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鑫
摘 要: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素質的重要表現(xiàn),同時在語文教育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通過對教學實踐以及經(jīng)驗的總結就如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這一問題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意見,希望能對學生寫作能力以及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語文教學
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很多學生對寫作都是敬而遠之,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學生不會寫、無法寫。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該積極的去幫助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找準機會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不再懼怕寫作,把形勢扭轉過來,讓被動改為主動,促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從而幫助到整體教學。
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很多學生對待寫作的態(tài)度往往都是比較消極的。如果不是老師要求,很少有學生愿意自己動筆寫作。而無論從事什么活動,興趣始終是一個重要的內驅力,而學生要是在這種壓力下被迫從事寫作活動,則很難寫出好的文章。為此,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一般來說,教師在布置寫作任務的時候,往往習慣在命題上限制學生,共至直接把作文題目定好了,讓學生必須以教師所擬定的命題來進行寫作。這樣做一方面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打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因為教師的統(tǒng)一命題不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喜好,有些學生對教師所出的題目沒有任何必趣,而迫于作業(yè)壓力。只有敷衍了事,甚至直接抄襲。因此,教師一定要改變學生被動寫作的局面,在命題上給學生一定的自由。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出一個母命題,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確定自己的子命題,這樣,當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時,就能夠選擇一些自已感興趣的或者是比較擅長的題目來寫,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引導學生通過模仿與創(chuàng)造進行寫作練習
局部訓練要遵循先易后難、由小到大的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易于入手;模仿則應著重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有了內容,怎樣把它表現(xiàn)出來,這對初中生而言仍是一件難事。充分利用課本上的的范文,讓學生先仿寫,進行“比葫蘆畫瓢”式的練習,是符合讀寫遷移的規(guī)律的,也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這也好比幼兒學說話,只有先學別人說,逐步積累后就漸漸會用學來的話自己說!
如教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學生對百草園的描寫十分感興趣,我就依據(jù)課后練習題讓學生做“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的片段描寫訓練,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學生對此訓練興致很濃。有的描寫小橋流水,有的描寫小學校園,有的介紹老家的一片果園,有的介紹自己的書房。這些作文寫得具體、活潑而且充滿趣味。有些同學做了局部模仿之后,意猶未盡,又寫了自己兒時的樂園,童年的趣事等。學生謝飛,以《釣魚》為題,寫自己第一次跟父親去水庫釣魚的情景,寫得活潑、動人,富于生活的情趣。明顯看出,文章已經(jīng)從單純的模仿,走向了創(chuàng)造。
隨著寫作能力的提高,模仿的難度也要逐步加大。引導學生,由局部到全面,由形式到內容和技巧進而有所創(chuàng)造,靈活運用。當然,學生“比葫蘆畫瓢”的寫作,開始難免留下模仿的痕跡,然而只要不是照抄,便能有所得,慢慢就會水到渠成,把所學的東西化為自己的。
三、觀察、體驗生活,豐富素材
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不深,閱讀面窄,頭腦里的東西少得可憐。這就要求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多組織一些活動,如參觀、游覽、訪問、社會調查、勞動實踐等,指導學生組成各類興趣小組,如攝影、美術、書法、音樂、民俗、科技制作等,讓學生去觀察四季的變化,體驗世間的嬉笑怒罵,讓他們將筆觸面向家庭、學校,深入到社會,廣泛積累寫作素材。生活中的很多細節(jié)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來源。培養(yǎng)學生用眼睛觀察生活,用心靈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真正讓學生做到說真話、訴真情,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達內心的感受,講自己要說的話,記自己難忘的事,寫一點屬于自己世界的東西,向大家展現(xiàn)真實的自己、真實的生活。這樣,學生不再是游離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經(jīng)營的編造者,而是體驗生活、表現(xiàn)生活的能手,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利用寫作“干預生活”的能力。
四、鼓勵學生注重積累知識,經(jīng)常進行片段寫作練習
一個人的閱讀量對于他的寫作能力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并且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感興趣的字詞句記錄下來,閱讀之后反復翻看,這樣慢慢的,學生就會積累到更多的課外知識,而這些都可以作為他們的寫作資料。例如,在進行《我的媽媽》寫作練習時,學生就可以將在《我的母親》一課中積累到的詞語運用到寫作中,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增加閱讀量的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多進行口頭表達,多說。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表對于文章寫作技巧、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的意見。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通過口頭表達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另外,在學完某一課后,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片段寫作練習,或者是要求學生每周寫幾篇讀書感悟等等,讓他們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和感興趣的話題出發(fā),寫出自己的心聲。例如,教師對學生進行人物作文訓練時,可以首先讓他們進行人物肖像、人物語言、動作的片段練習;而要寫作事件作文時。則可以讓他們首先進行事件發(fā)展某一個階段的寫作練習。隨后,教師對學生的寫作練習進行點評,指出其中需要注意的寫作規(guī)范方面的問題,比如:標點符號的用法、用詞技巧、詳細描寫和略寫的問題等。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批改之后,讓學生再將文章寫一遍,經(jīng)過反復修改,學生會有更大的進步。
文無定法,文有定規(guī)。人們在寫作的實踐過程中逐步總結出了一套寫作文章的基本方法,這些方法對于初學寫作的人來說是具有指導意義的。但是,一些喜走捷徑的人卻視之為法寶,他們甚至制定出一套寫作的固定公式,按照公式去作文。結果,寫出來的東西模式單一,千篇一律,令人乏味。要寫出好的文章必須打破常規(guī),努力創(chuàng)新。只有鼓勵創(chuàng)新,學生才能寫出絕妙的文章來。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要靠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真正做到教與學互動,師與生互動。使學生樂于表達,敢于表達,更重要的是學會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從而使寫作教學步人健康發(fā)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