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宇
若用蘇詞來形容蘇軾本人,恐怕“千古風流人物”是熱門選項。而在了解蘇軾一生的坎坷歷程之后,我對他有了更多的敬仰。較之他的風流才情,我更膜拜他“一蓑風雨任平生”的曠達性情———須知,人間才情易得,卻智慧難求,曠達樂觀很多時候并非上蒼賦予,而是歷經(jīng)坎坷后的澄澈智慧、人格光華。所以,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將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列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
蘇軾一生大起大落,其人生曲線如同動蕩股市。“烏臺詩案”是他一生中遭受的巨大打擊,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節(jié)點。新黨們欲置蘇軾于死地,因王安石上書,“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才從輕發(fā)落,貶至黃州。在他的晚年,他又因新黨執(zhí)政而被放逐至荒僻之地海南島儋州。他曾坐過牢,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都是在他被貶時寫的。
在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中,蘇軾不畏懼不頹喪,即算是處于被貶謫的人生低谷,他仍豪情萬丈,無一絲烏云密布之感。蘇軾的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蘇軾被貶至黃州后的第三個春天所寫的《定風波》,充分體現(xiàn)了他不懼困難的曠達與樂觀: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風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當時,蘇軾在從沙湖回家途中,忽逢大雨,“旁人皆狼狽,吾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蘇軾拄竹杖穿草鞋,在風雨中從容前行。“輕勝馬”,傳達出蘇軾笑傲人生的輕松與喜悅,與風雨搏擊,處之泰然?!耙凰蝻L雨任平生?!迸簧硭蛞?,任憑風雨交加。由眼前的風雨,聯(lián)想到人生的種種坎坷。蘇軾年輕時曾金榜提名,歐陽修都自認為文采不如他,但如今卻像《琵琶行》中所寫的那樣,“門前冷落鞅馬稀”。蘇軾看淡一切,我行我素。個人的榮辱得失,何必過于執(zhí)著,樂觀處世,笑看人世沉浮。
是啊,人們常常相互祝福的一帆風順,其實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遇到困難,但時間會淘洗一切,困難總是會過去的。蘇軾作為貶謫之臣,卻能流芳百世,而當時的所謂名流,早已隨風吹雨打去,無人知悉。
從蘇詞看人生,給予我諸多啟發(fā),讓我汲取到前行的力量。人生并非坦途,生命遭遇種種磨難之際,恰是我們修煉自身之時。而且,我們也應堅信,風雨終將過去,“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憋L雨陰晴既屬平常,人生中的波折坎坷,又何必懼怕?當我們走過生命中的苦難,克服生命中的困難,再回過頭去看,可能當初像一座山那么大的困難,此時就像是一個小土包。
(作者學校:長沙市麓山濱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