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鈿
課前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流程,課前預習效果如何直接會影響最終的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并且關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所以課前預習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讓學生掌握良好的預習方法。從目前學生課前預習的實情來看,學生的預習效果并不好,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各方面學習能力差導致的,還有另一方面就是由于老師指導不到位導致的。
老師在研究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前預習效果的時候,需要先對課前預習的必要性進行全面性的了解。在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之時,課前預習就是在課堂教學之前,設置合理的學習標準和目的,讓學生根據(jù)老師的引導進行課前預習。從目前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來看,語文教學已經(jīng)從灌輸式教學模式中走出來,轉變成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老師綜合指導的教學方法。此種背景下,學生的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夠通過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新知進行歸納、總結與對比。鑒于此能發(fā)現(xiàn),課前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預習的必要性得以凸顯。
(一)老師重視度不足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之所以存在老師對預習重視度不足的情況,第一是由于老師對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間的關系認識不足導致的;第二是由于學生課前預習態(tài)度消極,導致老師引導預習熱情不足,致使預習效果不顯著;第三,老師教學繁忙,沒有時間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預習作業(yè)價值性、引導性及針對性差,加上教學過程中缺少檢查與指導,課后不重視課堂預習作業(yè)的品質(zhì)等等情況的存在,都是老師對預習不重視的重要體現(xiàn)。
(二)學生缺乏有效的課前預習方法 預習的關鍵在于有科學的預習方法,但從目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預習現(xiàn)狀來看,往往存在不具有科學有效預習方法的情況。究其原因,和老師備課規(guī)劃不科學有直接的關系,加上沒有合理的引導,使得學生總是費時費力,局限了預習效果。
(一)根據(jù)教材及學生實情,科學安排預習內(nèi)容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無論是學習水平還是學習進度,必然都存在一些差別,有的學生學習吸收知識能力較強,那么必然就有的學生吸收知識能力較差。因此,在安排預習內(nèi)容時必須要意識到學生間的差異,安排層次性的預習內(nèi)容,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需要布置難度較高的預習內(nèi)容,讓他們不斷分析與解決問題,不斷突破學習難點,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習能力稍差和差的學生,需要布置較為簡單的預習內(nèi)容,讓他們在反復閱讀中,或者反復思考中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循序漸進地解決有難度的問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信。這樣當有問題無法解決時,學生也能夠更全面的認識自己。課堂教學中也需要針對各層次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提高預習及教學效果。
(二)加強師生間的合作,提升預習效果 不僅課堂教學中需要加強師生間的合作交流,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也需要師生進行合理的交流與合作,這是確保預習效果的關鍵所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學習等各方面的能力必然存在差異,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時,需要根據(jù)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選擇出適合他們預習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自學及課前預習方式。實際預習中,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指導學生的預習行為。此外,老師還可以合理開展座談會,讓成績優(yōu)秀、預習效果好的學生將自己的預習方法分享給全班同學,幫助那些不會預習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預習方式。相信在這樣師生交流合作的氛圍下,預習效果必然會得到良好的提升。
(三)教給學生預習技巧 預習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任務,所以此過程中需要老師進行合理的引導,教給學生有效的預習技巧,培養(yǎng)與提升每個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預習過程中要向?qū)W生提出嚴格的標準,必須要心無雜念,做好心到、眼到、口到與手到。其次,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標記將生字、重點字詞句及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標注。同時要引導學生讀、想、與動筆并行,對預習中遇到的生字詞及時查找資料或字典,通讀課文課文。最后,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并分析解決問題,如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課堂進行討論,提升預習效果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
毋庸置疑,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前預習效果是十分重要的,老師需要根據(jù)教與學的實情,從科學安排預習內(nèi)容、加強師生間交流、教給學生預習技巧及預習檢查等較多方面著手,循循漸進地提升預習效果,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