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健 何世偉 景云 黎浩東
摘要:本文對《運輸樞紐規(guī)劃與管理》課程的平臺建設的作用和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同時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方法進行探索,使之更好地適應不斷更新變化的研究生教學需要,更符合課程理論實踐結合性強、更新變化快等特點,為全日制研究生教學環(huán)節(jié)提供有效的實踐經(jīng)驗,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運輸樞紐規(guī)劃與管理;課程平臺;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8-0080-02
一、教學背景與現(xiàn)狀
《運輸樞紐規(guī)劃與管理》是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交通運輸規(guī)劃與管理》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課,講授內(nèi)容包括運輸樞紐概念及發(fā)展、交通樞紐規(guī)劃、樞紐需求預測與管理、交通樞紐選址模型、線網(wǎng)規(guī)劃方法、樞紐管理技術、樞紐規(guī)劃方法、樞紐交通影響分析、樞紐規(guī)劃方案評價以及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和綜合運輸樞紐規(guī)劃與管理分析等[1],共32學時。這門課程的開設對學生全面理解國內(nèi)外交通樞紐規(guī)劃與設計理念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年都有大量博士研究生選擇。通過對這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運輸樞紐規(guī)劃與管理的基本原理、模型與常用方法,掌握運營部門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有效綜合運用技術設備及能力、完成客貨運輸任務、滿足市場需求的方法,加強理論與實際結合,培養(yǎng)進行專業(yè)知識構模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這些都是新時代交通領域博士研究生必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
本課程除了理論教學之外,大量的交通運輸樞紐案例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隨著世界特別是我國交通運輸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交通樞紐的建設需求也十分巨大,新的設計需求和理念不斷涌現(xiàn),傳統(tǒng)的案例和教學手段已不能適應最新的課程教學需要,課程的教學方法亟待進行改革,本文即是基于此進行的教學改革試驗和探索。
二、教學改革具體措施
1.建設交通運輸樞紐案例資源庫。結合之前教學過程中眾多的資料積累,再通過查閱大量最新的樞紐資料,結合現(xiàn)場實地調(diào)研、專題研討等方式,建設交通運輸樞紐案例庫,將國內(nèi)外具有代表性的鐵路、公路、水運、航空以及城市交通樞紐的資料,包括樞紐的基本情況規(guī)劃、設計、運營管理等情況進行收集、梳理、歸納、總結,形成完善的交通樞紐規(guī)劃資源數(shù)據(jù)庫,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案例開發(fā),設計多種形式的教學情景案例資料并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活學活用,為培養(yǎng)學生獨立進行交通運輸樞紐規(guī)劃、設計以及管理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歷年選課的博士生,尤其是在交通相關行業(yè)有豐富工作經(jīng)驗的在職研究生在各自的領域也有很多資料可以進行參考和借鑒,通過師生相互交流、教學相長,可以獲得更全面、更具體的實際交通運輸樞紐的案例資料,整合多項資源,豐富了案例庫。案例庫也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豐富到教學課件以及教材中去,使課件和教材也能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時代的教學需要。
2.建設教學平臺,整合案例資源?;诮虒W內(nèi)容的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教學案例應按照知識點和類別進行歸類整理,以方便學生對照知識點進行查閱。歸類以橫向、縱向兩個維度分別進行,橫向按照交通方式,鐵路、公路、水運、航空以及城市交通樞紐,乃至綜合交通樞紐分別進行資源歸類,方便比較??v向按照樞紐需求預測與管理、選址、線網(wǎng)規(guī)劃、樞紐管理、交通影響分析、方案評價來分別進行歸類,這樣有助于學生從多角度對交通樞紐有全面的理解和認識。例如,目前北京市建成的大型綜合樞紐四惠、西苑、動物園、北京南站,以及即將建成的北京新機場、星火火車站等都成為教學平臺重點關注的案例。國內(nèi)樞紐中最應重點關注和介紹的就是具有多種交通方式的上海虹橋樞紐了,在案例庫中,我們介紹了虹橋樞紐雖然是全球匯集交通方式最多、最全的綜合工程,但乘客可以在其中實現(xiàn)高效換乘。為了使乘客更方便地換乘,虹橋樞紐共設計了56種換乘模式,在設計中采用了“到發(fā)分層”(多層面、多通道、多出入口、多車道邊)的理念來實現(xiàn)。不同交通設施間的到發(fā)分層,不僅實現(xiàn)了上下疊合的功能安排,還避免了大流量旅客換乘擁擠,提供了舒適的換乘空間。虹橋交通樞紐內(nèi)部設置了大量自動步道,以縮短旅客在樞紐內(nèi)部換乘時間,不管乘客采用何種方式換乘,步行距離都保持在300米之內(nèi),換乘時間控制在15分鐘之內(nèi)。此外,虹橋樞紐工程對標識導向系統(tǒng)作了充分研究和論證,增加了旅客的人性化體驗,同時在各個節(jié)點以地圖、問詢、顯示屏等形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統(tǒng)。考慮到2號航站樓均為國內(nèi)航班,其中有許多公務旅客,這些旅客往往并不會托運行李。基于此,為了方便這些匆匆趕路的公務旅客和沒有行李的旅客,2號航站樓內(nèi)專門設立了一條無行李旅客的通道。沒有行李托運的旅客,無須經(jīng)過行李提取大廳,可以從專門的無行李旅客通道快速出航站樓,換乘各種交通工具。虹橋樞紐內(nèi)高鐵、城際、客專、磁浮、軌道交通等與航站樓緊密銜接,有效解決了樞紐的外部交通。同時,通過換乘大廳的基礎設施、換乘設施的規(guī)劃與修建,使得進、出站和換乘旅客在樞紐內(nèi)都自由、方便地穿行。在虹橋樞紐設施虹橋東站、虹橋西站兩個城市軌道車站,形成有5條線路組成的“東西兩站、立體換乘”的軌道站點布局,實現(xiàn)虹橋樞紐高速(城際)鐵路、磁浮、機場三個大交通與城市軌道交通的立體換乘,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軌道交通換乘距離。根據(jù)對虹橋綜合樞紐的交通需求及交通組織原則的分析,規(guī)劃對樞紐主進場路進行詳細規(guī)劃,形成了南北大分塊、東西小分塊的“分塊循環(huán)”進出場高架道路方案以及“一縱三橫”配套快速路網(wǎng),便于車輛進出和維持道路暢通[2]。同時還準備了介紹虹橋樞紐的紀錄片供學生們觀看,做到了面面俱到。
除此之外,國外的經(jīng)典樞紐案例也融入進案例資源庫之中,通過課程組教師在實際調(diào)研中的摸索,分析整合了大量國外案例:在日本,軌道交通樞紐不僅提供交通設施,還注重加強城市環(huán)境空間的開發(fā)。在具有交通客運功能的基礎上,還兼有劇院、酒店、商場等多項功能,在頂層均設置了觀景臺和市民休息區(qū)。這不僅實現(xiàn)了交通樞紐的換乘功能,也為乘客和周邊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日常公共活動空間,使得樞紐站既是交通換乘中心,又是商業(yè)購物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和信息傳遞中心。法國萊阿拉廣場,不僅是集交通、商業(yè)、文娛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巴黎最大的地鐵樞紐站,還是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體憩活動場所。地下有4萬多平方米的商業(yè)空間,地面上開辟了一個以綠地為主的廣場,為城市提供了宜人的公共環(huán)境。德國漢堡的一個名叫Niendorf-markt的公交樞紐,站臺層布局采用島式和站臺的組合形式。小汽車與軌道交通換乘的P&R;,主要流行在美國和加拿大,其空間分布模式主要集中于軌道交通站點附近,沿城市通勤鐵路、地鐵、輕軌等大運量軌道交通沿線分散布置;而小汽車與地面公交換乘的P&R;,主要流行于歐洲,多分布在城市外圍線上,并在P&R;設施與市中心之間配備專用的公交服務設施;小汽車與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的換乘方式相結合,其典型是新加坡。這樣把國外的案例按照理論進行歸類,很好地指引了學生對理論的融會貫通。
本門課程的教學平臺依托管理信息系統(tǒng)對選課學生開放,資料結合了圖片、視頻、文檔等多種文件形式,直觀生動,有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
3.改革教學方法,嘗試翻轉課堂。除了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課后教學平臺的輔助教學之外,我們還要求學生通過實地調(diào)研、查找資料等方式完成課程設計,從多方面介紹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交通樞紐并在課堂上進行宣講,課程設計的成績作為期末成績的重要部分。翻轉課堂的引入,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當然也增加了學生準備宣講的壓力,有助于課程設計質量的提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形成師生之間較好的交流互動。翻轉課堂嘗試以來,同學們分享了幾乎我國全部的重要鐵路、航空樞紐,還有很多同學分享了自己家鄉(xiāng)附近的小型樞紐,使更多的人增長了更多的見識。
三、結語
通過對《運輸樞紐規(guī)劃與管理》教學資源庫的建立以及教學案例的全面設計,教學課件的更新以及教材的修訂,我們探索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博士研究生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的吸引力和關注度,開拓思路,豐富經(jīng)驗,把理論知識的學習立體化、形象化、整體化,并升華到工程素養(yǎng)的提高層面上,使得課程的理論教學更加貼近工程實際,鍛煉了同學們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適應各種需求條件下交通運輸樞紐的設計與管理工作的能力,培養(yǎng)出了能夠系統(tǒng)地統(tǒng)領或參與實際運營管理工作,進行運輸規(guī)劃與組織管理的創(chuàng)造性科學研究工作的交通運輸業(yè)的高級人才。
參考文獻:
[1]何世偉.綜合交通樞紐規(guī)劃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2]楊立峰,陳必壯,王忠強,蘇瑛.虹橋樞紐集疏運體系規(guī)劃研究[J].交通工程,2009,(4):70-74.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urs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nsportation Hub Planning and Management",explores the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does research to adapt the changing teaching demands better. Besides the strong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eaching reform adapt rapid change and provide effective experience for full-time graduate teaching,which offer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transportation hub planning and management,course platform,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