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犁師范學院中國語言分院
時政新詞指的是在政治領域出現的新詞,其中包括新政策、新組織、新概念以及新的政治哲學理念等等。隨著政治形式的千變萬化,時政新詞相較其他領域的新詞來說更注重時間,如在封建時期所產生的如“封建帝制”,“農奴主”等政治詞語,隨著政治形勢的轉變這些詞語現在都不會在使用了,但是同樣在早期出現的一些政治詞語,例如“一國兩制”,“社會主義”“維護穩(wěn)定”等至今還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政治活動中。這類詞及時出現的時間早,但影響深遠,依舊可以歸為時政新詞。因此,我們對于時政新詞的理解應從其使用頻率、時間、影響度等諸多方面考慮。本文通過搜集類化2017年所出現的時政新詞、高頻詞來探究其翻譯方法,分析其中的問題。
為提高時政新詞的維吾爾語翻譯質量,從目的論著手本文提出了三條時政翻譯原則即準確性、簡明性、群眾性。
(1)準確性原則,準確性是指譯者能夠將詞語所包含的訊息準確地轉達給讀者,而正確理解是正確翻譯的基礎。因此譯者要特別注重對原著的正確理解。根據目的法則要正確理解原文所要表達的目的和意圖,忠實原文。如漢語時政熱點詞“發(fā)聲亮劍”就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是對敵人應持有的堅決態(tài)度,這樣無法直譯的政治熱詞就需要譯者對該詞內涵的充分理解。維吾爾語翻譯為:“敢于挺身而出,明確表達態(tài)度。”這樣的意譯即使沒有逐字翻譯,但卻很準確的轉達出了原文的意思,使讀者看后清晰明了。
(2)簡明性原則,簡明性是指譯者不僅要忠實于原文的內容還要忠實于原文形式,而漢語時政新詞就具有簡明性特點,與其他詞匯翻譯相比,時政新詞的翻譯既要言簡意賅,又要與維吾爾語造詞規(guī)則相符,切忌翻譯的詞語過長、啰嗦。
(3)群眾性原則,群眾性是指由于時政新詞獨特的特點,時政新詞翻譯時不僅要準確反映原文的實質內容還要易于讀者接受。在表達政治新詞時應多考慮,要為更進一步接近廣大群眾的語言習慣為主,以適應本民族文化的為輔,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
根據翻譯理論及上文中所總結的三個翻譯原則,總結出了四種翻譯方法供時政新詞翻譯學者們參考,這七種翻譯方式分別是:直譯、意譯、音譯兼意譯、直譯加注釋、省譯。在時政新詞翻譯時,譯者可酌情選用其中方法。
(1)直譯,是指既需忠實原文內容,又需符合原文的語言與文體結構。如果原文中時政新詞可以在維吾爾語中找到準確地對應詞語或是達到意義傳達目的的詞語,那么顯然是沒有調整的必要的。這時就可以使用直譯的方式進行翻譯,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最常用的翻譯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直譯要求譯者在翻譯時政新詞時,既要堅持原文的意義又要堅持原文的形式,也應注意譯文語法是否正確。
(2)意譯,是指在忠實原文內容的前提下,脫離原文語言結構的束縛,使譯文符合維吾爾語的規(guī)范。由于兩民族間文化差異的影響,在翻譯時無法完全保留原文的字面意思或結構形式。翻譯時若直譯,意思會含糊不清,有時不僅無法確切的表達出原文的信息和內涵,還可能嚴重曲解其意思,這時譯者就要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的語法和詞匯調整、或進行解釋性表達,關鍵是要譯出原文的真正含義。使用意譯法時,譯名最好有其命名理據,可以考慮在時政新詞的譯音后加一個表“義”的詞綴,使其義明確。
(3)音譯兼意譯,所謂音譯,就是指將原文按音翻譯,用目的語中發(fā)音近似的字母將原文進行翻譯,這種音譯出來了新詞不再有其自身原意,只保留其語音和書寫形式。
而在漢語時政新詞的維吾爾語翻譯過程中,除了對于國家名稱、人民以及地名多使用音譯的翻譯方法以外,很多政治活動中所提煉出時政新詞都多以音譯兼意譯的翻譯形式出現,是指在音譯的詞語前后加上維吾爾語的意譯,方便讀者理解。
(4)直譯加注釋。中國特色的政治新詞是在特定的歷史、地理、文化、風俗以及獨特的環(huán)境影響下誕生的,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不能獨立于外。因此,對時政新詞的翻譯不僅僅是對原文意義的轉換,還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和共享。但是兩種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時難免會出現逐字翻譯不能明確表達其內涵的情況,這時候就可以選擇直譯新詞并附加注釋的翻譯方法。這是一種靈活的翻譯方式,它彌補了單一翻譯方式的不足。例如:漢語中“一帶一路”是一種概念。而在維吾爾語翻譯時選擇了直譯的方式對該詞進行翻譯,維吾爾語翻譯后的詞語對于維吾爾族同胞們來說也是一個從未接觸過的新詞,無法準確的理解其內涵,容易產生誤解使人迷惑。若將詞語譯后再加上注解(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這樣就能夠把這個詞的語義內涵全部轉達給目的語讀者了。
時政新詞作為漢維翻譯中的關鍵領域,譯者一定要持有一顆愛國心,秉承著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進行時政新詞的維吾爾語翻譯工作,要靈活運用翻譯方法,切忌生搬硬套的直譯和不著邊際的意譯,遵循本論文所提出的三條翻譯原則,提高時政新詞的翻譯質量。隨著社會科技的發(fā)展,政治形勢也會發(fā)生千變萬化,在未來還會不斷地提出新政策、新理念、新觀點,對這些新詞的準確翻譯不僅有助于維吾爾族同胞了解時事
政治,還有助于兩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寬維吾爾語的詞匯系統(tǒng)。
:
[1]馬德元.漢維對比詞匯學[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4.
[2]陳原.語言和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3]翟寧寧.從目的論角度研究時政熱詞翻譯[J].北方文學旬刊,2017(1).
[4]王曉翔.漢語新詞維吾爾語翻譯技巧說略[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17(1).
[5]郭詠梅.從目的論角度談時政新詞的翻譯[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
[6]布威再乃普·麥提尼亞孜.漢語新詞術語的維吾爾語翻譯及其規(guī)范化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5.
[7]努爾加馬力·斯馬義.現代維吾爾語新詞語及其規(guī)范探討[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6.
[8]吳新慧.俄漢語新詞共性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
[9]方紅霞.改革開放以來漢語政治新詞英譯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