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提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教學質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斷提升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的有效性?;诖?,本文將研究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充分發(fā)揮合唱的律動感、提升合唱活動與學生的吻合性、提升學生的曲目鑒賞能力、鼓勵學生融入教學環(huán)境以及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五方面內(nèi)容。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 教學有效性 曲目鑒賞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187-02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升,在此過程中,人們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而音樂合唱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認知水平、音樂感知能力以及律動感,但是在實際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最終的教學質量,面對這種情況,最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確定教學過程中應用注意的問題,同時找到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方式,最終達到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一、充分發(fā)揮合唱的律動感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與其他音樂教學最大不同之處就在于,合唱教學中的律動感較強,同時對學生律動感的要求也較高,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點提升學生的律動感。例如,在不同的合唱曲目中,其中具備的音色以及音調(diào)都不同,相同的樂器在不同合唱曲目中作用也不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每首合唱曲目中的律動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在此過程中將合唱律動感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充分掌握其中的音調(diào)以及音準,最終保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教學質量。
二、提升合唱活動與學生的吻合性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保證教學活動與學生發(fā)展之間的吻合性,目前我國在《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以此來提升學生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興趣。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在小學教學中,不同階段的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以及認知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學生在每階段的發(fā)展特點展開設計,這種方式能夠提升教學活動設計的針對性[1]。
三、提升學生的曲目鑒賞能力
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學生的曲目鑒賞能力培養(yǎng)是其中主要內(nèi)容之一,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例如,在選擇鑒賞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下載其他學生的合唱資料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出來。教師可以挑選不同風格以及不同類型的合唱歌曲,供學生自主欣賞,這種方式能夠拓展學生曲目鑒賞的范圍。由此可以看出,利用網(wǎng)絡拓展為學生挑選鑒賞曲目,能夠提升鑒賞曲目的多樣性,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對曲目的理解深度,最終達到提升學生曲目鑒賞能力的目的。
四、鼓勵學生融入教學環(huán)境
隨著教學體制的變化,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的教學方式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目前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采用自由合唱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實施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以組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展開合唱練習,在此過程中遇到問題,與組內(nèi)的同學一起討論,依舊無法解決之后詢問老師。另外,教師在學生自由練習的過程中需要給予學生正確指導,使其按照正確的方向展開練習。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最終將學生與教學課堂相互融合。
五、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順利實施的關鍵,例如,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開展“聲樂律動,心隨我動”的主體活動,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交流合唱心得,增強課堂中的學習氛圍。另外,在正式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重點對學生音調(diào)音準的準確性展開把控,使其在合唱表演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性,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對教學氛圍的調(diào)節(jié)。由此可以看出,在研究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提升方法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針對性、全面性以及準確性,最終達到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的目的[2]。
結論
本文通過研究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發(fā)現(xiàn),對其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教學質量,同時還能保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教學效率。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方法,能夠為今后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袁英.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研究[J].戲劇之家,2016(24):234.
[2]周黎敏.堅持多種方法并用,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J].新課程(小學),2015(0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