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與教育的其他方式相比,家庭德育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其具體表現(xiàn)在:家庭教育職責的天然不可回避性與道德觀念的奠基性,家庭教育內(nèi)容的豐富性與道德價值傳遞性,家庭教育關系的特殊情感性與道德行為示范性,家庭教育形式的靈活多樣性與道德指導的針對性。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特點與優(yōu)勢對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家庭德育 家庭教育
所謂“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對子女進行的品德教育,是學校德育和社會德育的基礎,是塑造人們靈魂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社會教育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绷己玫慕逃墙⒃诹己玫募彝サ掠逃幕A之上的。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校、家庭和社會都各自發(fā)揮著自己的特殊職能作用。家庭德育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式,是學校和社會德育所不能替代的它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庭德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必要條件
家庭德育的好壞總是和社會息息相連與國家命運今明相連的。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戰(zhàn)略方針。忽視了它,就會失去精神的動力和戰(zhàn)斗意識。因此,家庭德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家庭是社會的基層組織,人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之中,如果把所有的家庭都動員起來,自覺地繼承年輕一代品德教育的重任,那么,少年兒童的品德教育都落到了實處,每個家庭都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搖籃,每個青少年兒童將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可見,從家庭德育的普遍性來看,它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教育組織機構所望塵莫及的。
二、家庭德育是奠定孩子品德的必要基礎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無可選擇的第一任教師。一個孩子從降生到完全獨立進入社會,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庭度過的,家庭德育在培養(yǎng)孩子的品德基礎方面,起著學校和社會教育都難有的作用,孩子從家庭成員之間的道德、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關系,成人之間的關系,成人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中逐漸形成善與惡、真與假、好與壞、是與非的最初概念,學會了如何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知道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等等。從某種意義講,將決定兒童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正如馬卡連柯所說: “主要的教育基礎是在五歲以前奠定的,你們在五歲以前所做的一切,等于整個教育過程的百分之九十的工作?!笨梢娨肱囵B(yǎng)出一代新人,就必須加強家庭德育,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礎,否則,我們就不得不以加倍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再教育。
三、家庭德育是學校德育的必要補充和助手
家長在兒童入學前,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但一旦入學以后,不少家長就如釋重負似的將教育的責任全部轉加到教師的身上,這是十分錯誤的。誠然,學校作為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專門育人場所,又有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教師,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應該起主導作用。但它仍需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更快地提高教育質(zhì)量。教師的精力和時間也無法與父母相比,更重要的是學校的德育如果得不到家庭的支持、配合和強化,是難以起到有效作用的。有一次,我對參加夏令營活動的五十多名三好學生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他們的家長除了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外,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能與學校配合,成為學校德育的得力助手。所以說,沒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學校教育或者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培養(yǎng)出合格人才。
四、家庭德育在教育孩子時有一定的靈活性
家庭德育不像學校德育那樣有比較系統(tǒng)的教材和相對穩(wěn)定的場所,而是通過生活中或與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中,利用每個可利用的機會,向孩子灌輸?shù)赖掠^念提高道德判斷力。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情感和訓練道德行為。比如,吃飯時孩子丟飯粒,家長就教育他們愛惜勞動成果,孩子穿上心衣服,就教育他們愛護衣服,注意衛(wèi)生,孩子考試得到好成績,就教育他們戒驕戒躁,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等。再如古時孟子母親用斷機杼的道理教育孟子要好好學習。因此說,家庭德育要抓住日常時機,靈活地進行施教,使孩子能更好地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光養(yǎng).小學生家庭德育優(yōu)化策略研究[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