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500萬字以上?!庇纱丝梢婇喿x在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閱讀是學習之母。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對其他各個學科的學習會產(chǎn)生重大影響。一個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其學習能力也應該是比較強的。要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熱愛閱讀的習慣,必須重視對其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nèi)在力量。興趣是通向?qū)W習樂園的向?qū)?,它能引導你在知識的樂園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勞;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可以加快人獲取知識的進程;興趣是成長的前提,凡成才者,事先都具有喜好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在小學時期對某種事物的興趣,如果不受客觀因素的干擾和制約,往往可以轉(zhuǎn)化為將來從事某種專業(yè)活動的動力。猶太人有這樣一個習俗:在孩子小的時候,母親就會把《圣經(jīng)》翻開,在上面滴上蜂蜜,讓孩子去舔食。其實,這樣做的用意無非是想讓孩子從小牢記:書是甜的!讀書是一種美好的享受!由此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內(nèi)部動力,才能促使其主動去探索、研究,豐富知識,積累語言,提高寫作能力,進而發(fā)展智力及學習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以講誘趣。一有空,我就會給孩子們講《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以娓娓道來的語言帶他們進入美妙的童話世界,從而激起他們強烈的讀書欲望,誘發(fā)其閱讀興趣。
以境誘趣。班級圖書角的建立把孩子們帶進了書的海洋。書是孩子們從家中帶來的,百十余本書濃縮了每一個孩子的閱讀生活。圖書角是隨時開放的,在小圖書管理員的精心安排和組織下,孩子們的閱讀世界不斷豐富,閱讀交流也日漸密切。
為了幫助學生科學安排家庭閱讀時間,營造讀書氛圍,我設計了《閱讀反饋卡》,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開始時家長可以監(jiān)督孩子,每天晚上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至少規(guī)劃15分鐘來讀書,并要求做到準時閱讀,慢慢使其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從而堅持學習,學而不厭。
以獎誘趣。合理的獎項設置,能使孩子們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中。比如,對于讀書積極和反饋表填寫出色的同學,可以設計“小書蟲”明星卡;對于在讀后感交流中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可以設計“小小作家”獎狀,從而不斷激勵鼓舞學生,增強閱讀意識,形成閱讀習慣。
小學生大多情感豐富、外顯,喜歡豐富多彩、形式靈活的活動?;诖耍處熆苫瘑握{(diào)為靈活,化枯燥為有趣,化深奧為淺易,將單調(diào)枯燥的知識傳授化為有趣的活動課,讓學生在集知識性和娛樂性為一體的活動中,激發(fā)興趣,習得知識,形成能力。
編、排、演童話故事活動,是課內(nèi)閱讀向課外延伸的一種大型的語文活動,它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傳統(tǒng)授課模式,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這一活動促使學生首先去閱讀故事,在深入解讀作品、研究形象的基礎上,還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活化作品中的形象,從而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課堂主人翁的自豪感和成功的喜悅也會使他們終身難忘。
另外,還可把活動課的靈活性延伸至課堂,使課堂活動形式靈活多樣,活動效果能大為提高,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興趣。如可以組織一系列的閱讀活動課,如好書推薦會、讀書交流會、成語故事會、精彩回顧等等,以精彩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閱讀方法是人們?yōu)槿〉昧己玫拈喿x效果而在閱讀過程所采用的閱讀行為方式與手段的總和。閱讀主要是一種感知過程,所以閱讀方法本質(zhì)上是關于感知與思維的方法。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是增強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和效果的關鍵。
適當指導,教會選擇。閱讀是一項反映個性和人格的活動,而讀物的選擇正是個性的表現(xiàn)。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選擇讀物時往往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這樣就不利于閱讀質(zhì)量的提高。現(xiàn)今社會漫畫類、搞笑類書籍盛行,往往極易引起孩子們的住意,產(chǎn)生不良的閱讀后果。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既要尊重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要避免放任自流,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
結合興趣,適時推薦。孩子天性活潑,選擇適合他們個性、能吸引他們注意力的讀物,孩子才會樂讀、愿讀。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看書必須同蜜峰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币虼私處熆梢灾笇W生廣泛閱讀文學及通俗科普類讀物,拓展他們的視野,培養(yǎng)他們多方面的興趣。
課外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必須與課堂教學相配合。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給學生指定一些閱讀的范圍,使課內(nèi)外閱讀相得益彰。如教完《可愛的草塘》一文后,可以向?qū)W生推薦《最美是北大荒》《北大荒的秋天》等,使學生對課文理解得更加深入。
指導方法,培養(yǎng)習慣。一是要讓學生邊讀邊思。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靠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的知識?!币虼耍處煈⒁庖龑W生邊看書邊質(zhì)疑, 并能通過自己查閱資料來分析解答,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二是要讓學生邊讀邊記。教師可結合學生的采蜜集,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摘錄優(yōu)美的詞句、新問題、新知識,以便以后查閱,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三是要讓學生學會默讀。默讀是無聲的閱讀,便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獨立思考。四是要讓學生將精讀和泛讀相結合。既保證透徹理解,又保證一定的閱讀量。
為了讓孩子在每一階段的閱讀中都不斷有成功的體驗,使閱讀的興趣不斷延伸,教師可以在班級墻壁上設置“美文欣賞”“心靈感悟”園地,定期將孩子們的優(yōu)秀習作、讀書感悟進行展覽,并給予適當獎勵;在黑板報的一角開設“讀書郎”欄目,推薦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作家和作品,介紹讀書方法;不定期舉辦班級手抄小報等。通過種種不拘一格的形式, 把課外閱讀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引領學生保持持久的閱讀興趣。
幫助孩子建立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構建廣闊而精彩的閱讀天地,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生活內(nèi)容的一部分,讓書籍成為孩子們的精神伴侶,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xiàn)代的,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無論是科技的還是人文的……一切凝聚人類文化精神、充滿正能量的讀物都應進入孩子們的視野,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成為人類文明之火的傳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