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為中心”這一理念在校園中不斷得到實踐,班級管理在這一理念下形成了班級自主管理這一新的管理方式。學生對于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初中階段尤為重要,在初中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學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措施
在初中階段,班委會是每個班級必設的一個組織,班委會當中的干部人員在選好以后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中途更換的,這樣只是由班級內幾個同學對班級進行管理,班委會以外的人員是參與不到班級管理當中,這樣導致班級內其他的成員的自主管理能力得不到鍛煉,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領導和班主任及其他教師結合教學經驗制定了合理的班級自主管理方案。
一、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
對于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的提高,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有權對班級進行管理,同時在班級自主管理當中學生是受益人,也是維護人。要讓學生清楚在初中階段不僅要學習課本知識還要提高自身素質,讓其各個方面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班級自主管理當中,使其自身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地開展各種班級活動,將班級自主管理的方式和技巧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無形當中增強自主管理意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成立學生自主管理機構
在班級當中成立學生自主管理機構,該機構與班委會是不同的,比班委會的分工更合理,個人責任更明確。在學生自主管理機構成立之前,班主任要對班級的每一位同學進行詳細的調查,調查的方法可以是問卷調查也可以是觀察調查等,通過調查以及平時的觀察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以及能力,然后班主任對每位學生的能力有一個大概的定位,挑選出能力最出眾的幾位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生自主管理機構的負責人,每個人負責一個小組,對組內的成員自由選擇,這樣班級內部學生自主管理機構就成立了。
三、自主管理小組的運用模式
首先班主任要對自主管理小組進行培訓,讓其了解班級事物,然后根據之前對每位學生的能力定位進行工作安排。在對小組成員進行工作安排時,要將每一項任務細化,讓每個學生所進行的工作更加具體。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時,負責人可以按照自己對學生的了解進行,也可以按照班主任之前所做的調查進行,還可以咨詢班主任的意見,使小組成員的分工更加合理科學。在自主管理機構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監(jiān)督,具體的監(jiān)督方法可以是機構內一個小組在履行班級職責時其他小組進行監(jiān)督并打分,然后在班會當中,這個小組先說出自己在履行職責時的表現,然后其他監(jiān)督小組說出本小組對其總結的優(yōu)點和不足,最后班主任進行總結。班主任進行總結的時候要以鼓勵和夸獎為主,要肯定該小組的表現,然后根據其他小組所說和自己看到的不足對該小組提出批評意見,然后提醒其他小組要注意這個問題,在工作中不再所犯,使班級學生自主管理機構更加完善。
四、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工作
學生在對班級進行自主管理時,要制訂有針對的管理計劃,將班級的實際情況與學校的要求結合起來,然后有針對性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在進行班級自主管理工作時,每個小組要制訂一個目標并明確實行的計劃,目標可大可小,例如本學期班級要達到什么目標,本周要達到什么目標等,小的目標慢慢積攢就可以實現大的目標。在實現小目標的過程中,學生自主管理小組對自身和計劃的不足不斷地發(fā)展并改正,最終實現大的目標。這樣的方法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不耽誤學生的日常學習。
五、要量“度”進行
在班級進行班級自主管理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時,也會產生一些不好的現象,例如有的學生綜合能力較低在對班級管理規(guī)劃上出現問題,還有的學生缺少自我監(jiān)督力,導致學生自主管理機制徒有虛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賦予學生太大的權利導致班主任以及其他教師很難樹立威嚴,在初中,對學生的教育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所以對于教師和學生,要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度”,使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培養(yǎng)。例如,學生在班級自主管理中遇到問題,教師要積極地引導解決,教師還要對自主管理機制進行完善,要階段性地進行工作總結和交流,對學生在自主管理當中所產生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
綜上所述,在對學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培養(yǎng)時要結合初中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特點,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班級管理當中,讓學生主動承擔起班級管理的責任。對于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當中總結經驗,同時也需要班級所有的成員都參與到其中,才能實現班級的自主管理。
參考文獻:
[1]常志煥.初中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實踐分析[J].新課程(中旬),2015(11):486-487.
[2]吳新榮.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初中班級自主管理方法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