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本教學模式就是以生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的課堂模式。生本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遵循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規(guī)律,通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文章主要對生本教學模式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并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理教學;生本課堂;構建策略
作者簡介:付明林,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教育局教研室。(山東 濰坊 261300)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7-0030-02
生本教學模式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斷追求、探討的核心課題,是一線教師追求的新型課堂模式,它強調學生的自主參與,并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fā)展學習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促使課堂有效互動,最終實現學生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在傳統的地理課堂中,教師以講為中心,教師的滿堂灌是主要形式,學生則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模式與新課改理念格格不入。對此,教師應優(yōu)化課堂結構,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將生本理念融入教學的全過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互動,從而提升綜合素養(yǎng),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一、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有效課堂,表現為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對要學習的知識有濃厚的興趣。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采用靈活、獨特的導入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世界人口”時,教師可以“7.11世界人口日”話題導入,言簡意賅地給學生介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有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隸屬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的信仰,他們傳承著不同的燦爛文化及不朽的文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向世界,去認識分布在各地的居民,了解他們生活的狀況以及面臨的問題,考察祖先留下來的物質財富和文化遺產吧。這樣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探究學習的欲望。
再如,教學“走進國家——埃及”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如鏈接到“埃及”這個網頁,重點鏈接埃及的金字塔、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區(qū)域、鏈接蘇伊士運河等,幫助學生了解埃及的方方面面,從而營造學生樂學的氛圍。此外,還可以利用游戲、地圖,通過開展辯論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激活課堂氛圍,為有效課堂的構建埋下伏筆。
二、注重角色轉換,激活課堂氛圍
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往往將知識毫無保留、事無巨細地傳授給學生,學生則不加選擇、也沒有任何思考和探討,而一味地接收。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學習興趣不濃,氛圍也比較沉悶。為了改變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沉悶、低效的現象,教師應改變角色,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激活課堂,并與學生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這樣,通過教師有效地導,學生主動地學,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有效提升學習能力。
例如,教學“南亞”時,教師針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構建,首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自己的引導下,自主學習該部分內容,然后開放課堂,讓學生自主說出了解到的南亞的情況,包括南亞的位置和范圍,南亞的地形、氣候和河流,等等。這樣,課堂就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為學生交流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和感受提供了平臺。
再如,教學“澳大利亞”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說出已經了解到的澳大利亞的相關知識,說出澳洲袋鼠的特點,說出“考拉”“樹懶”是澳大利亞的代表動物,說出澳大利亞在哪個半球,說出澳大利亞有悉尼歌劇院,等等。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相關材料和知識,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各個知識點構建成以“澳大利亞”為核心詞的思維導圖,構建起相關知識體系。在整個過程中,師生合作、生生互動,學生樂在其中,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充分自主、勇于合作,真正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使學習方式也得到了有效改進。
三、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若僅憑單純的記憶,都不可能高效完成學習任務,達成學習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在真正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將知識與實踐活動巧妙聯系起來,使知識更具體、直觀地展現出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其濃厚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學“地球和地球儀”時,地球有多大,地球是怎樣運動的,以及地球和地球儀的閱讀、判斷等相關知識都比較抽象,且理論性較強,不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改變讀地球儀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互助合作,使他們在地球儀上快速找到北京、西安、天津、東京、紐約、悉尼等,并讀出其所在的經度和緯度,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閱讀地球儀的方法,還通過活動,實現了構建知識、鞏固知識的目標,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又如,教學“世界人口”時,“人口問題”包括兩大方面:人口過多、增長過快導致交通堵塞、住房緊缺、就業(yè)困難、饑餓貧困;人口過少、增長過慢導致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國防兵力不足、贍養(yǎng)老人的壓力大,等等。對于這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有哪些?結合目前鄉(xiāng)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現實性和必要性,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幅漫畫——《處境艱難的地球》,讓學生結合世界人口的問題,說說對這幅漫畫的理解。
再如,在“世界人口的特征”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對人種的有效認識,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說說黃皮膚的中國人有哪些特征,然后,再說說世界上三大人種劃分的標準和主要特點。如此教學,不僅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更注重知識的構建和運用,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突出學以致用,達到了優(yōu)化學習方式的目的,促使學生在互動中獲得學習成功的感受。
四、開展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生本教學模式主要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之間相互討論、自主展示、互相解釋,課堂上多元互動。實踐證明,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比教師一人講、眾人聽效果要好得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思考題、練習題,先讓學生主動思考,讓成績相對優(yōu)秀的學生充當“小老師”,要求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以及思路說給其他組員聽,這樣不僅有利于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強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還有助于成績相對滯后的學生從“小老師”處受到啟發(fā)和點撥,從而達到相互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比如,教學“世界人口的分布”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然后給出《世界人口分布圖》,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一小組選一個“小老師”,讓這個“小老師”指著《世界人口分布圖》為小組同學講解讀圖“三步法”:讀圖名、讀圖例、析內容。同時,還可以給同學說說人口分布不均勻的特點,其中,指圖說出人口密集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緯度沿海地區(qū),說出人口稀疏地方的主要特點:高緯度山區(qū),南極大陸定居難,中亞撒哈澳內干,亞馬孫叢林濕和炎。然后,再讓學困生將收獲的知識講出來,落實“學進去”“講出來”。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了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在課堂上積極互動,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最終實現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要將生本教學模式運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就應把握生本教學的核心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欲望,培養(yǎng)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提升其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由此,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自主、積極地投入學習中,不僅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創(chuàng)設學生樂學、會學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劉星水.初中地理教學構建高效生本課堂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8,(1).
[2] 王蕾.構建生本課堂下初中地理教學課堂的實踐[J].考試周刊,2017,(75).
[3] 方宏偉.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構建高效生本課堂研究[J].人文之友,2018,(2).
[4] 童衛(wèi).生本課堂,讓初中地理流淌生命[J].新課程導學,2017,(5).
責任編輯 朱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