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
摘 要: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促進了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音樂教學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審美情趣,重塑學生的人格魅力有積極的意義。那么,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提升音樂教學效率也就成為當前音樂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際,簡要闡述實現(xiàn)初中音樂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信息技術;整合
運用信息技術服務初中音樂課堂是每個音樂教師必備的技能。將信息技術引入初中音樂課堂,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因此,在日常教學中,音樂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革新教學觀念,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有計劃性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教學條件。
一、信息技術引入初中音樂課堂的重要性
初中音樂課堂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將音樂知識更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別音律,分析音樂風格。信息技術是集文字、音頻、視頻等于一體的新型教學方式,可以將樂譜、圖像、文字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實時、高效地搜集、整合教學資料,對于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有著重要作用。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的整合,可以有效規(guī)避單調的口頭教授,提升音樂知識的可接受性。
二、音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自我提升的分析
1. 全新的時代背景也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領導者、組織者,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會用信息技術、善用信息技術是每個音樂教師的基本技能。在瀏覽網站、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看到有用的、有趣的信息和資源,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收集和整理,以備音樂教學不時之需;其次,音樂教師要掌握搜集材料的方法,為搜集的信息和資料建立一個文件夾,合理分類和整理。簡而言之,音樂教師應做到合理搜集素材,并且能做到合理歸類、整理。
2.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催生了大量學科網站
音樂學習網站為音樂教育者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在音樂欣賞課上,將同一音樂的不同版本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品鑒,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此外,為了更好地理解音樂所傳達的信息,還可以讓學生觀看音樂演奏錄像。初中生思維活躍,有著很強的想象力,單純的音樂知識不足以滿足他們形象思維發(fā)展的需求,圖像的引入能有效將他們的形象思維外延擴大,最終與音樂達成共鳴。
三、實現(xiàn)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策略
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不僅能擴充課堂容量,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思維的轉化。
1. 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
音樂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音樂情境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關鍵。教師要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并結合教學內容將迷人的畫面、悅耳的音樂融為一體,提升音樂教學的可接受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唱《讓世界充滿愛》時,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多媒體播放溫情的畫面)
師:大家對“愛”的定義是什么?
生: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師:你還知道與愛有關的歌曲嗎?
生:小虎隊的《愛》、筷子兄弟《父親》……
師:當世界的每個角落充滿愛的時候,溫暖和溫馨便常伴我們左右。(多媒體播放《讓世界充滿愛》),現(xiàn)在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這首歌曲。
問題引入、圖片吸引,環(huán)環(huán)相扣,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創(chuàng)設了特定的音樂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音樂和學生的距離,為接下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2.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學方式的轉變,也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六大核心素養(yǎng)的敲定,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社會屬性”,即重視實踐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組織實踐活動,甚至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活動。例如,讓學生自由尋找小伙伴,完美演繹《小小少年》《從小有禮貌》《讓我們蕩起雙槳》等歌曲,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一下就被釋放了。有的學生將歌曲改編成歌劇,唱中有演,演中有情;有的學生還準備了服裝,在背景音樂中緩緩起舞。
總之,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促進音樂教學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音樂教師應當會用、善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音樂教學環(huán)境,以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丹.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4(23).
[2]夏少靜.初中音樂教學的點滴體會[J].讀書文摘,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