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央
摘要:二胡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之一,早已成為我國專業(yè)藝術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專業(yè)。二胡的表現(xiàn)手法十分豐富,演奏技巧極其多變,不僅在我國的民族樂隊以及戲曲音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且作為重要的獨奏樂器深受作曲家和演奏家的青睞,可以說二胡的演奏能夠將中華民族音樂的韻味美以及氣質美的藝術特性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本文主要針對二胡教學中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促進二胡教學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二胡教學 音樂表現(xiàn)力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4-0120-03
二胡的音色比較接近于人聲,具有很強的抒情性以及敘述性,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樂器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樂器。人們在聽二胡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見這種情況,那就是在聽到樂曲曲調悲傷的段落時,音樂的強弱對比會相對夸張,并且人們的心情也會隨之受到影響,催人淚下;而當聽到演奏平穩(wěn)、舒緩的音樂時,那人們就會感受到內心放松以及平靜的感覺;當聽到喜慶、歡快的音樂段落時,人們將會感受到激動以及興奮,并且還會伴隨著樂曲的旋律跳舞。這些都是展示了二胡的這種非常重要的藝術表演力,其主要的特點就是通過弓子去摩擦琴弦發(fā)出聲音。在長期的表演實踐過程中,民間二胡藝術家也是利用各種音樂元素,如戲曲歌舞音樂以及民間小調的旋律等進行改編,進而形成了頗具當?shù)靥厣亩葑囡L格。每一個地域都有著自己的特點,演奏風格大不相同。隨著二胡藝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二胡演奏人才的培養(yǎng)上也總結出了不少有效的經(jīng)驗,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二胡教學中的音樂表現(xiàn)力提出以下見解,與從事二胡教學同行共勉。
一、培養(yǎng)音樂表現(xiàn)力要與表現(xiàn)要素的認知有效結合
(一)正確理解音樂的特性
二胡演奏學習的過程就是領略音樂美以及感受音樂的過程,而使得學生在學習演奏技巧的時候直接表現(xiàn)音樂以及感受音樂也是當前二胡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二胡教學通常都采用一對一的形式,這樣使教師能夠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不過有時候會受到學時以及教學計劃等因素的影響,這樣極易出現(xiàn)訓練和音樂表現(xiàn)相脫節(jié)的情況。再加上學生存在著一種傾向于追求技巧方面的觀念,認為只有技術熟練了就有了藝術,進而忽略了樂曲更高層次方面的內容,僅僅簡單的追求手指的靈活或者其他方面的耀眼技巧,完全忽略了音樂表現(xiàn)力的提升,而這樣也就導致學生在演奏一首內涵豐富并且優(yōu)美的樂曲時給人們一種淡而無味的感覺。因此,加強、重視學生對于音樂特性的理解也就變得十分的重要。音樂的特性主要是由音樂的意境、內容、形象以及情緒等決定的音樂總體風格以及細節(jié)特征構成,而音樂的特性就是音樂的實質,決定著我們應該使用怎樣的情感、手法以及方式去表現(xiàn)音樂、演繹音樂。二胡的音樂特性也分為很多種類,如激情類、悲憤類、歡快類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每一類的音樂特性來匹配其技術技巧的訓練。必須注意的就是音樂的特性不僅僅能夠體現(xiàn)在整首樂曲中,同時還能夠表現(xiàn)在個別的細節(jié)或者段落中。因此在教學中,應該通過每一個段落的分析、標記以及樂曲的標題或意境等因素為坐標,確定相應的處理原則,進而使學生感受到對于音樂處理的更多參照因素,導引其演奏實踐。
(二)處理并掌握好各種漸感
音樂是一種藝術,其主要的表現(xiàn)途徑就是通過聲音的唱段、輕重、強弱等來實現(xiàn),進而感化、熏染人們的精神,使得人們的內心能夠受到情感的體驗,以此來影響人們的心理活動,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而提升音樂表現(xiàn)力的重要手段就是處理好音樂作品中的漸感以及力度。聲音的強弱與音樂內容息息相關,但它不僅僅是音樂的外部形態(tài),而是與內在動力有關的表現(xiàn)要素。要想在二胡的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我們首先就得分析、理解作曲家對于音樂作品所設定的各種漸感以及力度的標記,然后利用好音的自然傾向來處理以及把握好漸感以及力度的效果。例如演奏一首簡單的音階時,它的音會一級一級的往上推動,形成一個自然向上的趨勢,而我們可以合理的利用漸強來處理好這種趨勢,而在下行的時候則是可以利用與之相反的方法。同時,不同的運弓會充分的顯示不同的音色,特別是使用輕巧以及開闊的長弓,將會使得高把位的音色更加的明亮以及純凈。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會音樂表現(xiàn)的重要兩個方面就是漸弱和漸強,通過這個聯(lián)系,我們也是能夠擴展式的進行其他漸感方面的處理。例如在《懷鄉(xiāng)行》這一二胡曲的教學過程中,其引子部分的每一個小節(jié)都用到了滑音以及揉弦來進行音樂漸弱以及漸強的表現(xiàn),而使用不同的弓速也是能夠將音樂的漸慢以及漸快很好的演奏出來。將鮮明的形象以及意境描繪了出來,就好像一個無家可歸的可憐人,孤苦伶仃的在路邊徘徊著,一會嘆息,一會又陷入深思,將其酸楚凄涼的情緒充分的表現(xiàn)了出來[1]。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音樂特性的理解來進行漸感和力度的處理,如在《江河水》這首二胡曲子的教學過程中,其引子為了將悲憤的情緒更好的表現(xiàn)出來,其前面的三個音則必須得帶有音頭,只有這樣才能夠產生較強的爆發(fā)力。然后采用壓揉以及跳把等手段將音區(qū)移高,以此來營造一種緊張度,達到悲涼的藝術效果。在這首樂曲中,二胡的演奏力度的變化不僅僅是一種強有力的,同時還是一種蘊藏的內在爆發(fā)力,在其實際的演奏過程中必須有著將久積內心的那種悲怨之情發(fā)泄出來的感覺。音樂表現(xiàn)力提升的關鍵就在于漸感以及力度的處理和掌握,特別是在二胡的樂曲演奏中,散板以及引子對于不同力度以及漸感的處理十分的多,其對于人們心理節(jié)奏變化的表現(xiàn)作用重大[2]。因此,要想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那首先就得加強、重視對學生的漸感以及力度的訓練。
(三)處理并運用好各種對比
對比是所有藝術創(chuàng)作及表演中必須遵循的重要美學原則之一,并且還是音樂樂感體現(xiàn)以及手法表達的重要手段。音樂充滿著辯證法,其中的喜怒哀樂的表現(xiàn)大都體現(xiàn)在比對中,因此,在實際的二胡教學過程中,首先就得向學生灌輸對比這一重要的觀念。而對于基礎練習中的指法、揉滑以及強弱、快慢等,都必須得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各自之間的相互對比以及相互依存的關系。只有清楚的掌握到這種基本的對比關系,才能夠在宏觀的角度上處理好以及運用好對比的手法[3]。總的來說,對比可分為兩大類,首先就是音樂特性的比對,例如《黃水謠》,這是一首歌謠式的樂曲,屬于三段體結構,然后通過對比的手法寫成。其第一段的旋律明朗抒情,是苦難人民對于黃河兩岸寧靜、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遐想;而第二段的音調悲憤,速度也是較為緩慢,其主要內容就是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對于我國人們帶來的災難;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現(xiàn),黃河依舊,但是卻物是人非,天各一方。另一類則是力度層次方面的對比。例如在《江河水》這首二胡樂曲的表現(xiàn)過程中,其引子的揉弦給人們一種凄涼的感覺,而壓揉則是給人們一種揪心以及痛苦的感覺,總之就是利用一些必要手法以及強弱對比來將樂曲的思想內容充分的表現(xiàn)出來。當然,音樂藝術中的對比形式以及變化有很多,我們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也沒有必要通過概念來進行記憶,而是應該加強重視學生對于音樂對比性的體驗以及表現(xiàn)的培養(yǎng)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二胡的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二、培養(yǎng)音樂表現(xiàn)力要與音色訓練的習得有效結合
二胡作為一種拉弦樂器,在我國的歷史十分的悠久,并且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人們普遍認為二胡的音色優(yōu)美且圓潤,十分的接近人聲,其音調十分的委婉動聽。好的音色直接關乎到演奏質量的好壞,同時也是區(qū)分個性表現(xiàn)的重要特征。透過音色的變化以及對比來將樂曲中的不同色彩和情緒進行一定的描繪,這已然成為二胡音樂表現(xiàn)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手法[4]。所以在實際的二胡教學過程中,必須得加強培養(yǎng)學生在初學運弓的時候就得仔細的傾聽演奏聲音是否流暢、圓潤以及飽滿的良好習慣,并且這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訓練的方法。在對學生音色訓練的時候,則應從按弦和運弓這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就是教導學生正確的進行運弓,要求學生的右手完全的放松,然后將弓子保持穩(wěn)、直以及平的狀態(tài),同時還必須注意貼弦度。而學生的左手在按弦的時候則是必須得注意按弦的力度以及部位,應做到虛實適中,只有將這兩者完美的結合,才能夠演奏出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不過這樣還是遠遠不夠的。二胡教師還得教會學生從樂曲的內容需求中尋找不用的音色表現(xiàn),而這就不只是簡單的技術熟練程度方面的要求,還涉及到演奏者對于所演奏的樂曲內涵的認識以及領悟的程度。在實際的二胡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得要求學生用心的去分辨音色的優(yōu)劣,然后在不斷地時間過程中積累經(jīng)驗,來提升自身對于音樂感性的認識程度,得到對于音樂音響感性的良好體驗,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審美情趣,為音樂表現(xiàn)力的提升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培養(yǎng)音樂表現(xiàn)力要與學生的全面修養(yǎng)有效結合
(一)加強重視學生多看、多聽以及多聯(lián)想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音樂表現(xiàn)的內容是生動、形象,以及豐富多彩的,而其表現(xiàn)的形式則是十分抽象的。所以有的時候很難用語言描繪清楚,又或者是通過語言很難表達的精致和完美[5]。所以在實際的二胡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得加強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調動,重視學生多看、多聽以及多聯(lián)想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并且,必須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和知識積累,不能僅僅局限于音樂與二胡演奏中,多欣賞一些對于學生音樂表現(xiàn)力的提升以及豐富音樂想象力的其他藝術種類,例如電影、美術等,還有笛子、鋼琴以及小提琴等,以此來不斷的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逐漸的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能夠使學生的想象力在音樂欣賞的實踐過程中更好的得以發(fā)展。例如在指導學生欣賞舞蹈的時候,他們將會發(fā)現(xiàn)舞蹈表演與二胡演奏之間的聯(lián)系,如學生在進行長弓訓練的時候需要將大臂舒展,以此來帶動小臂的運行,力度氣息下沉并且動作十分的協(xié)調,而這一點和我國的古典舞蹈中很多的動作都是十分的相似[6]。其實,這種情況到處存在,只要學生平時多想象以及多積累,那其音樂想象力必定會越來越豐富,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二胡演奏的音樂表現(xiàn)力。
(二)多指導學生欣賞二胡音樂作品
為了更好的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二胡教師應該經(jīng)常為學生提供一些觀摩、音樂會等接觸音樂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并且學生的二胡演奏技巧也會得到有效的增強,進而能夠在二胡作品演奏的過程中更好的進行表現(xiàn)。除此之外,還應該多為學生介紹一些音樂史方面的書籍,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到中外歷史和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了解到音樂作品的特點及其時代特征,了解到作曲家們生活的社會背景和時代背景。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還能夠拓寬學生的思路,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通過相關的文學作品研讀,我們能夠了解到《新婚別》這首二胡敘事曲是根據(jù)詩人杜甫的一首敘事詩進行創(chuàng)作的[7]。唐代安史之亂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重大的災難,而為了平定叛亂,朝廷則是到處征兵,就連一個新婚丈夫也未能幸免。妻子在送別丈夫的時候,柔腸寸斷、淚眼相望。當生離死別的時候,那無情的鐘聲則是十分的緊迫,而丈夫只能夠忍痛走向平亂的軍列中,妻子則是眼含熱淚凝望著越走越遠的丈夫。有著這樣的鋪墊,學生在學習這首樂曲的時候將會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主題形象,還能夠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以及對音樂的理解融入進來,這樣也就能夠將這首曲子的優(yōu)美意境充分的表現(xiàn)出來。這樣不僅僅能夠在學生的心中塑造音樂藝術的形象,并且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空間,提升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和音樂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造能力,進而趨近演繹音樂作品的本質目標。
四、結語
總之,二胡的演奏屬于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而高超的演奏技巧只能夠為二胡的演奏提供技術方面的保障,這僅僅只是樂曲表現(xiàn)的技術基礎,而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才是二胡教學的重要目的。每一位二胡演奏者都應不斷刻苦、勤奮的訓練,并且努力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通過心靈來演繹二胡樂曲的每個音樂段落以及每一音符的表現(xiàn)內涵,塑造出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才是二胡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仁增旺姆.試論二胡教學中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06,(08):180.
[2]李斐.試論二胡教學中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6,(24):111.
[3]杜曉峰.論二胡教學中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J].大眾文藝,2016,(01):242-243.
[4]仁增旺姆.二胡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淺談[J].黃河之聲,2008,(17):51-52.
[5]史靜.二胡教學中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1).
[6]徐丹.二胡教學中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6,(23):212.
[7]劉崢.論在二胡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J].青春歲月,2016,(0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