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駿
摘 要:生命觀念是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提升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必須具備的重要觀念。在生命觀念的逐漸形成過程中,我們要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教學引導。本文從設置情境、幫助建構生命觀念,組織實踐、學會尊重且善待生命,開展活動、引導形成生命觀念,開發(fā)資源、體會生命不可替代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對生命觀念生物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生命觀念 生物教學
生物教學是對地球上各類生物生命的知識傳播與講解的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培育學生的生命觀念對于學生理解生命本質的涵義以及提升自身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
一、設置情境,幫助建構生命觀念
在核心素養(yǎng)的理論模式下,對于學生的生命觀念培養(yǎng)不僅依靠教學中對課本知識的講解,也可以借助合理的情境幫助學生建構生命觀念。
例如,“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這部分內容有關于細胞的生長、細胞核的分裂,由一個細胞變成兩個細胞。在講課時,筆者一邊講述細胞的分裂過程,一邊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主要演示細胞分裂的過程。不僅如此,在視頻中還包含著細胞逐漸增多,組成一個細胞整體,再從細胞整體逐漸分化為各個功能器官的過程。
人和自然的完美和諧與平衡也是建立生命觀念的重要內容。在講授“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時,設置一段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草、鼠、鷹三者數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場景描述,讓學生試著用坐標曲線表示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草與鼠之間的關系,并且提出問題提升學生觀察生命現象的層次:非人為干擾情況下,草、鼠、鷹的數量變化規(guī)律是什么?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什么具有自我調節(jié)功能?除此之外,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知識點也可以結合“溫室效應”這一世界性環(huán)境問題的引入,設置讓學生研究的問題情境,為什么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來越高,它的來源主要有哪些?我們倡導“低碳生活”,作為中學生,應該怎么去做?學生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也逐步建立和鞏固了生命觀念。
二、組織實踐,學會尊重善待生命
組織實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增強學習意識。生物學科涉及的知識點都源于大自然,很多時候,教師單純地對學生進行教材講解,只能在知識點的傳授上起到作用,對于學生生命意識的激發(fā)作用較小。在這種教學情形下,要求我們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在實踐中啟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思考,樹立正確的觀念,逐漸學會尊重和善待生命,為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例如,在講解“地面上的動物”這部分內容時,單純地依靠課堂知識講解很難真正地讓學生學以致用。為此,在教學中,筆者將這節(jié)課設定為兩部分,一部分講解理論,一部分進行校園實地觀察。筆者利用二十分鐘的時間,將課本內容講完,然后組織學生到學?;▔?、草叢、樹木、灌木叢等地方進行實際觀察,在觀察時,學生要仔細觀察小動物的特征、運動方式、棲息環(huán)境等。在觀察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生物進行分類,并記錄特征,課后可以查閱相關的資料?;顒咏Y束后,提議學生把小動物放歸自然,讓學生呵護、尊重和善待每一條生命。
“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是中學生物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例如在講“視覺的形成”和“聽覺的形成”過程中,讓學生戴眼罩、耳塞分別體驗盲人和聾人的生活,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感覺器官的重要性并且能增加對社會殘疾人士的愛心。在講“人的生殖”時,讓學生把枕頭塞進衣服里,模擬孕婦活動,從而體驗到做母親孕育生命的不易。在“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時,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愛護手中的這條小生命,并且在結束后也把它們放回自然。在做“觀察小魚尾鰭血液的流動”實驗時,適時提醒學生用濕紗布包好小魚,盡量輕拿輕放,實驗結束后全班男生拎著小水桶把小魚放生到學校假山前的池塘里,當小魚歡快地游向池塘深處時,周圍一片歡呼聲。
三、開展活動,引導形成生命觀念
建立有生命理念的教學,一定是概念和觀念交融的課堂。在生命觀念的產生過程中,交流與討論是必不可少的,對學生的教育也應包含對學生理念的培養(yǎng),通過交流討論、競賽演講、調查等多種形式,注重對學生進行精神科學和客觀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學會用事實、實證、邏輯、推理以及論證等方式進行思考,進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形成生命觀念。
例如,在講解“人體的免疫防線”這部分內容時,課堂上,為了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更加感興趣,筆者把班上學生分成四組。第一組“扮演”病原體,另外三組分別“扮演”人的抵御病原體侵害的三道免疫防線,第一組和其他三組展開“攻防”競賽,第一組為了能“侵害”人體,事先搜集并掌握了大量的有關于免疫方面的知識。在學生你來我往地非常激烈地運用所學知識面對面交鋒時,其實許多問題就已經迎刃而解了,在遇到困惑拿不定主意時,教師在旁進行適當的解釋和引導。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奇,進而懂得生命的偉大,讓學生知道正常的免疫功能對我們自身健康來說是多么重要,是生命的重要保障。
利用我校是南通市“綠化特色學校”的優(yōu)點,組織進行“認識校園植物小能手”的比賽,活動中學生們相互幫助、相互探討,不但鞏固了課堂知識,而且還讓學生理解了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提高了環(huán)境保護意識。在學習“生物的分類檢索表”時,學生還自發(fā)地開展了類似的活動,利用校園里的植物,根據不同特征,編制了自己的檢索表來檢索并驗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開發(fā)資源,體會生命無比珍貴
在認知和實踐中,學生能夠產生生命的衍生與發(fā)展的意識,但這些對于培養(yǎng)初中生的生命觀念來講,仍然不夠。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開發(fā)一些教育資源,通過家庭、社會的力量,給學生搭建更多的平臺,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去體驗,讓他們產生生命不可替代的意識,從而珍惜生命,關愛他人。
例如,在講解“生物進化的歷程”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建議且鼓勵家長和學生一起到博物館進行參觀。同時給學生預留一定的任務,讓學生針對某一種生物的演變發(fā)展進行描述。在活動中,大部分的學生都很認真,有的學生自己組成小組,到展覽館去學習和參觀并做記錄。很多學生在講解生物的進化過程時,融入了自己的觀點。利用身邊的一些可利用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這種體會也會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很多學生都說出了“認識到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來,要珍視生命”的想法。
有很多的家庭資源和社會資源都能為學生的科學教育提供強大的支持,尤其在家庭資源上,我們應該足夠重視,多和家長溝通,鼓勵家長與孩子多交流,共同進行親子實踐,多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在實踐和探索中體會到生命的不可替代的特點。
生命觀念的培養(yǎng)在于一種循序漸進的引導和啟發(fā),通過巧妙地設計安排,給學生搭建更多的平臺,引導學生正確的觀察和思考,在討論交流中體會生命的真諦,培育出生命觀念。
參考文獻:
[1]譚永平.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何及如何建立生命觀念[J].生物學教學,2017(10).
[2]陳丹.基于“生命觀念”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2017(08).
[3]江巧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2016(07).
[4]林惠平.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思考與實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05).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虹橋二中)
□責任編輯:陳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