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仍霞
摘要: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具體怎么操作,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師亟需探討和解決的問題。我們覺得語文教學全部過程必須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的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敢想、善思、能問的良好學習空間。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活動等,引導他們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043-01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要教會學生以方法,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發(fā)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在課堂上,我們總能發(fā)現部分優(yōu)生是老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老師導演下的學習“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課堂上,天賦高的、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成績差的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本人認為,在課堂中實施自主學習是改變這一狀況的有效途徑之一。自主學習方式是學生在課堂、課外的主動、獨立自我學習,從課堂的書本、課外的閱讀以及生活體驗中自我獲取有用的信息來填補信息、知識和能力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一種成功的滿足,加上信息上的自我拓寬、知識上逐步自我積累和長期習慣的養(yǎng)成,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呢?以下是我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點滴體會:
1.激發(fā)學習興趣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這句話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用情感去感染學生,用心靈去打動學生,用知識去吸引學生。同時還要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多鼓勵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之母?!睂W習有了積極性,才能事半功倍。在日常教學中,我通過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采用語言激趣,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情景,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等教學方法,做好導向作用,讓學生探究潛能與欲望有所指向。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培養(yǎng)初中生對語文的自主學習能力,除了利用興趣做引導,另外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一般都會有課前預習這個步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初中生一般都能夠發(fā)現一些問題,并獨立解決部分問題。當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難題時,可以通過求助教師來解決。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語文學習中的課后復習也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語文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復習,教授學生正確的復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這樣學到的是一種方法,可以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在語文學習中,自主學習最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工具書。工具書可以說是除了教師之外的另一位陪伴學生最多的不會說話的老師。教師應當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各種工具書,圖書館也是一個很好的尋找問題答案的去處,另外,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這個龐大的資源體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調動多方面的教學資源,極力提高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不僅對語文教學,而且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會產生長久的作用。
3.豐富教學模式
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利用現有資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及時下流行的元素來豐富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積極自主地去學習語文。例如,教師在講《三個太陽》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多媒體元素,為學生播放一段南極科考站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先從直觀的視覺上認識南極,這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培養(yǎng)學生樂于自主學習的習慣。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思想、性格、行為等各方面養(yǎng)成及成長的時期,也是學生好奇心旺盛的時期。而傳統的教學方法讓語文的學習相較于其他學科略顯枯燥,加之很多學生認為語文簡單,難免會產生輕視之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上,沒有學習的興趣就十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多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4.在質疑中學習
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來說,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途徑?!氨M信書不如無書”,教師在進行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學會質疑。具體地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相關問題提出質疑,比如可以從重點詞句入手進行質疑,從文章的內容入手提出質疑,從內容的模糊處或者是矛盾處入手提出質疑,從老師或者是同學的語言入手提出質疑等。學生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就會形成一種學習期待,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在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行了解,及時對預設的教學方案作出調整,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機融入課堂的生成性資源,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以學定教。當然,教師應該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面對學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幫他們梳理并加以歸類。
總之,語文作為一門提高學生語言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審美與欣賞、表達與交流等綜合能力的重要學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不斷被激勵去主動地探究。學生的學習才不再被限制于教師所講的范圍,而是不斷地發(fā)現、不斷地創(chuàng)新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劉均.淺談新課改下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新課程導學,2010(13).
[2] 邢玉.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自學能力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