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帆
游戲練習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創(chuàng)造力。在50米跑的實際教學中,摒棄枯燥的練習,轉而采用趣味性十足的游戲性練習,就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久而久之,學生從被動接受發(fā)展成為主動參與,定會展現出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由于采用了游戲性練習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壓力相對減輕,教學質量卻明顯提高,著實是雙贏的局面。體育游戲一般是集體活動,學生通過與同伴共同完成游戲去理解相互幫助的重要性。在一個集體活動中,如果缺乏“互相幫助”的精神將無法獲得勝利,無論個人的能力有多強,需要一個集體的齊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任務,這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一、應用于起跑教學
在50米跑中,起跑的快慢對整體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起跑技術教學中,一般是由教師向學生講解技術要領,然后加以重復的練習。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對學習起跑技術沒有興趣,所以對提高學生的50米跑成績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若能在50米起跑教學過程中加入游戲練習法,通過體育游戲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起跑的動作技術。比如比較經典的“長江、黃河”游戲——可以讓學生們在比賽開始前成站立式起跑姿勢,在聽到游戲開始口令后,學生們就會在游戲情境的刺激下拼盡全力去跑,這不但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反應能力,還可以提高起跑技術。還有“喊號接球”“快速換位”等反應類的游戲,都可以應用到50米起跑的教學中,學生在練習時不易感到疲倦。在“玩”中學,這也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游戲練習法運用于50米起跑教學當中,筆者發(fā)現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產生了吸引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提高了學生的課堂興趣,使體育課堂更生動活潑、有實效性,發(fā)展了學生的體力和智力。
二、應用于起跑后的加速跑教學
起跑后加速跑是指起跑后立即轉入加速跑段,要想快速擺脫靜止狀態(tài)進入快速奔跑狀態(tài),就得利用快速的步頻加以適宜的步幅。在教學中過于強調步頻與步幅會比較容易造成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動作過于緊張,不利于他們自然與放松地完成動作,要做到松弛有度才是正確的跑法。比如利用“追逐跑”游戲——A、B兩位同學前后相距1.5米,在離A同學前20米的地方畫一條直線,在教師發(fā)出哨聲后A、B兩名同學同時向直線跑去。若在A同學沖過直線之前B同學未能用手觸碰到A同學,則B同學為輸,反之則B同學為贏。這樣的練習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和掌握起跑后的加速跑動作技術。
三、應用于途中跑教學
短跑的途中跑是經起跑、加速跑后進入的一段快速或較快速的跑段,步頻和步幅是決定這段距離跑速的兩大因素,改善步頻和步幅是提高短跑速度的關鍵。在小學的體育課堂中應用行之有效的游戲練習方法,給學生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減少學生心理和肌體上的緊張,將達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可以練習增大步幅的游戲“比誰用的步子少”—— 讓學生站成幾條縱隊。在指定的30米的距離內,聽到老師的開始的信號后,看哪一排的同學跨完全程后用的步子少為排冠軍。還有就是可以通過一定距離的“快速高抬腿比快”來提高步頻,利用一定距離的“青蛙跳接力”來提高下肢力量。游戲的方式多種多樣,只要合理利用到途中跑的教學中都可以令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四、應用于終點沖刺跑教學
終點沖刺跑是指全程跑中最后一個跑程,包括終點跑和撞線兩部分。沖刺時運動員應盡全部力量,加強后蹬力和加快擺腿與擺臂的速度,在離終點線前約1米左右上體迅速前傾以胸部或肩部撞線,并順勢跑過終點。學生對終點沖刺跑技術掌握的程度,對于提高短跑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搶占紅旗”——將課程要求的50米跑有意識地加長到60米,然后將學生平均分成四隊,分別站在四條跑道上,一道和二道、三道和四道分別搶占終點的一面紅旗。由于學生始終沉浸在愉快、有競爭的游戲當中,自然而然地鍛煉了終點沖刺的能力。將健康有趣、協(xié)調放松、輕松愉快為一體的游戲練習法運用于終點跑沖刺跑教學,能轉移大腦皮層運動神經的興奮,使運動器官得到放松與休息,使學生恢復到較好的身心狀態(tài),達到教學的目標。
根據50米短跑游戲練習法的設置簡單、趣味性強、競爭性好等特點,得出了游戲練習法具有激發(fā)學生興趣與創(chuàng)造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質和提高德育教育等價值,對于體育教學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教師要注意安全性與競爭性相結合、內容技術規(guī)格與負荷相結合,以及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全程把控。
游戲練習法由過去的單向教學模式,轉變?yōu)楝F在的師生互動活動,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在各個技術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創(chuàng)編一些有針對性的游戲,使之更貼近于規(guī)范的技術動作。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鎮(zhèn)林東小學)
□責任編輯:陳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