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按照傳統方式進行教學,小學英語語法學起來總會顯得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的熱情也不高。本文通過分析語法教學中的若干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學生趕走對小學英語語法“聽不懂”“學不會”的心魔,讓學生不再畏懼英語語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理念
一、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英語語法的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的方向是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所積累的生活經驗以及各階段的認知水平為基礎,鼓勵體驗與實踐相結合、極參與合作與互相交流相結合的多種學習方式和教學途徑。英語教學的重點也要從知識的傳授轉向能力的培養(yǎng)上。傳統的教學就是過多地重視英語語法與詞匯知識,現在急需要做的就是加強對學生對這門語言的靈活運用能力。這一改革讓很多老師在教學中走進了誤區(qū):認為英語教學能達到讓小學生正常交流的目的就可以了,英語語法有時都可以忽略。英語教學中語法的重要性在小學老師間開展了一場激烈的辯論。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很多教師缺乏對語法教法的研究,導致學生遇到語法問題只會機械記憶,在實際的交流中無法靈活變通,時間一長學生就慢慢減少了學習英語的熱情。這一結果的形成一方面由于教師對小學英語教學的認識不夠,缺乏對教法的研究,僅僅采用單純的語法講解,沒有充分考慮到教法是否與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以及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吻合。另一方面,由于小學生正處在身體、心理都迅速發(fā)育的時期,還不具備較強的自控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如果過多地講解枯燥的語法知識,就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我們迫切需要找到一種合適的英語教學方式。
二、 讓小學英語語法教學走進孩子內心
(一) 興趣教學,寓“教”于“境”
玩樂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關注的,所以教師在進行英語語法的教學是一定要遵循這一原則必定事半功倍。新課程改革多次告誡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多去了解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建議教學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年齡以及該階段的心理特點。孩子熱衷于“動”,他們喜歡有意思的童話故事,喜歡唱歌,做游戲和表演,那么我們教學為何不釋放孩子的天性,寓“教”于“境”?
“境”即情境,教學應源于生活,高于書本,語法教學更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可將小學生置于情景中,成為故事的主人公,進而自己尋找到語法的規(guī)律。假設在譯林出版社三年級英語下冊“Unit 7 On the farm”這一單元進行教學時,老師就可以選擇一堂實際體驗的教學課,讓孩子們去農場走一走,從孩子的視角發(fā)現果園到養(yǎng)殖場,從手里拿著的一個蘋果“Its an apple.”到看到滿樹的蘋果“Theyre apples.”從找不到媽媽的一只小鴨子“Its a duck.”到鴨媽媽身后的一群小鴨子“Theyre ducks.”從情境中讓學生感知到單復數的變化規(guī)律和技巧。
(二) 演繹法和歸納法相結合
教師在進行語法的講解時最常用“填鴨式”的模式,也就是主要由老師講解,學生做好筆記,教師講得多,學生記得多,這樣的方式往往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學生不知道該怎么樣去融會貫通,這樣的結果往往事倍功半。語法教學可由單一的方式轉變?yōu)檠堇[法和歸納法相結合的新思路進行,演繹法的意思是老師在講解語法時要多舉例子加強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記憶,歸納法就需要學生運用以往學習所得到的經驗,從具體到抽象,把舊知演變成新知。教師對“be動詞的正確形式”這一語法進行講解時,就能用歸納法的思路,通過一系列的例子進行總結概括。
例1:“I am a teacher.
You are a student.
He is my brother.
She is a lovely girl.”
這些句式都是以往學過的句型,讓學生通過觀察,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意識到主語不同,“be”動詞的形式也要隨之變化。但是無論選用演繹法還是歸納法都存在優(yōu)缺點,比如歸納法需要假設情境,這一步驟就會花費較長的時間和腦力,有時學生更喜歡老師直接演繹講出語法的重點。而演繹法相較于歸納法少了學生自主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教師直接表述的語法點學生不容易理解,久而久之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三) 巧用童謠、歌曲,語法學習沒問題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待學習反映出不同的學習特點,小學生喜歡歡快的,帶有節(jié)奏感的童謠或者歌曲,這種形式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記憶中將對知識的短期記憶變?yōu)殚L期記憶。比如在教學“be動詞的變化形式”時,教師可以將規(guī)律改編成朗朗上口的童謠,讓學生通過同桌“你拍一,我拍一”的形式唱出來,在對唱過程中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
例2:be動詞是am, is, are
我用am,你用are,
is連著他,她,它
單數名詞用is,復數人稱、名詞全用are
根據這一童謠,be動詞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其實在我們使用的英語教材中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英語歌曲,就像“I can play basketball”這首歌,學生聽上幾遍就能唱出來。這首歌不僅幫助學生學會了情態(tài)動詞can的用法,而且還能做到類似的演繹,靈活運用,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創(chuàng)編新的歌曲讓學生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鞏固新知。童謠、歌曲的形式無疑給我們英語語法教學的道路上掃清了不少的障礙,它讓枯燥、索然無味的教學變得更加有趣生動,也更有助于小學生快速接受新的知識點,順應了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
(四) 在游戲中學習,掌握知識不困難
小學英語的內容主要讓學生掌握聽說的能力,同時可以練習一下讀寫的能力,而語法的掌握就需要通過用詞造句的方式。可以說,語法是英語這門語言的骨骼,有了語法才能將單詞、詞組變成句子,才能更好地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而按照之前的語法教學方式就很難將聽、說、讀、寫的能力融入日常的教學中,在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今天,何不采用創(chuàng)新型的語法教學方式——游戲教學法來完成。小學生大部分性格活潑,愛冒險愛挑戰(zhàn),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性格將語法的傳授依靠游戲的方式。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學習了語法在結構上和意思上的知識點,還可以將學習到的語法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的交流溝通中。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控制課堂氣氛,中途穿插知識點的講解,這樣一種有趣的形式更能夠帶動學生的情緒和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龍嬌.演繹法與歸納法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對比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5.
作者簡介:
李丹,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fā)區(qū)晨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