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茹
基層人民銀行年終財務賬面各科目余額,按資金來源、用途劃分為結轉資金和結余資金兩大類,分別采取不同核算管理流程,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結轉資金包括未列支或未用完的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項目周期內的結余款項,須結轉下年按原用途繼續(xù)使用的預算資金。結余資金包括三項內容:一是項目結余資金,即項目實施周期結束(項目提前結束)尚未列支的預算資金,或因項目實施計劃調整不需要繼續(xù)支出的預算資金,或預算批復后連續(xù)兩年未用的預算資金,須按制度劃繳或按程序申報調劑使用;二是業(yè)務主管部門核撥的專項資金結余款項,須按制度劃繳;三是地方政府劃撥的專項資金結余款項,須退回或并入同級財務收入。
基層人民銀行根據貨幣政策、機構、人員、業(yè)務、項目建設、物價水平、上年度財務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其它變動因素,分類編制年度財務收支預算,根據發(fā)展愿景編制三年預算規(guī)劃,遵循“下級機構或業(yè)務部門需求申報、會計財務部門匯編、財務預算委員會審核、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分配獲批預算指標和監(jiān)督預算計劃執(zhí)行”的流程,管理財務收入與支出。從業(yè)務檢查和內部審計發(fā)現,基層人行財務管理存在六類問題:一是未經申報審批,不同類別費用科目間或同類別子科目間相互沖轉和調賬;二是無單位公函列支招待費,無計劃或無參會人員簽字列支會議費和培訓費等;三是無項目計劃和研究程序預提建設項目經費等;四是多提少提應計提經費;五類是租金收入直接列支公務經費或行政事業(yè)經費;六是向附屬單位或下級機構轉嫁費用。為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精神,進一步加強全面財務風險管理,嚴肅預算執(zhí)行,提升預算科學性,加強結余結轉資金風險管理具有現實意義。
結余結轉資金管理旨在真實反映一個預算年度總收入和總支出,合理調劑年尾和次年初資金需求,均衡豐歉。年終需開展資產盤點、試算平衡、對賬確認、報表編制和財務報告,管理內容應當包括如下三方面:
源頭管控是指預算編制。預算過緊,影響業(yè)務營運;預算偏松,會產生過量積淀;預算未經審批,產生無效預算;無預算列支,所列費用不合規(guī)。合理適度的結余結轉資金源于預算編制科學性。源頭管控包括預算控制程序、預算編制方法、預算范圍、需求合理性、預算調整、預算文書資料管理、預算委員會和財務部門履職情況等,從源頭防范財務舞弊、違規(guī)列支、截擠挪問題和控制缺陷。
過程管控是指預算執(zhí)行監(jiān)督。預算執(zhí)行過程必須堅持收支兩條線原則,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精神,按核批指標據實列支,費用歸屬正確,核算科目間無任意調劑,無預提虛列,并及時開展會計核算和監(jiān)督管理工作。過程控制主要包括預算資金賬戶管理和收支核算管理,重點監(jiān)督“三公”經費、固定資產管理、集中采購管理、基本建設資金管理、內部機構資金往來、費用計提與劃繳、暫收暫付款和管控制度。通過預算執(zhí)行監(jiān)督,防范財務舞弊、違規(guī)列支、截擠挪、坐支、財務人員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操作風險和聲譽風險。
余額管控是指結余結轉資金真實余額反映?;跁嬝攧杖嬲鎸嵭缘膹蛯彛钪平Y余結轉資金情況表,經逐級上報、對賬、審核和確認后,辦理結余結轉資金劃轉(繳)、編制財務報告。余額管理主要包括真實性復核、賬務調整、專戶核算、調劑用途、上級收回、并入收入和分析報告。通過余額管控防范年底預提虛列、無依據調賬、突擊花錢,無預算資金調入和財務報表風險。
基于上述管理內容,結余結轉資金風險大體可細分為以下幾類:
1.預算風險。預算是由編制、執(zhí)行、控制和考核組成的管控系統(tǒng)。預算編制(預算調整方案)脫離實際、偏離管理目標、未經審批,財務預算管理責任制不明確,不相容崗位未合理分離(如:預算編制與預算審批,預算審批與預算執(zhí)行,預算執(zhí)行與預算考核崗位未分離),預算資金劃撥無授權和預算考核工作走過場等,可導致財務資金偏離核心工作,或供給不足,或供給過剩。
2.人員風險。財務人員未按制度規(guī)范操作、未正確掌握和理解財務管理制度,財權和事權崗位工作人員未分離,財務人員不具備財務崗位任職資格,財務人員不勝任崗位工作,關鍵財務崗位人員長期未輪換,財務人員長期未培訓,對財務人員激勵、考核和問責制度不健全,可導致業(yè)務差錯、管理成本上升和不確定風險產生,影響結余結轉資金真實性。
3.采購風險。預算外采購,預算內采購不及時,采購方式不當,供貨商選評資料不全或程序不規(guī)范,合同雙方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不明晰,合同未經法律事務部門審核,未驗收辦理貨物入庫和貨款結算,無真實交易背景的虛假采購,以及采購控制缺陷,可導致資金浪費、糾紛、不合理列支、挪用、侵吞和截留等,影響結余結轉資金真實性。
4.固定資產管理風險。計劃內固定資產購置未建賬,采購數量、金額與賬務核算不相符,固定資產成本歸屬不正確,固定資產調撥、捐贈、殘值變價收入等未及時核算,固定資產出租出借無合同,固定資產維修、清理、盤盈虧、報廢核算程序不規(guī)范,未定期開展固定資產清理和盤點,固定資產賬實不符、閑置和流失,以及未真實準確反映固定資產價值和狀態(tài),影響結余結轉資金真實和有效性。
5.單位基本建設風險??尚行匝芯坎簧钊耄顿Y估算和概算不準確,項目未經立項審批,招投標暗箱操作,合同締約責任不清,承包商不履約或不完全履約,項目資金來源不合規(guī),工程造價不合理,工程設計不適用,基建單位財務管理缺陷,項目監(jiān)理人失職,項目驗收或獨立審計走過場,市場因素或突發(fā)事件等可導致項目超期、投資浪費、財務舞弊、責任糾紛、項目質量不過關等問題,其中浪費、截留、挪用、貪污、項目成本核算不準確,影響結余結轉資金真實和有效性。
6.業(yè)務運營費用風險。列支無真實交易或無政策背景的費用,費用計提或歸屬不正確,非常規(guī)調賬、沖賬和內外部資金退劃,影響結余結轉資金真實完整。
7.財務報表風險。會計報表編制內控制度缺陷,賬表簿核對、崗位間復核和送審流程不規(guī)范,導致會計財務報表編制和合并差錯,影響結余結轉資金真實完整。
8.財務信息和收益分配風險?;谏鲜?-7類風險,可導致財務報告、信息公開、收益留存和上繳不準確、不真實。
逐筆確認財務資金收支存量和增量,對影響財務結果的浪費、舞弊、貪污、挪用、私設小金庫、人為損失和業(yè)務差錯予以重點關注,才能保障結余結轉資金的真實完整。
1.加強財務領導,完善管理機制。進一步明確并細化財務預算委員會、采購領導小組、基建項目領導小組、資產管理人員、資產使用人員和財務管理人員崗位職責,做好部門銜接工作,正確處理“財務預算編制部門與業(yè)務部門,會計財務部門、費用管理部門與人事部門,項目管理部門與法律部門,會計監(jiān)督與內部審計監(jiān)督”四結合關系,及時修訂內部管理制度,宣傳會計財務新政策、新舉措,通報普遍性和特殊性問題。
2.加強財務申報,制定操作規(guī)程。實現預算執(zhí)行剛性與財務申報柔性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結余結轉資金臨時資金調劑功能和中期預算調整政策寬限,通過上下級財務申報管理流程,健全審批手續(xù),糾正預算偏差,應對市場價格波動、內設職能部門合并新設、人員變動和業(yè)務發(fā)展急需,防范舞弊,杜絕任意調賬、沖轉和退劃問題。
3.防范財務風險,組合管理技術。將全面風險管理理念貫穿財務活動始終,綜合利用財務管理流程圖分析法,SWOT分析法、預算和費用支出審批法、崗位復核法、實物盤點法、賬表核對法、敏感分析法和專項檢查等,加強財務預算管理綜合分析工作,識別財務預算與執(zhí)行、財務管理信息系統(tǒng)、采購、固定資產、基本建設和內部資金往來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制定或完善應對管理措施,控制結余結轉資金規(guī)模,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4.加強財務監(jiān)督,審計評估跟進。按剩余風險評估模型和費用指標管理口徑,對年度財務管理開展至少一次同級審計風險評估,確認財務管理狀態(tài)、溝通管理信息、提示潛在風險和提出管理建議,及時發(fā)揮內審咨詢服務職能,督促完善“自上而下”的財務管理治理流程和“自下而上”的財務信息報送流程。
5.嚴肅制度執(zhí)行,落實責任追究。建立并完善激勵和約束制度,對影響結余結轉資金真實性的責任人,依問題性質和嚴重程度,執(zhí)行相應責任追究或移送地方司法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