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嬌
(錦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近幾年由于中藥療效穩(wěn)定、不良反應小等優(yōu)點,臨床治療中廣泛應用,藥材是中藥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且往往一副中藥中由多種藥材配伍而成,故確保藥材質量不僅對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同時還是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關鍵之一[1]。目前現今中藥材鑒定多采用高科技儀器進行鑒定,其檢查準確高,能有效確保藥材質量,但臨床發(fā)現以高科技鑒定中藥,不僅操作較為復雜,且成本高,不適用于基礎醫(yī)院普及。中藥是我國國粹,早在幾百年前,古人就已有藥材鑒別方法,主要包括鼻聞、眼看、口嘗、手摸、水試、火試,其中后面兩種是利用藥材中某些特殊組織、成分可在水、火中產生化學、物理反應,通過觀察這種特殊反應來進行判斷,不僅鑒別藥材質量、品種準確度高,且相較于現今高科技鑒定,操作簡便、得到結果快速、成本低[2]。本文觀察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間12種藥材以水試法鑒定的效果,見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將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間我院從中藥材基地采購的12種藥材作為本次觀察對象,將所有藥材隨機平均分為兩份,按臨床鑒定方法不同分組,其中對照組以高科技儀器進行鑒定,觀察組降低藥材采用水試法進行鑒別。本次所選的藥材為桔梗、菟絲子、胖大海、黃芪、地骨皮、姜黃、乳香、梔子、蘇木、雞血藤、柴胡、遠志。
1.2 方法。對照組:將所有中藥材按《中國藥典》上說明使用高科技儀器進行鑒定。觀察組:將藥材行水試法鑒別,其中將地骨皮、黃芪、柴胡、遠志、桔梗、蘇木、梔子以水浸泡后觀察藥材變化情況,將胖大海、姜黃用熱水浸泡后,觀察藥材形態(tài)變化情況,雞血藤、菟絲子加水煮沸后觀察,乳香與水共研后觀察。
1.3 觀察指標:對兩種不同方式臨床藥材鑒別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分析不同檢查方式藥材鑒定所需時間、成本情況。本次鑒別所需時間為平均時間,其中水試法藥材鑒別標準[3]:加熱水胖大海體積膨大、形狀像海綿,且體積為原來的10倍左右;姜黃水的顏色會由透明變?yōu)轷r艷橙黃色,且加入堿液后液體顏色會轉變?yōu)樘壹t色;加清水后地骨皮在紫外光下顯紫色熒光,加堿液(氫氧化鈉)紫色熒光變?yōu)辄S綠色,加酸液(稀鹽酸)紫色熒光無改變;黃芪會有豆腥味、無黏液;桔梗加水振搖,會有蜂窩狀泡沫出現,且持續(xù)時間較久、短時間內不會消失;梔子浸泡后會出現鮮黃色液體;柴胡加水振搖有持久性泡沫產生;蘇木浸泡后液體顏色由透明轉紅色,紫外線燈下顯黃綠色熒光,加堿液顯猩紅色,加酸顯黃色;遠志加水振搖后會出現10 min也不會消失的持久性泡沫;加水煮沸雞血藤會出現像雞血一樣紅線;菟絲子會有黏滑感,且皮破時會出現形狀卷旋狀的黃白色胚,形狀就像吐絲;與水共研后乳香會有黃白色、白色浮狀液。
1.4 統計學分析:以SPSS19.0系統行數據統計學分析,計數、計量資料分別以n(%)、()表示,采用χ2或t檢驗,結果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鑒別方法藥材鑒定準確率、鑒定所需時間、成本情況比較,觀察組準確率為91.7%低于對照組100.0%,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鑒定時間短、鑒定成本少,P<0.05,見表1。
表1 不同方法鑒別情況比較
近幾年中藥在臨床多種疾病治療上取得顯著成績,國內外對中藥的重視度在不斷上升,但在中藥治療時,需要根據藥材藥效強弱、疾病嚴重程度來決定藥量,若藥材質量不佳,不僅無法有效治療疾病,嚴重者還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有效鑒定中藥材對確保中藥治療效果尤為重要,但中藥材不同于西藥,其主要來源于自然界、動物界,每味藥材成分復雜,導致臨床若使用儀器進行鑒定,不僅操作復雜且耗時長,不利于在醫(yī)院普及,故臨床一直在尋求一種快速、簡便、準確度高的鑒定方法。
中藥材在我國使用時間,從有記載開始已經歷經千年,古人在早前就自我總結藥物鑒別方法,常見包括:眼睛觀察、鼻子聞味、水試法等,其中水試法是鑒定藥材最為準確的方法之一。其利用藥材在水中或遇水后產生的一系列特殊反應(如黏液反應、顯色反應、沉降反應、熒光反應、膨脹反應等)來鑒別藥物質量[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藥物鑒別準確率為91.7%低于對照組100%,觀察組鑒定時間、成本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水試法鑒別藥材準確度雖略低于高科技儀器的鑒別效果,但其耗時短、成本低。在于春子學者研究中以水試法鑒別的觀察組準確率為90%低于先進儀器鑒別準確率100%,觀察組中藥鑒定成本為(25.9±12.4)元、時間為(7.5±1.6)min,低于對照組(145.7±42.3)元、(19.3±1.5)min,其認為水試法用于中藥材真?zhèn)巍①|量鑒別效果優(yōu)秀,且成本低、鑒定時間短,與本文結果相符[5]。高科技儀器鑒別主要采用SSCP分子鑒定法,其通過DNA構象差別,從而檢測出分析結構突變情況,此種檢查方式靈敏度高,但操作步驟繁瑣、儀器設備要求高,且對確定檢測突變位置、類型要求高,故臨床檢查耗時長、成本高[6]。而水試法只需要肉眼觀察藥材在遇水后膨脹、顏色變化、特殊氣味的發(fā)出等情況,便能有效判斷藥材質量,相較于高科技儀器鑒別此種檢測方法快速、簡便、成本低[7]。
綜上所述,臨床對中藥鑒定采用水試法,鑒別準確率高、操作簡便、耗時短,成本低,可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