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師范大學(xué)
前景化是文體學(xué)的一個研究范疇,來源于20世紀20年代俄國形式主義學(xué)派的什克洛夫斯基,之后由布拉格學(xué)派的穆卡洛夫斯基在“標準語言與詩歌語言”中正式提出,并由雅各布森發(fā)展(王守元,郭鴻,苗興偉, 2004)。利奇提出了三個層面來分析(詩歌)前景化:語音書寫、語法詞匯及語義層層面。納什的《春》目前研究有數(shù)十篇,主要從文學(xué)角度研究較多,從文體學(xué)方面研究較少,而將前景化運用來分析《春》尚無文章。本文將從語音書寫、語法詞匯和語義層三個層面來分析研究《春》的前景化語言。
語音書寫層即語音變異和書寫變異。語音變異包括頭韻、諧音、押韻。如第一節(jié)spring,sweet,spring,sting,sing 這幾個詞都是以[s]開頭,構(gòu)成頭韻重復(fù),音上的前景化。讓人讀來清脆爽朗,正如春天的感覺。在押韻方面,除開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最后一句和第三節(jié)最后兩句,不僅在每句句尾押韻,并在句中也押韻,交響輝映。如第一節(jié)的spring king thing ring sting sing,第二節(jié)的may gay play day aye lay,第三節(jié)的sweet feet meet street greet分別以[ing] [ei] [i:t]押韻。長元音居多,似乎詩人以一種朗誦的模式,向讀者緩緩傳達甜美之春的感情。除此之外,這首詩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讓人讀來清脆爽朗、朗朗上口。
語法層包括語法變異(重復(fù)的結(jié)構(gòu)、看似不正確的句子、詞類錯位)和語域變異(適合某種文體的句子結(jié)構(gòu)被用到另一種文體)(王守元,郭鴻,2004)?!癝pring,the sweet Spring”在該詩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有出現(xiàn)。前后呼應(yīng),一開始就點明春天是甜美的。繼而展開敘述原因,最后再向讀者說一遍。如同一位老人對年輕人有許多忠告般,對春的喜愛是無窮無盡,難以說完的。此外“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在全詩重復(fù)了三次。分別代表布谷鳥、夜鶯、麥頭鳳雞和貓頭鷹的叫聲。反復(fù)突顯出春天里各種鳥兒此起彼伏的叫聲,構(gòu)成了一幅美好的春的畫面。本是聽覺上的描寫,卻能讓讀者想象出一幅畫面,身臨其中。本文名詞用得較多:Spring,year,king,maids,ring,cold,birds,palm,may,country houses,lambs,shepherds pipe,birds,fields,daisies,lovers,wives,stree,tunes,ears。通過名詞的疊加意象,不僅是展示春天萬物復(fù)蘇的情景。更重要的是詩人對春的喜愛,而這勢必聯(lián)系到作者所處的文藝復(fù)興時期。即對文藝復(fù)興時期學(xué)術(shù)爭鳴的熱愛。除此之外,詞匯層包括歷史時期變異(選用古詞或過時的詞)。文中“cold doth not sting”和“And we hear aye birds tune this merry lay”中的“doth”和“aye”在詩人那個年代屬于常用詞,不屬于違背常規(guī)的語言。但在今天來說,這兩個詞就屬于古英語的范疇,偏離了現(xiàn)代英語,故形成了前景化。能讓讀者回到作者的那個年代,更加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背景,感受古英語的魅力。
語義層是指賦予普通詞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意義。在該詩中,第二節(jié)“The palm and may make country houses gay”中的may在這里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指山茶花,第二層是指五月的五朔節(jié)。在五月一日這天,英國人在草地上豎起“五月柱”,并圍繞其起舞。第二個含義更符合該文歡快喜悅的基調(diào)。除此之外本文的spring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指“春天”,即表層含義。第二層指代“青年人”。生機勃勃,萬物復(fù)蘇。而本文暗含作者告誡年輕人要珍惜享受最美好的青年時光。第三層指伊麗莎白文藝復(fù)興所帶來的萬物涌現(xiàn)的現(xiàn)象。任何作品都離不開其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因此更是對那個時期的熱愛。
對該詩的前景化分析,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和詩的細節(jié),從而對它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但仍有不足,如缺乏一些數(shù)據(jù)上的支撐,沒有多個詩歌橫向或多個版本的縱向來進行橫向比較。但從語音書寫層面、語法詞匯層面和語義層面三個層面著手,更加深入全面。
[1]Leech,G.A.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New York:Longman,1983.
[2]王守元,郭鴻,苗興偉.文體學(xué)研究在中國的進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