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林
【摘要】在現在的高中課堂教學中,仍然常常是老師負責的講解,學生被動的聽。學生如何消化基礎知識,如何掌握解題技巧和思想方法,進而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往往被忽略。所以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想辦法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教學,改變被動聽課的局面,提高課堂效率,事半功倍。
【關鍵詞】高中數學 自主探究 情境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自主探究教學,明確結論產生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直觀和嚴謹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了解,從而發(fā)現既適合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又適合其學習的知識。新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能培養(yǎng)高中生的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高中數學自主探究教學的理論依據
探究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學生的獨立活動,著眼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學前認知能力,注重體驗式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和思維能力。構建高中數學探究教學理論依據是確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態(tài)度;創(chuàng)造民主合作的課堂,開展積極互助的討論;師生及時開展反思評價,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結構;檢查回顧探究過程,歸納形成探究成果。在探究教學中,研究問題的選擇不拘泥于教材,來源廣泛,只要與教學內容有關,學生力所能及,都可以成為探究的內容。從探究教學結果看,大多是已有科學研究成果的運用或再發(fā)現,但對學生個體來說,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是通過探索、研究后產生的自己從未有過的想法、見解,因此具有自我實現的創(chuàng)新性。
二、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變“機械接受”為“主動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造,而傳統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少自我意識,多依附性。學生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chuàng)造性個性受到壓抑和扼制。在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應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fā)現問題,大膽發(fā)問。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讓學生由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fā)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個性。
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強學生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有數學知識的存在,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讓學生把學習數學當作一種樂趣。另外,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給學生發(fā)展的空間。
三、高中數學自主探究教學的目標
自主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 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fā)他們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教師要有效組織小組成員利用所學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比較和分析。要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離不開教師的課前準備。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fā)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時,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課堂的設計要適合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課堂設計必須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難,這樣學生才有能力參與合作學習。
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和反思,加深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理解;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體驗數學的研究過程;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研究中直觀和嚴謹、感性猜測和理性猜測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找出新舊知識內在聯系,歸納數學思想方法。當學生思維受阻,教師可以換一個角度重新提出學生易于解決的問題,幫他們克服障礙,學生要深入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壞境的和諧發(fā)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四、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變“單一思維”為“多向拓展”
貝弗里奇教授說:“獨創(chuàng)性常常在于發(fā)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研究對象之間的相似點,而原來以為這些對象或設想彼此沒有關系?!边@種使兩個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學家稱之為“遙遠想象”能力,它是創(chuàng)造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讓學生在兩個看似無關的事物之間進行想象,如同給了學生一塊馳騁的空間。
一位留學生歸國后說,如果教師提出一個問題,10個中國學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國學生中,10個人或許能講出20種不同答案,雖然有些想法極其古怪離奇。這說明,我國的教育比較注重學生求同思維的培養(yǎng),而忽視其求異品質的塑造。有研究認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挖掘發(fā)展想象力的因素,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