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摘 要】 本文闡述了新媒體與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系,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新媒體背景下的發(fā)展現狀,提出了新媒體背景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對策。要發(fā)揮新媒體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作用;大力培養(yǎng)復合型傳播人才;提高新媒體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能力;完善新媒體法律法規(guī)體系,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保障。
【關鍵詞】 新媒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對策
對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曾給出過明確的說明,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簡單質樸的語言講清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說明白,使之更好地為廣大黨員和群眾所理解、所接受?!睂Υ耍h中央在十八大取得的成就之上,在黨的十九大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又給予了新的詮釋,更加符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具有的長期性、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動態(tài)性、群眾性等一系列的特征。尤其是黨中央在分析當前國際大環(huán)境的發(fā)展趨勢,以及我國現實發(fā)展需求的過程中,洞察出新媒體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所帶來重大影響,從而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中國推進過程中,全面融合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新媒體技術為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同時盡量摒棄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讓新媒體技術更好的服務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由此來看,新媒體對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媒體與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系
1、對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來說,新媒體技術具有支撐和制約的雙重作用
我們都知道,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新媒體具有交互性強、便捷、去中心化以及碎片化等一系列的特征,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同時也存在著不利的一面,制約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比如說,馬克思主義通過新媒體將相關理論全面的推廣到人民群眾中去。同時,新媒體技術所具有的多元性特征也給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帶來一定的阻礙。由于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量非常大,一些不良信息勢必會扭曲人民對社會價值觀的認知,使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受到威脅,不利于其大眾化的全面推進。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我們加強對新媒體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二者之間的關系給予全面的認識,了解二者在其發(fā)展中既是統(tǒng)一的,又是對立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只有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更好的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得以快速的傳播。
2、對于新媒體來說,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引領和規(guī)范的作用
新媒體的出現和發(fā)展也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作用也是要體現到社會主義發(fā)展中去。深入分析新媒體的傳播過程,我們就可以了解,新媒體傳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關系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發(fā)展的,其根本原因是這種生產關系要受到現實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制約。新媒體能否得到長久的發(fā)展,也是需要接受長期的、具體的實踐來證明。比如說,新媒體多元化的特性讓海量信息的真?zhèn)坞y以辨別,這些不真實的信息影響了很多人民群眾的思想,扭曲了他們的價值觀。所以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利用新媒體技術傳播過程中,使很多信息更加的復雜,真?zhèn)胃拥碾y辨。對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就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觀,以此來引領和規(guī)范新媒體的健康發(fā)展,與此同時,也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推進掃清障礙。
二、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新媒體背景下的發(fā)展現狀
實踐已經證明,新媒體的強大功能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帶來了很多的積極影響,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需要給予全面正確的認識。
1、新媒體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積極影響
(1)提高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效性。和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大大提高了信息傳遞的時效性,使很多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呈現到世界各地的人民群眾中去。通過往年的一些案例就可以看出,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傳統(tǒng)媒體用14分鐘的時間來確定地震的參數,而對2017年所發(fā)生的九寨溝地震的報道,在新媒體技術下,僅僅用25秒的時間就把震級、震中簡介、周邊村鎮(zhèn)、震中天氣、圖片等多項內容清晰明了的傳播給了全國人民。與此同時,很多的網民也利用新媒體渠道,在第一現場拍攝了各式各樣的視頻,傳到不同的軟件上,讓全國人民從不同角度了解九寨溝地震的情況。針對這兩則案例來看,新媒體的高時效性能更好的推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對此,中國黨政機關就需要把握新媒體所帶來的有利影響,將所做出的各項決策更快更好的傳播到人民中去。除此之外,在新媒體的應用下,黨政機關還要對人民所提出的難題進行及時的解決,真正做到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也讓馬克思主義思想很好的普及到人民中去。
(2)增強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互動性。新媒體所具有的強大互動性也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帶來了很大的積極影響。使其告別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單方面的發(fā)聲,而實現人人都可以發(fā)聲的新局面。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人人都是平等的,也都有話語權,針對某一言論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心聲,并鼓勵公眾積極的參與到國家政策決策中來。這種發(fā)展趨勢也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帶領下的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目標。比如說,2018 年所召開的兩會更好的實現了與公眾的互動。在這樣的模式下,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更加的科學,更容易讓人民群眾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思想。
(3)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新媒體技術的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也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使其更好的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其主要成就就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新媒體技術的幫助下,真正實現了和公眾合一的愿望。例如,當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所建立開放的馬克思主義類官方微博,實現了與公眾的密切互動,也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擺脫了單方面理論發(fā)展的缺陷,通過來自各方公眾的互動,獲取多方資源,進而豐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除此之外,新媒體技術還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范圍。
2、新媒體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1)復雜的新媒體信息不利于馬克思主義正確價值觀的傳播。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了解到新媒體的一系列特征,這些特征促使新媒體的發(fā)展壯大,同時也成為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重要渠道。然而這些特征有利也有弊,其中復雜的新媒體信息大大阻礙了馬克思主義正確價值觀的傳播??v觀當下的中國可以發(fā)現,人民生活基本實現了小康,中國社會經濟也都處于不斷的變革中,與此同時人們的思想也有了不同的改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高。然而,五花八門的網絡信息在豐富人們生活的同時,一些不正確的信息也干擾著人們的判斷,使他們的價值取向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新媒體也成為了一些人發(fā)泄負面情緒的平臺,使很多極端的評論出現在平臺上,影響很多人的思想。這些不利因素都會阻礙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
(2)缺乏復合型人才。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若想把握好新媒體的優(yōu)劣勢,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得以全面推進,其傳播人才是至關重要的,這樣的人才不但要具備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新媒體技術,在思想上還要具備較高的素質。然而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在當前社會中是極少的,雖然我國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才濟濟,但卻不精通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劣勢,而新媒體專業(yè)人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認識又不深刻,使他們在雙方共同發(fā)展中偏重點不同,進而致使新媒體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能很好的融合發(fā)展。對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要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需要注重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
(3)新媒體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能力不足。在以習近平為中心的領導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傳播中正在全面的融入新媒體技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和實際發(fā)展現狀相對比,其傳播能力還遠遠不足。其中表現比較突出的就是傳播方法比較落后,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利用新媒體技術中,并沒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而是僅僅作為宣傳工具。比如說,很多地方政府在利用新媒體做宣傳時,不注重新媒體的互動性,還是主張單向的傳播,一味的灌輸思想意識,將新媒體給公眾所帶來的變化丟之腦后。在這樣的背景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勢必事倍功半。除此之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內容吸引力以及傳播渠道都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是阻礙新媒體環(huán)境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鍵所在。
(4)新媒體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監(jiān)管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是任何事物健康發(fā)展的有力保障,對于新媒體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能否健康有序的推進,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給予全面監(jiān)管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縱觀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其滯后性顯而易見,尤其是在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中,僅有的法律法規(guī)也沒有做出及時的調整,致使網絡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繁發(fā)生。對此,完善新媒體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法律法規(guī)是非常必要的。
三、新媒體背景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對策
1、發(fā)揮新媒體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作用
在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宣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從而引領公眾通過新媒體平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正確的認識是至關重要的。針對當前散布一些不恰當言論,影響公眾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認識的行為,必須加強黨的建設,這是推進新媒體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手段。十九大中,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總結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意義,更是指出了黨的建設對推進新媒體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對此,黨在建設中可以通過強化新媒體黨建制度體系和加強新媒體黨建文化來規(guī)范網絡風氣,使網絡文化深入網民心中,引領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2、大力培養(yǎng)復合型傳播人才
在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需求下,我們在全面利用新媒體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從根本上杜絕片面化的宣傳。面對當前人才現狀,暫時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培養(yǎng),首先,對于新媒體工作者來說,要加強對他們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他們在專業(yè)的新媒體技術下傳播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思想,從自身做起,提高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來說,要加強對新媒體技能的學習。在新媒體時代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只有掌握了新媒體技能,才能更好更快的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通過通俗易懂的網絡內容宣傳到世界各地。
3、提高新媒體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能力
首先,構建立體式全方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體系。對于新媒體來說,不但具有強大的功能,而且新媒體技術還是不斷的在發(fā)展變革。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在利用新媒體技術傳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把握好主流媒體以及新媒體發(fā)展動向,一方面挑選一些公信力強、影響力大、政治比較鮮明的網站做宣傳,另一方面,還要做好新媒體不斷發(fā)展的一系列應對措施。其次,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不斷創(chuàng)新傳播能力。比如說,加強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的融合,雖然傳統(tǒng)媒體不如新媒體的傳播能力強,但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說,2018 年所舉辦的兩會就是通過新媒體和傳統(tǒng)電視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效果取得了重大成就。對此就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方式,以更好的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
4、完善新媒體法律法規(guī)體系
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是保障任何事物發(fā)展的關鍵,尤其是對于一個長期發(fā)展的事物,更需要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來保護。所以說,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若想保障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健康有序的推行,制定相關的新媒體法律法規(guī)是勢在必行的。除此之外,還要完善新媒體管理體制,加強新媒體道德建設,并完善與之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只有在完整的體系建設下,才能保障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正確價值觀的傳播,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優(yōu)良環(huán)境。
四、結語
理論結合實際是我們新中國建立以來,一直推崇的恒古不變的真理。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黨中央領導人就不斷的實施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策略,希望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我國實踐緊密結合,以此來更好的服務于公眾。而在我國社會主義不斷的發(fā)展中,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下,如何更好的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成為了當前的熱點問題,希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新媒體發(fā)展實際應用中把握機遇,勇于應對挑戰(zhàn),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得到全面深入的推進。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覃干超,韋詩業(yè).網絡大眾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關系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8).
[3] 黃婕.新媒體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效性提升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8(06).
[4] 王秀玉,王力塵.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途徑研究[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7).
【作者簡介】
王 越(1988.01—)女,漢族,河南信陽人,現就讀于廣西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