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 要: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帶動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進步,我們開始逐漸關注特殊的教育群體,并積極提出很多工作意見,希望能夠逐步完善特殊學校的教育工作環(huán)境,提升特殊教育工作有效性,為學生的融入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數(shù)學作為重要的學科教學內容,其在小學教育階段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此作為特殊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教師應該積極進行有效的教學策略研究,為特殊學校的學生的提供更好的數(shù)學教學服務。本文中筆者對特殊學校教育中開展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手段展開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特殊教育 小學數(shù)學教學 有效性
特殊教育作為一種“愛心教育”,主要指的是兒童群體中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對低于正常兒童的學生的一種教育方式。和普通學校相比較,特殊學校教育面臨的教育對象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更加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方式?;跀?shù)學教學在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性,因此為提升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我們需要結合特殊學校的教育對象的特點,采取合理的教學措施,使數(shù)學教學的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
一、提升備課質量,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完整的教學計劃、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方案進行完善和調整;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應該和普通學校小學數(shù)學教育內容有所區(qū)別。特殊教育的教學內容要更加突出內容的具體和生動性、要更加具有形象性,并且難度也要有所降低。如果有條件,教師有必要利用多媒體工具來對教學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料可以讓特殊童更加的集中注意力,并且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學習上。例如,對于十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教師可以設計動畫來展示,動畫要選擇聽障學生所熟知的事物或者人物;對于數(shù)學應用題的講解,教師可以設置故事情境,讓學生融入其中。
二、保證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教師要根據(jù)數(shù)學教學的特點和特殊學校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設計多樣的課堂導入模式和教學形式。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精心設計一些與聽障學生相關的小的故事橋段,或者是展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物件來創(chuàng)造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讓學生投入課堂。例如,對于圖形的認識這一課程,在上課之初,教師可以
向同學展示與所學圖形形狀類似的物體,例如圓形可以對應展示表;長方形可以對應展示課桌等等,教師還可以就形狀對物體的作用進行形象的講解;在認識年、月、日和圓、角、分這樣的單位時,教師完全可以舉出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讓學生理解。
三、增強學生與老師的互動
在特殊教育中,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尤為重要。因為特殊兒童學生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小學生本身的心理特點,教師必須要掌握與他們的互動技巧和注意事項。在進行授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分組可以按照學生能力互補性的原則來進行;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互動,對所學的問題進行溝通和交
流,這有助于提高特殊學校兒童的團結意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之后,教師可以分別到每一個組內與組內成員對所學的問題進行討論和提問,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評價。如此一來,不但讓學生提高了競爭合作意識,而且還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
四、重視與學生的溝通方式
教師要特別注意與特殊學校學生的溝通方式,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有些語言和姿態(tài)的含義是不同于我們所理解的意義的,因此,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教師都要對自己的動作手勢慎之又慎,更不可因為學生犯了錯誤就給予過分的批評。特殊學校學生的內心本來就很脆弱,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注意的言行,很容易給聽障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面帶微笑,要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受重視的,是被尊重的,自己并沒有因為自身不足而受到歧視,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也可以更加的配合教師融入課堂來進行學習。教師在授課中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因為學生本身的局限性而造成了學習效率低下而遷怒于學生。
五、增強提問的有效性
提問是讓學生增強對知識的記憶、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提問的方式和內容要講求多樣性、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提問還要按照學生掌握知識能力來確定提問的學生,對于基礎知識比較好的學生,可以提問難度稍微大一些,這樣可以開拓思路,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一些比較容易的問題,這樣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六、信息化教學法的應用
基于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具有的優(yōu)勢,在特殊學校數(shù)學教育工作中,將信息化教學方法應用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可以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更利于特殊兒童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譬如在講到有關于立體幾何形的知識的時候,可以通過播放視頻和圖片的方式讓學生對于立體幾何形的空間關系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另外還可以通過讓他們自己用做圖軟件進行立體圖形繪制的方式,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感。其次,可以通過讓他們觸摸實物的方式,來認識新事物和新知識。譬如在介紹長方體、球體等立體幾何形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一些教學模具讓他們觸摸,從而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固定的印象,從而促進他們的空間立體感,培養(yǎng)他們在立體圖形相關數(shù)學問題時候的答題能力。這個時候需要教師在一旁進行及時的指導,通過反復的描述“正方體”、“球體”的口型,讓這些特殊學生能夠對于這些數(shù)學名詞的正確表達方式。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專業(yè)的手語,來讓他們理解“長方體”等名詞。
結語
綜上,數(shù)學教學對于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計算能力培養(yǎng)具有顯著作用,因此在特殊學校教育過程中,教師也應該重視起數(shù)學教學,結合特殊兒童的具體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學生的情況的教學方法,提升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這就要求特殊學校的數(shù)學教師能夠順應新課改需求,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特殊學校小學數(shù)學教育質量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談悅.示意圖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6(08):253-254.
[2]張志剛.淺析農村小學數(shù)學分層合作學習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6(04):65-66.
[3]蘇娜.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打造[J].一新課程(下),2015(22):257-258.
[4]黃勇.讓生活實際和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5(2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