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強
【摘要】在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構建以“學”為中心的魅力課堂,追求教學要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本質,要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思想,要有利于學生驅動數學思想,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教學生態(tài) 魅力數學 魅力課堂
核心素養(yǎng)是我國新時代基礎教育的頂層設計理念,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我國新時代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如何構建一個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生態(tài)?讓學生真正位居課堂的中央?這里的“以學為中心”不是一種口號,“課堂的中央”也不是一種單純的物理位置,我們應該從數學學習的本質入手,構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生態(tài),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堂讓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得以滿足,以“情感態(tài)度”促進“知識技能”和“過程方法”的目標得以更好實現(xiàn),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以學為中心”,讓學生“位居課堂的中央”,體會數學無窮的魅力。
筆者主張構建魅力課堂的教學生態(tài),倡導通過把握數學本質,融入數學思想,突出數學思考,讓課堂煥發(fā)出數學應有的魅力,讓學生煥發(fā)生命應有的活力,形成和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數學的魅力在于它的“神奇”和“美妙”,數學思想是數學的“神”,數學本質是數學的“美”,數學的“神”和“美”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數學的“奇”和“妙”是數學思考的一種主觀感受。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魅力課堂的教學生態(tài)中,不管我們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從學生數學學習的角度,筆者認為數學教學應該: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本質,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思想,有利于學生驅動數學思考,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以學為中心的課堂生態(tài)。下面,以“三角形內角和”一課的教學為例進行闡述和說明。
一、教學要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本質
數學本質是對數學知識更深刻、更全面、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魅力課堂的教學要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本質,感悟數學本質是學生形成和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在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在魅力課堂的教學生態(tài)中,我們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數學知識的表面,僅僅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習得數學的基本技能,而是應該深入到數學知識的內部,通過學習讓學生感悟教學內容的數學本質,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例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時,如果我們的教學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這一基本結論,并能夠進行應用、解題,那么這樣的教學只是停留在知識的表面上,學生難于感悟到教學內容的數學本質,無法體會數學的魅力,數學課程“情感態(tài)度”這一維度的目標很難達成。然而,三角形內角和的數學本質是什么?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從知識領域的角度分析。三角形內角和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教學內容,屬于圖形的認識,圖形的認識一般包括圖形的概念、圖形的特征、圖形的性質、圖形的運動以及圖形的測量等內容,三角形內角和屬于圖形的性質,是三角形再認識的教學內容。第二,從知識發(fā)展的角度分析。三角形內角和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三角形(圖形的概念、要素和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圖形的性質(三邊關系和內角和),它屬于三角形的再認識,在后續(xù)的數學學習中,還將進一步學習多邊形內角和以及外角和等內容。因此,三角形內角和是三角形認識的一次延伸,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次提升,是從圖形外在特征到圖形內在本質的一個轉折,是從研究圖形構成要素到研究要素之間關系的一次飛越。
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有效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基礎知識(三角形內角和180°)的學習過程中感悟到它的數學本質,不僅要讓學生明晰三角形內角和是三角形內角的一種性質,是圖形中內角的一種規(guī)律,還要讓學生明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了解三角形內角和從何而來?又要到哪去?從而感受到數學的神奇和美妙,這才是課堂的魅力所在。
二、教學要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一種抽象與概括,是數學的靈魂,是教學的精髓,魅力課堂的教學要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思想,體會數學思想是學生形成和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在魅力課堂的教學生態(tài)中,我們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應該讓學生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思想,體驗數學的神韻,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那么,“三角形內角和”一課蘊含什么數學思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從知識形成的角度分析。三角形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變”了,三角形內角和“不變”,這是圖形內角和的奧秘,這里蘊含著抽象思想中的“分類思想”和“變中有不變的思想”。第二,從數學命題的角度分析。三角形都有三個角,這是一個正命題,是真命題,然而,它的逆命題卻是一個假命題,任意給定一組三個角不一定能組成一個三角形,只有當給定的三個角之和是180°時,才能組成一個三角形,也就是三角形是三個角的充分非必要條件,這里蘊含著推理思想。第三,從知識發(fā)展的角度分析。三角形內角和是內角的一種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的得出本質上是一個歸納的過程,也就是在觀察、操作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基礎上,歸納得出三角形內角和的基本結論,這里蘊含著歸納思想。第四,從知識推展的角度分析,如果把三角形內角和進一步拓展到多邊形,那么多邊形內角和問題可以通過把多邊形分解為三角形得以解決,這里蘊含著轉化思想。
因此,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一組數學活動,在觀察、操作中,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歸納概括出三角形內角和的基本結論,獲得初步猜想并進行驗證,再進行適當的應用和拓展,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的同時,體會數學思想,積累思維經驗,感受數學魅力,培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三、教學要有利于學生驅動數學思考
數學思考是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魅力課堂的教學要有利于學生發(fā)展數學思考,發(fā)展數學思考是學生培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保證。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數學思考的重要載體,核心問題是驅動數學思考的關鍵所在,問題串是推進數學思考的根本保證。因此,在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在魅力課堂的教學生態(tài)中,我們的教學應該通過提煉核心問題,精心設計問題串,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更為積極地思考,并且想得更全面、更深刻,在深度思考中,感受數學的“奇妙”,體驗數學的魅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例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內角和的探索活動,不斷啟發(fā)、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首先通過一張長方形紙,讓學生了解圖形中內角與內角和的概念,由于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學生很容易就知道長方形的內角和是360°,然后沿著對角線把長方形分割成相同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學生憑借直覺和經驗很快便能得知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是一種巧合,還是一種規(guī)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有沒有規(guī)律?這里的“有沒有”就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帶著這樣的問題,啟發(fā)學生進行數學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取一副三角板進行驗證,很容易就確定了規(guī)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接著,教師可以再拿出分割后的一個直角三角形,由直角頂點向斜邊剪開,分割成一個銳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內角和的奧秘,學生憑借經驗和直覺容易獲得猜想: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90°。然而,當學生發(fā)現(xiàn)鈍角三角形中已經有一個角是鈍角時,馬上就會意識到這樣的猜想是有問題的,這就形成了一個認知沖突,進一步驅動學生的數學思考,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究竟是多少呢?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幾何畫板的動態(tài)演示,學生就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都是180°,這就顯示出三角形內角和的神奇和奧秘,通過不斷分割,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不斷變化,內角和保持不變,這是為什么?憑借數學直覺和平均分的經驗,為什么分割后的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不是90°而依然是180°?原來已經是180°,那么參與平均分的另一個180°從哪來?這些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教師借助數學思考產生的新問題就可以進一步推動數學探索的進程,經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第二次分割圖形與第一次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第一次是沿著“點對點”(對角線)分割,第二次是沿著“點對邊”進行分割,直角三角形的斜邊蘊含著一個平角(180°),當“點對邊”進行分割時,這個潛伏的平角就參與了內角的平均分,一部分變成了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另一部分變成了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因此,分割后的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保持不變,當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后,無不為三角形內角和的奧秘拍案叫絕。
最后教師可以沿著相反的思路,把這兩個三角形(一個銳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還原拼接成原來的直角三角形,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拼接而成的直角三角形內角和不是360°,而是180°?其中180°消失到哪去呢?通過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拼接后一個180°組成了一個平角,消失在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上了。至此,三角形內角和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教師可以緊接著追問:還有嗎?引導學生去思考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其他多邊形的內角和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如果有又是什么?為什么?
在這里“有沒有”“是什么”“為什么”“還有嗎”四個問題形成了一個問題串,構成了一個數學思考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核心問題的統(tǒng)領下,驅動了數學思考,沿著問題串,推動思考的進程,一個問題解決了,然后發(fā)現(xiàn)并提出新的問題,這樣數學思考就自然延伸到課外,課已經結束了,思考卻還在路上,不知不覺間把數學思考導向了更為廣闊的未知領域,探索更多的數學奧秘。在這樣的思考中,學生不僅能夠養(yǎng)成探索數學奧秘的思維習慣,而且能夠充分體會到數學的奇妙之處,這就是新教學生態(tài)的課堂魅力所在,也是魅力課堂教學所追求的一種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