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秀鈺
摘要:虛實關系在中國畫中是一個重要范疇,是畫家創(chuàng)造的獨特意境。明確虛與實之間的關系,把握中國畫的審美價值取向,才能更深入了解中國畫。中國畫的虛實是人文的,是對自我心靈的更深精神追求和感悟,是心智和修為的呈現(xiàn),因此重虛境 側重“寫意”。從視覺層面來說,虛實應有更為廣義的理解,繪畫中的“實”應該是秩序、明晰性的體現(xiàn),由明確、有序的圖式組成,是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作的支點,也是觀者欣賞作品的基礎;虛則表現(xiàn)為對圖式的隱藏和模糊,是基于實的一種擴展。中國畫內(nèi)容的再現(xiàn)是畫家對“神”的準確概括之后塑造出來的“境界”,其內(nèi)容本身也是有“虛實”之分的,實為主體部分,虛為襯托部分??梢姀膬?nèi)容到表現(xiàn)形式,虛實關系一直貫穿其中。
關鍵詞:虛實關系 審美觀 表現(xiàn)技法 繪畫藝術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5-0036-02
在繪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總有一些點點滴滴的想法閃現(xiàn)在腦海中,零零碎碎的。通過一段長時間的創(chuàng)作,把自己的這些零碎的想法歸納起來,才明白不外乎是對中國畫的一個整體的初步了解。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去思考,中國畫和其他兩種乃至一切事物一樣,既有它與外物的宏觀聯(lián)系,又有它自身的微觀結構。傳統(tǒng)的中國畫講究觸景生情、寄情于物的繪畫境界。
所謂宏觀聯(lián)系,是說繪畫和其他藝術文化之間的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再大些是說人與自然的關系,這些關系并非能從事物表面直接顯現(xiàn)出來;所謂微觀結構,是從繪畫本身來看,最直接的是從繪畫使用的工具材料、表現(xiàn)技巧來區(qū)分,再進一步說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集中體現(xiàn)。由于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大部分時同是用在關注畫面上的東西,比如思想情感的表達和表現(xiàn)技巧怎樣運用的更合理,畫面的虛實關系、黑白灰節(jié)奏等,而沒有更多時間去把握這種宏觀的聯(lián)系。下面筆者在畫畫的具體技巧上談一下自己的初步體會,就是中國畫中的虛實關系及其審美價值。
一、虛實相生,相反相成——虛與實的對立統(tǒng)一
從字面上看,虛與實是相矛盾的,又能說是相統(tǒng)一呢?筆者認為虛和實是相對的,無虛即無所謂實,無實也無所謂虛,只有兩個在一起有一個相對比的成份才會產(chǎn)生。所謂實,是指畫面中清楚的部分,可以是用筆之實,用墨之實,也可以是從構圖章法上來說其繁密處。虛相對實而言,可以是無筆無墨處,也可是筆墨松動清淡處,也可是構圖疏朗處。在一幅畫中,如果每個物體甚至每個局部都畫得很實,緊緊的,那不能稱其為畫,反之亦然。這不僅違背了藝術規(guī)律,也不符合視覺規(guī)律。當你的眼睛盯住某個地方時,這個地方的周圍都處在你眼睛的余光部分,自然就看不清楚了。任何一幅畫,都得有實處,又得有虛處,這樣才能稱之為畫。董其昌在《容臺集》中云:“虛實者,各段中用筆之詳略也有詳處,必有略處,虛實互用,疏則不深邃,密則不風韻?!睆倪@段論述中我們可以理解到虛實的相互關系,相反相成之理。“大凡天下之物,莫不各有隱顯,顯者,陽也:隱者,陽也……夫繪事隱顯之法,不出筆墨之濃淡虛實。虛起實結,實起虛結?!保ú碱亪D《畫學心法問答》)這段論述則從陰陽隱顯之理來說明虛實的關系,退一步說明虛實在繪畫中的重要性。
二、虛難于實,無勝于有——妙在虛無處
綜上所述,虛實相反相成,各有其用,那么在繪畫的過程中哪個更難處理,哪個最為妙呢?有繪畫經(jīng)驗的人都會有這種體會,比如要畫一幅山水寫生,擺在你眼前的是一堆山石,各種姿勢的樹木,層林山石間又有幾座零零散散的房屋,再加上山頂上的云霧以及瀑布,都非常的吸引你。這些該如何布置?這么多景物若不懂得安排,不懂得用虛實處理,整個畫面將會一盤散沙,或零亂不堪,或沉悶雍塞。虛不等于無,而無則一定是虛,而且是徹底的虛。中國畫講究空白,要氣脈貫通就必須要畫面上的空白形成一種互應與節(jié)奏。空白是藝術技巧中一種虛的表現(xiàn)方法。黃賓虹云:“作畫如下棋,需善于做活眼,活眼多即棋取用?!保ā饵S賓虹畫語錄》)所謂活眼,即畫中之虛也。這句話形象地道出虛的重要性。在畫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筆者所理解的虛實關系中具體的表現(xiàn)技法有些見解,中國的山水畫雖有疏體和密體之分,然而都有個度,任何表現(xiàn)手段,若超出了這個度,就很難成為一種藝術。真所謂“實是力,虛是氣”也。兩者之間,誰也離不開誰,交融一體。實有虛的映襯,更顯力量;虛有實的對比,更覺仙氣。疏體和密體是畫風上的分類,然而在每一幅畫中,更需有疏密對比。古人云:“密不透風,疏可走馬”,這是一種藝術處理的手段。在著手落筆之前,要周密考慮疏密、虛實的對比,把握大的關系,然后可以大潑小收、筆筆生發(fā)。
山水畫在一般的情況下,是用云霧進行虛化處理的,為突出某個山頭,其山腰或山腳用云霧進行虛化,為突出前山,將后面陪襯的山進行虛化。然而這種虛化不是一味的空白,一定要虛中有物,特別是在處理虛化的山體時,要既能抓住山勢的大體,又能依稀看到山的脈絡走向,千萬不可只平涂出一個大概的輪廓,空洞無物是山水畫中的大忌。
三、虛實的審美觀
虛的重要性,不僅在中國畫中存在,而且在生活中也無處不在,在其他的姊妹藝術中也同樣存在且有很高的審美情趣。以中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來說,有些傳統(tǒng)戲曲在舞臺上一般沒有實景,演員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表演藝術才能。指上說天,指下說地,說這邊有座山,那邊有條河,這邊是橋,那邊是亭子。其實舞臺上一片空白,觀眾全都是隨著演藝人的動作、語言、表情想象著這一切。給觀眾一個無限想象的空間,化無為有。還有的戲劇中用僅有的幾件道具來表達出此時人的活動。手里只拿一根馬鞭子,做出趕馬的動作,讓人感到好像真有馬存在;演水上行船的動作只要有一個船的模型(底部是空的)加上幾把槳就可以演了。人在船里面,腿露在外面,兩邊有搖槳的。動作一致的向前向后,步伐也一致,讓你感覺真的船行在水上,其實并沒有水這種虛的景給人一種實的感覺。在一個小小的舞臺上能表演出不同場面、不同地點、不同情節(jié)的劇情,全靠演員們對藝術之虛處的巧妙運用、對意的理解與把握。
中國畫同樣也如此,簡單的作畫工具,宣紙、筆、墨就能造就出無窮無盡的畫面來。齊白石畫蝦并不用畫水、八大山人畫魚也不用畫水,他們留的空白就使觀眾聯(lián)想到水,而且是感到水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山水畫中的空白所讓觀眾感覺到的更多了。有的表示天,有的表示地,有的是云氣,有的是雪。古代畫雪景的人很多,大多是用留空白法來表示雪景。笪重光云:“真境現(xiàn)時,豈關多筆,眼光收處,不在全圖……山之厚處即深處,水之靜時即動時。林間陰影,無處營心;山外清光,何處著筆?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神無可繪,真境逼而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保ā懂嬭b》)此段再次論證“虛無”與“妙境”之間的關系。虛實在審美上還有一點,即朦朧之美。由于虛無具有不確定性、太實了或太具體了,神秘感與想象的余地會大大減少,聽多了看多了會產(chǎn)生一種乏味感。在音樂中,我們常常會體會到這種朦朦朧朧的境界?!渡衩貓@》是筆者非常喜歡聽的樂曲,聽著那虛無飄渺的音調(diào)會把你的心帶到一個你十分陌生的境界中去,似在深山老林之中,有野花、有高山、有小溪,里面的歌聲像是從十分遙遠的地方傳來,一切盡在神秘之中,是山是水,誰也說不清。欣賞者說不出具體的形象感受,正是在這一片虛無朦朧之中,讓你感覺到美的存在,中國畫的虛處同樣也讓人感到這種美的存在,那種虛無縹緲的感受是用語言無法表達清楚的,只有通過親身體會,這也是朦朧美的特點。布顏圖在《畫學心法問答》里表明這一觀點:“山水間煙光云影,變幻無常,或隱或顯,或虛或?qū)?,或有或無。冥冥之中有氣,窈窈之中有神,茫無定象;雖有筆墨,莫能施其巧?!毙蕾p中國畫時也是同樣的道理,若讓你看那種一覽無余的畫面你會不會覺得乏味呢?與那種能充分發(fā)揮你的主動性會想象的畫相比,結論可想而知了。
通過這次繪畫創(chuàng)作,是對自己在繪畫學習當中所認識和實踐的一個小小的總結吧!總之,這些點點滴滴的認識對自己以后的藝術道路是不無裨益的,雖然這其中的論述有的非常淺薄、幼稚,但這也是自己的一些體會。
參考文獻:
[1]唐青.中國畫的虛實表現(xiàn)淺色藝術研究[J].書畫世界,2014,(03).
[2]張方.虛實掩映之間[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
[3]任峰.中國藝術繪畫的虛實觀——談中國畫的形式美[J].池州師專學報,2004,(06).
[4]李昌舒.郭象哲學與山水自然的發(fā)現(xiàn)[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
[5]樊莉.淺析中國傳統(tǒng)哲學與中國畫的虛實關系[J].甘肅高師學報,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