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 要 結合數學教學,積極開展讀報活動,并加強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數學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 小學生數學報;小學數學;自主閱讀;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8)11-0057-02
1 前言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大力開發(fā)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數學活動經驗。”因此,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課程改革精神為指導,從學生的興趣與經驗出發(fā),充分利用生活中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使數學學習更富有情趣和意義。在小學數學教學實際中,充分發(fā)揮報刊等媒體資源的作用,使其成為教學的好助手和好伙伴,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數學素質。
作為一份面向小學生的專業(yè)報紙,《小學生數學報》不但形式圖文并茂,而且內容豐富多彩。其鮮艷的畫面、兒童化的語音、有趣的故事、生活化的問題等,使原本抽象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使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具體而簡易,因而能夠贏得小學生的喜歡。
2 指導學生讀報,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閱讀是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币虼?,要改變那種“閱讀是語文學科的專項內容”的看法,重視數學閱讀教學,讓學生通過閱讀提高理解和創(chuàng)新能力,真正把數學教育目標落到實處。
自主閱讀,激發(fā)興趣,開闊視野 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讀報活動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1)通過自主閱讀,激發(fā)學習興趣。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拐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睏钫駥幉┦空f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由此可見,只有重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入學習中。過去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偏低,關鍵就是因為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缺乏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致使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不高,理解能力不強。如不少學生在解應用題時容易出錯,主要原因就在于閱讀應用題的時候,沒有能夠把握住關鍵語句,不能搞清楚數量關系。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小學生數學報》的“數學家的故事”欄目中,可使學生領略中外數學家的風采;在“數學幽默”欄目中,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掌握數學知識;“和你談心”欄目針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解題大王”欄目可使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和數學思想方法;“發(fā)現之路”欄目則有利于學生激發(fā)探索與發(fā)現的欲望。
2)通過自主閱讀,開闊學生的視野。《小學生數學報》不但欄目豐富,而且內容新穎,可以讓學生學到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因而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如通過閱讀,可以使學生了解到“九九歌”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祖沖之計算的圓周率比外國要早600多年;劉徽的《九章算術》是我國寶貴的數學遺產;陳景潤發(fā)表的關于“1+2”的論文在世界數學界引起轟動,被譽為“陳氏定理”。這不但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我國數學家的成就,重要的是還能培養(yǎng)學生刻苦鉆研的精神,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指導閱讀,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 數
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毙W生由于年齡的局限,在閱讀時往往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必須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只有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如略讀、精讀、反復研讀等,才能實現有效閱讀的目的。如《小學生數學報》上曾出過以下兩道題目:
①汽車站有大客車24輛,小汽車的數量比大客車多1/6,問小汽車有多少輛?
②停車場有小汽車24輛,比大客車多1/6,問大客車有多少輛?
這兩個問題是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只有分清是以誰為單位“1”,才能做出正確解答。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指導學生與課堂上所學知識結合起來進行仔細閱讀和分析。通過比較,發(fā)現題目①中大客車的輛數是已知的,可以看作單位“1”的量;而小汽車的輛數是未知的,可以看作與單位“1”相比較的量。這樣在分清數量關系以后,就可以采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題型,用“比較量=標準量×比較量對應的分率”的解題規(guī)律來解決。
在題目②中,大客車的輛數是未知的,可以看作單位“1”的量;而小汽車的輛數是已知的,可以看作與單位“1”相比較的量,屬于題型“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采用“標準量=比較量÷比較量所對應的分率”的規(guī)律來解答。
這樣通過指導閱讀,讓學生首先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聯(lián)系,找出解答問題所需要的條件,再解答比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時就容易多了。
2)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方法。《小學生數學報》的辦報宗旨是“為小學生學好數學打好基礎服務”,因此,它能夠從數學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緊跟教材的步伐,注意內容的時效性,精心選擇刊發(fā)輔導內容,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受到啟發(fā),盡可能發(fā)現題型的規(guī)律,學會解答的方法。如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通過剪拼和猜想,學生竟然能用七八種方法來推導和驗證出計算公式。
3 指導學生用報,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教學實際中,對于一些教師認為很簡單的數學問題,只要一變化說法,學生就束手無策,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學生喜歡照章辦事,缺乏思維的靈活性。因此,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機智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案和新途徑。而《小學數學報》中具有多樣化的解題方法,有利于幫助學生實現這一目的。如其中的“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等,都是培養(yǎng)思維靈活性的有效方法。
通過剪貼,促進學生知識的積累與拓展 堅實的基礎知識是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的基礎,而《小學數學報》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積累與拓寬。為此,每當報紙來到時,都會及時發(fā)給學生,在指導學生認真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制《小學生數學報》剪貼本,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把有關的名人名言、發(fā)現之路、生活中的數學、趣味數學、指點迷津等內容剪下來,然后分類貼在筆記本上進行傳閱和交流,或把剪報給家長看。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讀議結合,提高學生思考分析能力 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是密切聯(lián)系的,只有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才能提升他們思維的靈活性。為此,在應用時采用“讀議”的形式來達到這一目的,即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讓學生讀懂讀透、讀議結合,說出其中含義、明白其中重點、多問幾個為什么、議出問題的解題方法、發(fā)表讀后感想等。如報上有這樣一道題目:
馬老師到商店給買文具,每支鋼筆3元,每個本子2元,一共花了24元,問買了多少鋼筆和本子?
對于這樣的題目,答案并不唯一,只有認真分析,才會得出多種方案。為此,組織各小組展開討論,并鼓勵學困生積極發(fā)言,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最后綜合各小組的結論,歸納出答案:12本日記本;9本日記本和2支鋼筆;6本日記本和4支鋼筆;3本日記本合6支鋼筆;8支鋼筆。
通過評報,活躍學生思維 數學學習中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學生的思維過于狹窄,不善于聯(lián)想和想象。因此,要以學生的知識經驗為依據,注重培養(yǎng)學生廣闊的思維,引導學生善于從新知識聯(lián)想到舊知識,從一般性問題聯(lián)想到特殊性問題。在這方面,通過開展評報活動,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范圍。如定期開展評報、數學知識競賽、數學故事會等活動,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形式交流學習心得,表現自己的數學才能,以促進學生從更廣闊的角度思考和發(fā)現數學問題,提高數學素質。
4 指導辦報,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讀報和用報的基礎上自辦一份數學小報,無疑是鍛煉和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一種重要方法。
為了辦好每月一期的自辦的數學小報,使其能夠像《小學生數學報》一樣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學生分工合作,有的到圖書館里查閱資料,有的根據學習實際撰寫文章,有的進行版面設計,有的認真抄寫……使每一份數學小報都體現著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與實踐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5 結語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內容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豐富學生的視野?!痹诮虒W實踐中深深認識到,《小學數學報》的確是一份非常實用的報紙,它把學生從“題?!崩锝夥懦鰜?,引導學生進入一個廣闊的數學天地中,使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改變了以前的學習方式。筆者相信,只要根據教學實際合理應用,就一定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增長見識,活躍思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發(fā)展數學能力,增強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1-42.
[2]張梅月,常向陽.學生自辦數學小報好處多[J].小學教學研究,1988(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