師教授的內容直接在生活交流中說出來。比如說教師在講授禮貌用語:早上好、謝謝。這些都可以讓孩子們回家之后和家人的對話中進行練習。如此可以讓幼兒熟練掌握禮貌用語的應用環(huán)境。此外,包括一些簡單的兒歌、日常的用語都可以在家庭交流中進行練習。間接的應用是指那些無法直接在日常生活中“說出來”的語言,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轉變形式讓幼兒們掌握其中的精髓,化為己用。比如說在學習《詠鵝》這首詩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教會幼兒們熟讀詩歌,更要學會感受詩歌中描述的鵝的美感,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小動物,了解他們有什么特點,讓孩子們學會體驗、觀察和思考。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完全可以布置一項小任務,讓孩子們選一樣小動物進行觀察,看看他有什么特點,并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動腦能力、實踐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幼兒階段的所有語言教學,其實都是在為日常交流、提高審美能力、提高文學水平做準備,所以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應該是應用到實踐、應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應用在于日常訓練,教師要一點一滴將課堂知識滲透到幼兒的交際、傾聽與寫作中。
幼兒語言教學要講究方法和技巧,這不僅僅是幼兒對知識接受的需要,也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讓課堂更豐富、更具有吸引力的需要。教學方法是多樣化的,對于每個教師而言都各自有適合自己風格的教學方法和技巧,但萬變不離其中,教學要朝著更便于幼兒理解接受、更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孟祥鳳.關于幼兒語言教學方法的研究[J].科普童話,2017(2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