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輝
(江蘇省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學,江蘇南京 210048)
心理學家艾伯特·梅瑞賓[1]說過:“信息傳達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聲音+55%的無聲(身體)語言?!钡拇_,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生動精練的教學語言和科學準確的動作示范,能夠將枯燥無味的技能學習變得活潑生動,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精神高度集中。本文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語言的引導和激勵、動作示范的及時到位,闡述了“能說會‘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獨特教學效果。
人們時時刻刻都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罢Z言藝術”就是教師自己創(chuàng)造的、有利于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及理解的語言。小學生對于專業(yè)術語很難理解,更多的是在“復制”教師的動作。在學習新的動作技能的時候,如果能用藝術的語言,不但能使學生更容易掌握要領,更快地掌握動作技術;還能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進而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學好學精體育知識和靈活運用體育技巧。
優(yōu)秀的教學是以形象生動的語言為陪襯的,教師在講解中往往會遇到體育術語。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難以理解,如用靈活生動的語言化難為易,把術語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口語,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例如,在教前滾翻時,筆者把“迅速低頭團身滾動”形象地比喻為“團身如刺猬,滾翻像皮球”。學生被生動的語言所打動,動作練習得更加嫻熟,整節(jié)課的課堂中彌漫著開心的氛圍。
教師在細心研究教材的基礎上,要針對不同項目內容和要求講解,尤其在明確技術時要緊抓動作的要點所在,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可以鞏固和提高耐力跑跑步技術的正確姿勢(以全腳掌著地迅速過渡到前腳掌,支撐蹬地后趴)時,重點之處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分析;對于難以理解的部分,應該引入圖表、數(shù)據(jù)和事例等分步驟、分層次地去突破各個難點,這樣有助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難點部分的體育知識。
課堂教學中要體現(xiàn)“精”。體育課的練習時間有限,教師要抓住動作要領,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技術動作的概念和要領用最精練的、最直觀形象的專業(yè)術語講述出來,并且要講明白,幫助學生更快地記憶,更輕松地掌握。例如,編口訣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編出:蹬(蹬地)、轉(轉身)、挺(挺胸)、甩(鞭打出手)、撥(撥指)的口訣教學生擲壘球,獲得的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原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2]就說過:“幽默是教育工作者的得力助手?!笨梢娝仲澩哪T谡n堂實踐中,教師把教學內容、任務和教育的目的都通過幽默的方式輸送給學生,可以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達到情感交融。在一次上課的時候,筆者要求學生認真看示范動作。可就在筆者講解的同時,看到一名學生坐在地上玩小石子,筆者當時就生氣了,但是,如果這時候停止示范而去批評他,對上課的進度一定會有影響,而且在全班面前這樣批評他,他不一定會接受?,F(xiàn)在的學生逆反心理強,說太多反而會引起反效果。于是,筆者壓住心中的怒氣,笑著說:“同學,我聽說你十分熱愛勞動,可我怎么都沒想到,你連上課都不忘記幫老師清理跑道上的垃圾?。 蓖瑢W們都笑了起來,他的臉一下子紅了并馬上站起來,很認真地上課。后來,該名同學在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情況好了許多。筆者就地取材,通過巧妙的幽默,既批評了學生,也教育學生只有認真才能學到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體育教師以身體練習與思維活動作為教與學的手段和方法的教學課堂,與其他學科的教師課堂是有所區(qū)別的。在動態(tài)的大環(huán)境中,建立精確技術概念的基本方式,就是把基本知識與技能一一講解出來。從教師講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更好地進行模仿,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
在初學教材時,體育教育教學應該針對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情,讓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在概念形成以后,體育教師再講解示范完整的動作。對于一些關鍵技術,動作示范前,教師必須向學生講清如何觀察示范的方向、部位和時間,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能夠快速地明白自己完成的動作正確不正確。這樣既能突出難點,又能抓住重點。例如,教師在進行講解低頭、團身和推手等動作要領的“前滾翻”這個動作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對于蹬腿和推手的動作要多加注意和學習,在教師直觀的示范下學生進行效仿,對于動作的掌握更加容易。
教師在進行示范時,要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必須要讓學生觀察清楚,知道整個完整的動作過程和動作的細節(jié)。因此,教師在示范時要根據(jù)學生站立的隊形、動作技術的難易度和安全的程度,選擇最佳的示范位置,進行正確的示范;并帶領學生一起進行學練。如在教學武術的單個動作中,可以采用四列橫隊,前兩列蹲下,教師站在四列橫隊的正三角形的頂端處進行示范;復習武術動作的套路時,則站在最前列隊伍的左前方帶領學生一起學練。
示范并不是一氣呵成,首先,要針對學生的真實學情、動作的重點完整示范;其次,把動作分解示范;最后,以正常速度和放慢速度進行重復示范。比如學習新教材時,學生初步了解教材完整的技術結構后,教師先用正常速度示范一次完整的技術動作;接著,為了讓學生了解動作的要領和要求等,用低于正常速度的慢速度分解示范第二次,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象。例如,教師在進行講解初學武術少年拳第一套的內容時,第一,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少年拳第一套的技術動作結構,就要把整套動作按照正常速度給學生示范一次;第二,在明確教學任務時,用錄像、圖解的直觀教具再次分解示范教學,這樣一來,既能亡羊補牢,還能讓教師的講解更加具體化;第三,教師在面對學生存在問題的具體情況時,可以讓完成技術動作良好的學生當眾給其他學生示范;對于錯誤的動作,教師通過分析,親身示范正確的動作。通過這樣反復的示范和練習,就會加深學生腦海中對正確技術動作的深刻印象,進而讓教學效率在實踐中得到提高。
總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能說會‘到’”,就是讓講解和示范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不斷地讓體育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所以,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秉持“精講多練”原則,讓學生既可以享受直觀感覺,又能活躍自己的思維,進而讓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可以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