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合興初中,江蘇蘇州 215626)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應該重視將任務教學引進英語課堂,全面優(yōu)化任務設計,注重在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任務,以滿足新課改提倡的注重學生發(fā)展的理念,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得到最大化的發(fā)展。
課前任務的設計,主要是圍繞預習而展開。通過預習,能夠讓學生提前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促進學生充分思考[1]。初中正是培養(yǎng)學生自律自學的階段,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以及英語學習能力,設計符合學生心理和學習需求的預習任務,從而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促進學生完成預習任務。
在學習牛津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6Outdoor fun時,教師設置課前預習任務,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本單元主要圍繞戶外活動而展開,屬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針對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師設計的預習任務如下:
(1)找出你所知道的戶外活動,如riding, jogging等,利用英文列舉、簡單的繪畫方式表現(xiàn)出對應的活動。
(2)利用英文練習表達:What outdoor activities do you want to try? Why?
(3)嘗試閱讀課文中的文本對話,找出你認為的重要的英文句子。
課前預習任務的設計不宜過于繁重,教師可以從簡單的讓學生找詞開始,增設繪畫這一小任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也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樂趣。句型的練習是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準備,而任務3的設計則是開放式的,引導學生嘗試閱讀,尋找有價值的句型,加以練習、體會。
這樣的任務設計簡單輕松,能夠吸引學生充分融入任務學習,達到激趣的目的。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提供一定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展示預習成果,并加以贊賞,從而優(yōu)化預習教學效果。
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弊端主要是弱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因為教師以灌輸為主,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基本上都充當了“聽學”的角色。在新課改的今天,教師必須改革教學方式,將任務引進英語課堂,利用合適的任務,引導學生自學,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讓學生提高整體學習能力。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探究任務,以探究任務激活學生思維,帶動英語課堂學習氛圍。
在教學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3Online tours時,教師以探究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結合本單元的閱讀內容,教師設計的探究任務如下:
(1)自主展開英語閱讀,了解文本中紐約市的幾個著名景點。
(2)回答閱讀問題,如:How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are mentioned? Do you know any other information about New York City?
(3)如果你有機會去紐約,請設計你的旅游參觀路線,并說明原因。
以上任務的設計,主要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獲取文本信息,從而擺脫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一定引導,讓學生能夠高效率地完成任務。而所設計的任務則需要與閱讀文本相關,并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梢?,適當?shù)貋睃c“任務”,能夠讓學生“動”起來學習英語,英語思維活躍起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全面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英語學習離不開聽說讀寫。在應試教育下,讀寫是眾多教師強化的重點,因而導致大多數(shù)學生說的能力不強[2]。在素質教育以及英語普及的今天,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大重點,不可忽視。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機會,引導學生大膽說英語,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整體英語水平。而調查任務的設計,恰好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說英語的機會,即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設計英語調查任務,讓學生利用英語展開調查活動,從而最大化地活躍語言學習氛圍。
在教學牛津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7Films時,教師以調查任務引導學生說英語,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電影是生活中的熱門話題,因此,在學習本單元的基本內容后,教師可以設計課堂調查任務,讓學生利用英語展開調查活動。調查任務設計:請調查班上兩名學生他/她最喜歡的電影是什么,并說出原因。這一調查任務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學生可以自由互動、交流喜歡的電影。課堂上,學生利用英語展開調查:What' syour favorite movie? Which movie do you like best? I like...best等。有的學生說最喜歡《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因為他的勵志故事就是正能量;有的學生說最喜歡《戰(zhàn)狼Ⅱ》,因為這一動作片把鏡頭的焦距對準了世界反恐主題,被電影中異國拯救同胞和難民的情節(jié)所感動……學生的樂于分享,讓英語課堂活躍起來。
通過這樣的調查任務設計,不僅能夠讓學生說出喜歡的電影,更能挖掘生活中電影給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價值。教師則可以利用適當時機,順勢引導,點撥啟發(fā),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學生的英語能力較強,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利用英文介紹電影,從而達到更好的語言鍛煉效果。
課后任務的設置對于學生學習的鞏固與提高具有重大作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任務設計,不僅符合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需求,而且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具有促進作用。傳統(tǒng)的任務設計過于封閉,因此在新課改下,課后任務設計應該走向開放化、多元化,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而不再當成一種負擔,從而促進學生發(fā)展。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語言學科特點,優(yōu)化任務設計,以多元開放的任務設計調動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在教學牛津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7Shopping時,教師設計課后任務,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本單元的主題是“購物”,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全球化進程加快的今天,語言表達與交流顯得更加重要。因此,結合單元主題,教師設計的課后任務是:請同學們列出購物清單,并設計購物情境對話,將課文中所學習的對話在情境中展現(xiàn)出來。這一任務開放性很強,一學生需要列出購物清單,如pork, book, pen,clothes等;另一學生需要選擇某一購物情境進行對話設計,并尋找小伙伴與自己搭檔,練習對話,突出情境運用。如此一來,學生能夠將常用的句型,如Can I help you? Can I try it on? How much is it? Can it be cheaper? 等運用到實際情境中,強化記憶,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可見,課后任務設計要恰到好處,不宜過重,但要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針對不同的語言教學內容,教師要設計不同的任務,以利用多元任務刺激學生,帶動學生完成。
總之,來點“任務”,絕不是僅僅設計任務那么簡單。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所設置的任務要具有變化性,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3]。在布置任務后,教師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引導與點撥,從而讓學生高效地帶著任務學習英語,獲得提高。
[參考文獻]
[1] 朱文欣.英語任務型教學之“任務”詳述[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02):77-79.
[2] 鄧春梅.英語任務型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J].教學與管理,2009,(09):145-146.
[3] 邱和文.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1,(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