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龔玉蕾,牛曉娜,趙松林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呼吸科,北京1000530
肺癌為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以咳嗽、咯血等為主要表現(xiàn),發(fā)病率和病死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1-2]。目前,隨著臨床診治水平的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顯延長,但該病會引起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多種壓力。心理學研究認為,良好的心理彈性可以充分地調(diào)動保護性資源,及時調(diào)整情緒及心理,減少負性心理的不良影響[3]。研究表明,在腫瘤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強化心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預后[4]。近年來,由于醫(yī)學模式和康復理念的轉變,生存質量已經(jīng)成為評估腫瘤療效的重要指標[5];因此,盡早明確心理彈性及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及相關性,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對患者負性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及生存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價值[6]。但國內(nèi)關于腫瘤患者的此類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本研究旨在分析肺癌患者的心理彈性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指導臨床治療。
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收治的85例肺癌患者。納入標準:①經(jīng)活體組織病理檢查證實為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7];②TNM臨床分期為Ⅰ~Ⅲ期;③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排除標準:①有其他肝、腎等嚴重疾??;②無認知功能障礙或者精神疾病。納入的85例患者中,男55例,女30例;年齡為35~68歲,平均年齡為(56.49±8.10)歲?;颊呒凹覍倬鶎Ρ狙芯恐橥獠⒑炇鹬橥鈺?/p>
1.2.1 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 在大量查閱文獻的基礎上,初步擬定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的內(nèi)容和目的,自行設計調(diào)查問卷,包含性別、年齡、居住地、文化程度、有無配偶、治療階段和付費方式等,明確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及科學性,完善設計方案。
1.2.2 心理彈性量表 采用Conner-Davidson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ⅠSC)[8]進行測評,共25個條目,包含樂觀、自強、堅韌、自尊、生活滿意度及五大人格效標量表的相關條目,有著良好的心理測量學特效;按照5級評分,從“幾乎總是”至“從不”計作0~4分,得分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心理彈性水平越高。
1.2.3 生存質量量表 采用歐洲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核心問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30,QLQ-30)[9]進行測評,包含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和軀體功能;按照1~4個等級計分,生存質量平均得分=總維度得分/5,分數(shù)越高,提示生存質量越好。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x±s)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逐步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年齡、居住地等因素與心理彈性及生存質量的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評價心理彈性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不同性別患者的心理彈性評分、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60歲、居住地為城鎮(zhèn)、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上、有配偶、化療前、付費方式為保險的患者的心理彈性評分、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年齡>60歲、居住地為農(nóng)村、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無配偶、化療后、付費方式為自費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64、2.828、3.575、2.476、3.030、2.684,P<0.05;t=2.396、3.420、2.731、2.474、2.601、2.125,P<0.05)。(表1)
表1 85例肺癌患者的心理彈性和生存質量評分
逐步線性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治療階段是影響肺癌患者心理彈性及生存質量的危險因素(P<0.01),居住地、文化程度、有無配偶、付費方式是影響肺癌患者心理彈性及生存質量的保護因素(P<0.05)。(表2、表3)
表2 85例肺癌患者心理彈性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表3 85例肺癌患者生存質量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85例肺癌患者的心理彈性與生存質量呈正相關(r=0.618,P<0.05)。
肺癌為肺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臨床統(tǒng)計學報道,近年來肺癌的發(fā)病呈年輕化趨勢,是威脅患者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僅可以引起患者的生理痛苦,還容易引起患者焦慮、抑郁等多種心理應激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10]。研究表明,心理彈性于壓力應激反應中可以發(fā)揮決定性作用,其作為積極心理學的主要部分,是個體從逆境中恢復并積極調(diào)整與改變的能力,可以明顯促進疾病的恢復與預后[11]。腫瘤作為一種重大的負性事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近年來,隨著腫瘤患者生存時間的延長,患者的生存質量備受臨床關注,可以客觀地反映腫瘤患者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等,已經(jīng)成為臨床研究的一大熱點[12]。研究顯示,心理彈性作為心理健康的保護因素,可以間接或者直接地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明確二者的影響因素及聯(lián)系,可以為臨床實踐提供科學依據(jù)[13]。
本研究證實,年齡為肺癌患者心理彈性和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年齡>60歲者的心理彈性和生存質量均低于≤60歲的患者,說明隨著年齡增大患者的心理彈性及生存質量下降,原因可能是老年患者長期患病容易產(chǎn)生抑郁和焦慮情緒,降低心理彈性;同時老年患者機體功能多伴程度不一的衰退和基礎疾病,機體功能較差,從而影響生存質量,因此臨床應該加強對此類患者的重視程度[14]。研究報道,居住地不同的腫瘤患者的心理彈性評分、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5]。這與本研究結果相同,考慮與患者所處的社交圈、環(huán)境等有關,與這些因素對患者的情感表達能力及認知有一定的影響有關,是腫瘤患者的心理彈性的保護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文化程度對患者的心理彈性和生存質量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更全面,可以與醫(yī)務工作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得到的社會支持相應增多,從而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療,心理彈性和生存質量相應提高,因此臨床工作中應該加強對文化程度低者的關注,盡可能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16]。Lewin等[17]對腫瘤術后患者的研究報道,家庭支持與生存質量呈正相關。配偶為患者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可以為患者提供經(jīng)濟及信息支持,且為患者情緒宣泄的主要對象,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生存質量,臨床應該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爭取讓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家庭支持[18]。本研究顯示,有配偶的患者心理彈性評分、生存質量評分均較高,進一步支持上述研究結果。研究報道,肺癌患者的心理彈性呈動態(tài)改變,隨著治療階段的變化而改變,可能與患者的多處應激源不同有關,加上化療的不良反應可能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降低生存質量[19]。本研究顯示,化療前肺癌患者的心理彈性評分、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化療后;付費方式為自費的患者的心理彈性評分、生存質量評分均低于付費方式為保險的患者,保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不良情緒。
進一步分析肺癌患者的心理彈性與生存質量的關系顯示,心理彈性與生存質量呈正相關,說明心理彈性越高的患者,生存質量越好,良好的心理彈性可以增強患者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和積極的應對程度,這與吳逢清和汪秀云[20]的研究結果相似。因此,臨床工作中應該評估患者的心理彈性,明確壓力來源,制定針對性的心理治療,加強患者的心理彈性,提高生存質量,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肺癌患者的心理彈性與生存質量呈正相關,臨床可以進行針對性干預,增強患者的心理彈性,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本研究由于樣本量較少,結果有一定的偏差,今后可以在擴大樣本量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