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輝
【關鍵詞】 數學教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學習興趣;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2—0110—01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改需求,更加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這一環(huán)境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以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為主要目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激發(fā)學生潛能,發(fā)展學生個性。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進而能夠有效掌握知識,提高數學能力。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例如,教學“多邊形面積”中,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fā)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在正式上課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圖形面積推導公式,然后為學生提供多邊形,將學生分為小組,鼓勵他們組內自主討論怎樣能夠求出多邊形的面積。相比較于傳統教學,這樣教學,將課堂時間充分留給學生,學生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與應試能力的提升,教師只是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傳授知識。當下,社會發(fā)展迅速,只具備基本知識和應試技能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掌握的知識有效運用到生活實際中。
例如,在教學“統計與可能性”中,教師只是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講解統計與可能性的知識點,抽象的概念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如,在課堂中,準備一個紙箱,在紙箱中放入30個黑球、45個白球、60個黃球、50個紅球,然后組織學生摸取紙箱中的小球,并讓學生記住自己摸取小球的顏色。學生摸取完成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統計,看看哪個顏色的小球摸取的次數最多,哪個顏色小球摸取的次數最少。學生可以自由成立小組,有能力的學生也可以自主展開探究,并對摸取小球可能性進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更樂于參與實踐,有效突出了他們的主體地位,他們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自自我價值,進而提高了自信心。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要求學生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運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并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傳統教學中,教師重視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例如,引導學生計算習題時,有這樣一道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乘坐出租車,它的起步價是9元,3千米以后按照每千米1.5元計費(不足1km按照1km計算)。我們距離目的地7.6km,到達目的地,至少需要多少元?”學生將起步價乘以1.5元計算出租車的車費,然后求出出租車的總共費用。學生計算后,可以引導學生,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計算。學生會根據掌握的知識,深入分析問題,進而提出新的算法。教師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學生練習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從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