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毓婉
【摘要】黨的19大著重強調了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思想,旨在將中國文化、貿易傳播海外,促進交流并享受交流所帶來的收益。作為國家極其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天然氣能源仍然是國家的命脈之一,由于陸地油田逐漸“枯竭”,而“海洋”清潔能源等逐漸成為主流的能源系列,目前“海洋工程”已經成為“超級工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類型之一;在“一帶一路”精神的引領下,走向國際、走向深水已經成為目前各大海洋工程公司必須前進的方向和道路。在承攬國際工程及進行全球范圍的國際采購過程中,匯率風險直接及間接影響著項目能否最大程度盈利甚至影響著項目能否順利執(zhí)行,本文旨在分析匯率風險對國際工程及國際采購的影響以及如何規(guī)避風險。
【關鍵詞】匯率風險 國際工程 國際采購 風險規(guī)避
一、什么是項目的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由兩國貨幣購買力的比值在短期內大幅度發(fā)生變化而引起的,而項目的匯率風險是指一個項目的合同額、成本、利潤、現金流等因為匯率的波動而引起的潛在的上漲或下調的風險。匯率風險可能為企業(yè)帶來損失,也有可能企業(yè)會因此獲得更加多的贏利點;由于美元仍然是國際上最主要的貨幣,世界各國主要的貨幣儲備也主要以美元為主,我國也不例外,因此各國的匯率風險主要是指美元與各幣種之間的匯率變化。
二、匯率風險的種類
按照風險的不同產生起源,匯率風險可以分為如下三類:
(1)由本幣的匯率變動而引發(fā)的匯率風險。以我國為例,若由于經濟水平、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對外融資等經濟活動的變化而引發(fā)的人民幣的升值或者貶值而帶來的對工程的潛在風險為本幣的匯率變動引發(fā)的匯率風險;
(2)由外幣的匯率變動而引發(fā)的匯率風險。舉例說明,若中國同印尼某石油公司簽訂工程EPCI合同或同印尼某公司簽訂工程采購合同,印尼由于當地的政治、經濟等的突變而引發(fā)的印尼盾的匯率大幅的上漲或下跌,從而為項目本身帶來不確定因素;
(3)由第三國國幣(通常為主貨幣)的匯率變動而引發(fā)的匯率風險。國際上比較公認的美元、歐元、日元等大貨幣的大幅升值或貶值對項目造成的風險;由于合同雙方極有可能不選擇各自的幣種作為合同的主貨幣,而是選擇經濟實力強、經濟狀況穩(wěn)定的大國貨幣作為主貨幣。
按照不同的對象,匯率風險可以分為如下兩種類型:
(1)收入合同(作為乙方)的匯率風險。在同業(yè)主簽訂工程合同或工程招投標環(huán)節(jié)中,使用的貨幣多以外幣為主,而本幣針對外幣的匯率變動便會造成合同簽訂后執(zhí)行過程中以及支付過程中的實際合同額發(fā)生變化,從而對我方造成一定的風險,當然也有可能獲得額外的收益;
(2)支出合同(作為甲方)的匯率風險。國際工程合同的執(zhí)行離不開國際采購作為后盾,而采購面臨的本幣和采購國貨幣的匯率變化則直接和間接的影響著國際工程的執(zhí)行成本,導致益潤率發(fā)生變化。
(3)外幣貸款的匯率風險。舉例說明,很多國際承攬項目在簽訂合同時需要開立保函,或為滿足施工現金流,從指定銀行貸款外幣完成項目,大量的貸款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匯率造成的風險。
除此之外,根據不同性質,匯率風險可分為交易產生的風險、經濟產生的風險以及外幣折算產生的風險三大類。
三、規(guī)避匯率風險對項目所造成的影響及其對策
國與國之間由于經濟、政治等原因,國際局勢瞬息萬變,而貨幣之間的比值也常常在短時間內發(fā)生重大的變化,更不用提3-5年甚至5-10年的區(qū)間變化;而國際海洋工程有著復雜程度高、項目跨度久、涉及方面廣、牽扯層面多等特點,從前期項目勘探、環(huán)評、FEED檢驗等,到后續(xù)項目招投標確定施工方,再到后續(xù)確定施工方案,進行施工、采購等直到完成整個項目并經過質保期,往往經歷短則1-2年,長則3-5年的跨度,在此期間,除了施工的技術水平、管理能力直接影響著成本、進度和利潤之外,對項目影響最深遠重大的非“匯率風險”莫屬。簡單說來,從業(yè)主國與我國的匯率變化以及我國同采購國的匯率變化會直接和間接的影響著我方的成本、付款進度以及利潤率;例如,若中國在墨西哥承攬海上EPCI項目,合同主貨幣定位美元;由于工期問題我方需要在東南亞租賃一艘浮吊船配合完成作業(yè),船東公司為馬來西亞注冊公司,合同規(guī)定以人民幣作為合同貨幣以及支付款項;在合同執(zhí)行過程中,由于貿易戰(zhàn)的爆發(fā),人民幣發(fā)生短暫性的貶值現象,則我方得到業(yè)主的實際合同款便高于合同簽訂時規(guī)定的價格;而在我司支付給船東人民幣的款項時,我方又由于人民幣的貶值而對外支付少于合同簽訂時規(guī)定,由此我方便成功的借助“匯率風險”做到了“開源節(jié)流”,為項目爭取了更多的利潤,減少了外取成本。
那么既然兩國匯率變化瞬息萬變且充滿不確定性,我們難道就沒有對策來通過一些前期的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規(guī)避到無謂的風險嗎?當然不是,在投標階段及項目執(zhí)行階段中方都可以通過一些方式方法最大可能的規(guī)避掉由于未來匯率的不確定性而對我方造成的損失。通過以下方法,可以在前期投標階段以及后續(xù)項目執(zhí)行階段嚴守防線,創(chuàng)造更高的盈利點。
在業(yè)主的招標階段,在國際項目投標中,美元基本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投標貨幣,即未來合同的主貨幣,在投標及和EPCI合同簽訂的過程中,以下方法可以有效的規(guī)避匯率所帶來的風險:
(1)合理加入適當的報酬率。在認真詳盡的分析人民幣對美元未來一定時間內的匯率走勢后,中方可以在投標過程中將此部分匯率的風險以不可預見費用等項目加入報價,并在合同額中給予體現,以保證后續(xù)合同執(zhí)行中,若中方面臨潛在損失,可以將損失降低到最低;另外,合理設置付款的里程碑也是規(guī)避損失的有效方式,中方可以根據里程碑合理控制工程進度,從而確?,F金流量。
(2)選擇大國貨幣作為計價貨幣。不難理解,諸如美元、歐元等貨幣由于其使用國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一直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此用其作為交易貨幣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大幅度匯率變化造成的損失,選擇相對穩(wěn)定的幣種對合同雙方都是一種良好的保護機制。
(3)采取固定或小幅浮動匯率的約定。選取合適的合同主貨幣之后,雙方也可以選擇按照某一固定匯率(如美元:人民幣=1:6.5)約定合同,在未來的執(zhí)行過程中按照該值執(zhí)行,合理的規(guī)避了由于大幅度的匯率變動而引發(fā)的風險。
(4)對匯率風險進行適當保障。目前國際上流行一種組織,專門針對匯率風險進行保障,投標方只需要在前期對匯率風險給與一定限度的投保額,那么在真正發(fā)生匯率波動的損失時,保險機構可以根據合同完成賠付,保障本國公司的利益。
(5)利用輔助金融工具對沖匯率風險。目前我國利用金融工具化解匯率風險的具體方法還沒有得到進一步的論證,也沒有特別多的實際案例,但是仍然有諸如外匯期權、掉期保值等方法具有針對性的化解或者降低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目前國際性的金融機構也會提供相關服務,如“VaR”指標的計算,所謂“VaR”,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金融工具或者組合所造成的最大的損失值,其原理利用統(tǒng)計學的基本原理完成計算,為企業(yè)計算某種金融工具(如遠期期權)為我方帶來的損失最大值,以便合理的選擇能夠利益最大化而奉獻最可控的良好方案。
(6)采取市場多樣化的國際金融管理模式。對于國際性質的工程公司,目前希望能在海外項目中嶄露頭角,獲得更多的國際項目經驗,就自然會在項目中面臨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問題,若國際化公司能夠采取市場多樣化的國際金融管理模式,例如在項目所在國或者業(yè)主所在國成立分公司,將資金引入當地市場完成參與多樣性的金融活動,利用匯率以及政策的變動獲取項目以外的利益,從而平衡項目由于匯率風險而可能造成的損失,多樣化的金融管理模式要求本國企業(yè)能夠有高度的靈活程度在國際上進行金融操作,并能夠良好的管理各種金融資產,保障本國收益。
以上為國際工程承攬階段的風險規(guī)避策略,而在后續(xù)的項目執(zhí)行中中方也會遇到國際采購支持項目實施的情況,在國際采購階段,除了以上的五個方法,還有能夠在此階段協(xié)助規(guī)避風險的如下方案:
(1)提前鎖定當地資源,做到采購合同與主合同背靠背(back-to-back contract)。國際項目的業(yè)主對于施工的技術方案和管理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國際工程往往都伴隨著國際采購而同時發(fā)生,雙重的匯率變動會增加風險的系數和復雜程度,因此應當在投標階段一起前期合同簽署階段盡量簡化雙方的關系,如可以在業(yè)主國盡可能多的完成采購資源的確定,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動復員的運輸費用,另一方面可以同業(yè)主與我方采取背靠背的方式簽訂合同,在貨幣的選擇、付款里程碑的制定等方面都同主合同保持一致,做到業(yè)主對我方完成支付,我方再對承包商、供貨商完成二次支付,以保證我方的合理收益,幣種的相同更加強了付款的一致性。
除此之外,提前鎖定資源還可以在合同簽訂時間規(guī)定未來某一施工時間的匯率或者價格,若從合同簽訂到現場施工中間這段時間發(fā)生了匯率或者價格的波動,我方有權以某一固定的匯率完成采購合同,拒絕由于波動而造成的損失,保證了我方的利益。
(2)合理管理財風險報酬的預期,加強商務談判能力。高風險必然導致高收益,在國際采購合同執(zhí)行的過程中面臨的匯率風險是一把雙刃劍,可能為我方帶來損失,也有可能帶來超額收益,而跟隨“謹慎”的第一原則,在執(zhí)行過程中不能以獲得風險收益為決策原則放棄對項目的保障,追求高收益的同時將項目置于險地;另外,商務談判能力的提升也能夠在國際合作中為中方爭取到更有優(yōu)勢的金融及匯率條款,雙方在談判中在實力上有優(yōu)勢的一方自然可以主導合同條款的走向,為做到在談判中獲得最大收益,需要提前做好精密的市場調查,對市場未來走向和脈絡有清晰的了解,并能夠使用談判的技巧將優(yōu)勢轉到我方,最大程度的爭取利益。
四、結束語
大跨步的“走出去”不僅對于海洋工程,更針對大型的國家級工程而言,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我國在執(zhí)行國內工程中并不會涉及大量的匯率風險問題,工程管理主要只是進度、費用、安全、計劃等方面的基礎控制,而顯然國際項目在此基礎之上有著更加復雜的成功因素,良好的國際市場和國際金融意識能夠使得項目的順利進行事半功倍,“減虧”以及“利潤最大化”逐漸扎根在管理者的潛意識中,成為承攬工程的第一驅動力,“匯率風險”作為國際工程及國際采辦中最不容小覷的風險之一,需要獲得足夠的重視,并采取足夠的措施規(guī)避掉風險,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中國論文網.國際EPIC工程物資采購風險分析及應對[DB/OL].網站,2017-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