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軍星
(江蘇省海門市六甲初級中學,江蘇海門 226155)
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行業(yè)里獲得蓬勃發(fā)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現代化教學方式的首選目標,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重要教學手段。它能夠促進教育的網絡化、多媒體化以及教學管理的規(guī)范化。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精神并且掌握信息技術技能的人才,是每個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承擔的職責。由此來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是當今時代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也會讓學生在課下制定自己的課件,用于學習和交流,所以學生必須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顯現出的現代化教學水平,對初中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開展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項滿足整體教學需要的重要措施。
雖然信息技術的傳播相對廣泛,但是還有一些教師依舊不習慣使用信息技術來開展其課程教學,不能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他們不能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不能把信息技術應用在其授課中。所以,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學習新的教學技能,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創(chuàng)新,還能在課堂上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其平常的教學活動。因此,開展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注重信息技術課程基礎教學的作用,樹立課程創(chuàng)新理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建立培養(yǎng)以興趣和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其個性發(fā)展。與此同時,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以達成初中生熟練掌握相關信息技術知識的教學目標[1]。
游戲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材內容與游戲進行有效的結合,其本質在于通過游戲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將課本上枯燥的知識變得充滿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從而打造出活躍的課堂。教師在使用游戲教學法時,要注重對教材知識的梳理與銜接,運用相關的畫面與技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地學習相關知識技能,以達成教學目標。
游戲教學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1)設計開發(fā)式,教師通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自主的開發(fā),從而對學生進行游戲式教學的一種方式;(2)闖關式,在游戲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闖關類游戲,教師基于課本內容,將游戲融入教材知識中,但是所設計的游戲難度要呈階梯狀上升模式;(3)競賽式,對于競賽模式,學生們都不會感到陌生,教師可以利用該游戲教學,讓學生去發(fā)現并且接觸不同的技術,以及不同類型的方程程序,讓學生自己挑選出不同技術相對應的問題,有效提升解題效率。
例如,在學習《信息的獲取與管理》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將其設置三個關卡,第一個是信息獲取的來源,第二個是信息分類,第三個是信息分析,學生每通過一個關卡就可以獲得一個獎勵積分,如期末考試成績加2分。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信息技術知識,還能夠高度集中課堂注意力,不斷地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掌握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如此一來,三個關卡能夠循序漸進地囊括本節(jié)課的知識,學生在游戲中不僅學到了基礎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技術知識的效率,實現了初中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
與其他學科教學相似,在傳統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也選擇 “一言堂”的方式,師生間的互動較少,教師很容易忽略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以及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不斷地給學生灌輸知識,滔滔不絕,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嚴重削弱了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的教學方式開展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全面、詳細的構建與解析,促進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充分展現出教師教學的互動性與延續(xù)性。同時,微課視頻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攻克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通過隨時播放微課視頻,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化的展示,降低了學習難度,滿足了所有學生的知識需求。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對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進行指導,這樣不僅拓展了信息技術教學的知識層面,還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
例如,在《動畫制作》這一章節(ji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微課視頻,或者學生選擇點擊相關微課視頻,學習制作動畫的流程以及了解動畫的發(fā)展史,讓學生充分了解動畫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動畫制作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不僅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能夠鞏固學生對這一知識的印象,并有利于接下來教學內容的開展。學生在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當遇到難題而不能繼續(xù)進行下一步操作時,也可以再次觀看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打破課堂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由此可見,微課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能力,有助于打造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它需要學生在課前充分對課本內容進行預習,從而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翻轉課堂的主要教學理念是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學生可以通過對這份計劃的實施,自主完成學習目標。它與傳統的教學理念相比,更加體現了學生全面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理念,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模式,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的過程,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能夠有效地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與補充,是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相互補充的教學需要,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方式方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豐富教學資源也是翻轉課堂的特點,翻轉課堂能夠加快優(yōu)質課程資源的共享,有利于學生信息技術動手操作能力和知識應用意識的不斷提升[2]。
總而言之,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是我們必須要為之努力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實踐。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要堅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合理的、科學的、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來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同時,教師還應該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