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射陽縣新坍小學 周 慧
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讓他們表達真情實感,養(yǎng)成樂于表達的習慣。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如果脫離生活,寫出來的作文就如同無源之水,了無生機。教育與生活相伴而生,要根植于生活這片沃土,教育才得以生長。學生如果缺少生活的體驗,課外生活單一乏味,缺少生活的積累,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會缺少真情實感。部分教師將學生困于課堂,向?qū)W生傳授一些寫作知識,由于缺少對生活體驗的引導啟發(fā),學生寫出的文章會“大同小異”。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情感的激發(fā),不去揣摩學生的想法。作文教學既要注重工具性,也要注重人文性,要由關注書本走向關注生本,要注重人的思想、情感、地位,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成長。
寫作是內(nèi)心情感的抒發(fā),學生將自己的個體感觸、想述之言、想表之情呈現(xiàn)于紙上,是不帶有任何功利色彩的。但當前小學作文中,字數(shù)、字跡、寫作對象等硬性化的規(guī)定占據(jù)很大的位置,而內(nèi)心情感抒發(fā)的愿望置于次要的位置,因而真實情感的表達就會欠火候?;谌蝿栈瘜懽髂康牡尿?qū)使,學生的真實情感未能得到充分體驗。
學生在完成寫景文章時,多是將游玩中看到的美景記錄下來,或通過搜集的方式獲取資料,再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作文。學生的空閑時間多被各種補習班所占用,他們沒有體驗生活的機會,只會借助網(wǎng)絡去收集資料,完成寫作任務。學生缺少真實的體驗與感受,就無法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寫作思路也是文章的脈絡,其思路是否清晰,影響了文章的質(zhì)量。部分學生不能按照游歷的順序來搭建框架,這樣思路比較清楚,富有層次感。
思想情感的表達是文章的靈魂,教師要激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表達真實的情感。學生往往能寫出游歷中看到的景物,但在結尾處卻顯得倉促,情感沒有表達到位。
在應試背景下,選拔的方式單一,語文教學走向功利化。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會依據(jù)社會所認可的“標準”開展作文教學,以考試中的評分標準作為備課的參考。在此“標準”的指引下,會不自覺地向?qū)W生強化所謂的寫作方法、技巧,寫出來的作文或大同小異,或缺少個性。學生為寫作而寫作,為分數(shù)而寫作,沒有真情實感的投入,難以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學生對作文與生活的關系認識不足,作文缺少生活的情趣,喜歡用“成人腔”表達。學生忽視了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不能將自己感觸最深的內(nèi)容真實地表達出來。
作文讓無形的生活變得觸摸可及,使生活變得真實而深刻。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這一豐富的資源寶庫,使作文變得生動而有趣,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生活與作文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部分學生對二者關系認識模糊,寫出來的文章就不會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對景物的描寫也不會細致生動。學生與生活如影隨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在生活中產(chǎn)生的感受也不盡相同。生活是巨大的寫作素材庫,為學生提供寫作的靈感,學生的作文就是將無形的生活變成有形生活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將寫作與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要細心觀察生活、認真體會生活,感受生活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生活具有多樣性,每個人經(jīng)歷不同的生活,也會擁有不同的體驗,這不同的體驗正是學生寫作的素材、靈感的來源。部分學生在寫作時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寫些什么,難以將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寫清楚,他們往往借助于網(wǎng)上搜集的資料、作文選來幫助他們完成寫作,但這樣的作文無法將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也無法打動讀者。生活為寫作服務,學生遇到寫作困難時,就要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儲備、生活經(jīng)驗為寫作服務。學生要善于觀察,能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合理的加工、提煉,積累最為關鍵的信息。學生還要勤于思考,記錄有價值的信息,再根據(jù)自己的寫作需要抽絲剝繭,感受其中的無窮魅力。在寫作前,學生要圍繞寫作主題思考:文章的主題是什么?與之相適應的經(jīng)歷有哪些?產(chǎn)生了怎樣的情感?學生只有善于從生活的寶庫中尋找材料,才能為自己的作文注入靈魂,使之變得生動而有趣。
學生的生活枯燥乏味,他們的時間被補習班大量擠占,無法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無法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影響了他們生活作文的寫作。學生的課余時間被繁重的任務所占用,在外部壓制的情況下,他們參與活動的心態(tài)也表現(xiàn)得不積極,因而難以積攢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體驗心態(tài),為他們提供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獲得生活的經(jīng)驗儲備。學生身體力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為開展生活作文打下基礎。學生在觀察時要求真,要以身邊發(fā)生的人與事為觀察對象,是真實的所見所聞,而不是靠主觀臆造出來的,這樣獲得的感受才真實。觀察時要有足夠的耐心,要盡可能地收集一些信息,以便寫作時查看。觀察時要有一定的步驟,有一定的針對性,要有重點、有選擇地觀察。
感悟是學生內(nèi)心的思考,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地感悟,才能對人生、世界的看法發(fā)生改變。在感悟過程中,學生要排除外界的干擾,靜心去思考周圍的一切,聆聽最真實的聲音,收獲人生的體會。學生在寫生活作文時,要將個人的內(nèi)心感受呈現(xiàn)出來,這種感悟是獨有的、無法復制的。
學生的寫作資源庫比較匱乏,就會注重寫作的積累。學生要記錄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養(yǎng)成善于積累的良好習慣。積累是儲存資源的過程,豐富的積累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有力的資源支撐,文章才會充實,能有效解決無內(nèi)容可寫的問題。
總之,教師要打破學生寫作畏難、內(nèi)容千篇一律的現(xiàn)狀,開展生活作文教學,引領學生觀察生活、積極體驗、積累素材,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