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楊劍英 王瀟瀟
[摘要] 目的 探討一對一教學模式對眼科臨床實習護生職業(yè)倦怠感及評判性思維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眼科醫(yī)院眼科病房實習的所有護理實習生,共150名,其中2013年7月~2014年3月70名作為對照組,采用的傳統(tǒng)護理實習帶教方法一對多的帶教模式;2015年7月~2017年3月80名作為觀察組,采用一對一教學模式。分別于實習護生出科考核時對實習護生的職業(yè)倦怠感及評判性思維能力進行評價。 結果 觀察組職業(yè)倦怠程度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的職業(yè)倦怠感程度顯著輕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觀察組評判性思維的7個維度評分及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 結論 一對一帶教模式的實施,能夠顯著降低護理實習生的職業(yè)倦怠感,且能顯著提高評判性思維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一對一;教學模式;實習護生;職業(yè)倦怠感;評判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8)07(a)-0067-04
Influence of one-to-one teaching mode on job burnout and critical thinking of nursing students from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WANG Haiyan YANG Jianying WANG Xiaoxiao
Ophthalmic Hospit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of one-to-one teaching mode on job burnout and critical thinking of nursing students from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Methods From July 2013 to March 2017, 150 nursing students from Department of Phthalmology,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were selected, 70 students from July 2013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one-to-many mode, 80 students from July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y were given one-to-one teaching mode. After their internship in ophthalmology, all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job burnout and critical thinking. Results The job burnout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egree of job burnou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total score and 7 dimensions scores involving critical thinking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one-to-one teaching mode, the job burnout sit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decrease significantly, and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mproves significantly,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One-to-one; Teaching mode; Nursing student; Job burnout; Critical thinking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醫(yī)療護理質量要求逐漸提高,醫(yī)療與護理水平均隨之顯著提升,醫(yī)學及護理實習生的規(guī)模隨之擴大,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臨床帶教問題[1]。由于護理實習生的臨床知識相對匱乏,往往出現(xiàn)對護理職業(yè)的倦怠感,甚至對未來的護理工作產(chǎn)生厭倦與失望,嚴重影響了護理生的實習效果[2]。傳統(tǒng)的護理實習帶教方法是一對多的帶教模式,即一個科室內(nèi)選取一名帶教老師,專門負責幾名實習生的帶教工作,由于實習生的個體差異,往往帶教效果不佳[3]。所謂一對一帶教模式,是指所有的臨床護理人員均擔當帶教老師的角色,分別帶教自己的學生,一對一教學,這樣帶教老師對實習生能夠全面掌握其情況,并且做出針對性的帶教措施[4]。護理人員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逐漸受到臨床護理教育及實踐領域工作者的重視,認為評判性思維是一種護理人員必須具有的能力[5],有利于護理人員更好地工作,避免護理差錯的發(fā)生,從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6]。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眼科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眼科病房通過對實習護生開展一對一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實習護生人員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消除職業(yè)倦怠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對實施前后實習護生人員的職業(yè)倦怠感及評判性思維能力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7年3月在我院眼科病房實習的所有護理實習生,共150名,其中2013年7月~2014年3月70名作為對照組,2015年7月~2017年3月80名作為觀察組。對照組中,女69名,男1名,年齡20~24歲,平均(20.48±1.92)歲;其中大專36名,本科及以上34名。觀察組中,女72名,男2名,年齡20~24歲,平均(20.79±1.87)歲;大專38名,本科及以上32名。兩組實習生的年齡、性別、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習護生采用的傳統(tǒng)的護理實習帶教方法,一對多的帶教模式,即一個科室內(nèi)選取一名帶教老師,專門負責幾名實習生的帶教工作,包括業(yè)務學習、臨床操作指導、臨床實際操作等內(nèi)容[7]。
1.2.2 觀察組 自2015年7月開始,我院采用了一對一教學模式對8實習護生進行管理。一對一帶教模式是指所有的臨床護理人員均擔當帶教老師的角色,分別帶教自己的學生,一對一教學,帶教老師分別為初級護士、中級護師,主管護師等級別,由科室護士長以及理論知識較豐富、業(yè)務素質較強的高年資護理骨干組成研究組,參考護士培訓相關文獻制訂系統(tǒng)、綜合性的護士一對一培訓計劃,運用基礎知識培訓、案例分析、后期討論等方法對護士進行一對一的培訓,培訓時間為2個月[8]。在帶教過程中,要求帶教老師相信護生的能力,盡可能提供給護生較多的操作機會,但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帶教老師多重視實踐操作,并給護生提高較多的練習機會,帶教老師在提高實踐操作技能的同時不忘??评碚撝R的學習,每天根據(jù)護生在實習中暴露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指導其學習相關知識,并依據(jù)實習環(huán)境不定時地進行業(yè)務小講課,如護理1名即將手術的眼科患者,可以不失時機對護生進行圍術期的觀察與處理講座,也可以在空閑時間講解眼科護理的新進展[9]。每天進行專科護理查房,就查房中出現(xiàn)的典型病例進行討論,提高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以天為單位制訂階段主要學習計劃:①實習第1~2天,熟悉科室的病區(qū)工作人員、環(huán)境設備、相關職責和制度、各種物品存放位置等,使護生在跟班之前,較快熟悉工作日程。②實習第3~5天,跟著帶教老師進入病房,觀察并學習帶教老師如何跟患眼疾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及觀察和學習眼科專科操作如淚道沖洗、中藥離子導入、瞼板按摩、球旁注射等。③實習第6~8天,上午協(xié)助帶教老師工作,下午在示教室,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撇僮骶毩暎M護患溝通場景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④實習第9~13天,在帶教老師的監(jiān)督指導下,獨立進行專科技能操作和對眼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⑤實習最后1 d,上午對護生進行??评碚摵图寄芸己?,下午進行師生互評。
1.3 判斷指標與標準
實習護生人員的職業(yè)倦怠感是采用的西班牙學者Moreno-Jiménez根據(jù)護士工作環(huán)境、人格特征及對壓力源應對的不同方式等3個方面,制訂的“護士職業(yè)倦怠量表”,內(nèi)容涉及壓力源(16個);職業(yè)倦?。?2個);人格特征(12個);應對方式(9個);生理心理癥狀(16個)。此表應用4分制,總分為65~260分。得分超過173分以上為有職業(yè)倦怠,得分越高,職業(yè)倦怠情況越嚴重;173~200分為輕度,201~230分為中度,231~260分為重度。實習護生人員的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價采用中文版評判性思維測量表(CTDI-CV)對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能力進行考核。與職業(yè)倦怠感的評定類似,但是評分是與職業(yè)倦怠感的評分相反,評分越高,思維能力越強,其總分是70~420分,分級評定,210分以下表示負性評判思維能力,210~280分表示評判性思維能力較弱,281~349分表示有正性評判性思維能力,≥350分是思維能力較強[1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職業(yè)倦怠感比較
在護理實習生出科考核時,對護生人員進行職業(yè)倦怠評分,并且進行分度,對照組護生職業(yè)倦怠評分平均為(217.76±15.31)分,觀察組護生職業(yè)倦怠評分平均(165.47±8.65)分,觀察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觀察組的職業(yè)倦怠感程度顯著輕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見表1。
2.2 兩組評判性思維比較
觀察組經(jīng)一對一護理帶教模式干預后,實習護生的評判性思維各維度評分及總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見表2。
3 討論
臨床帶教是臨床護理人員的重要工作之一,而教與學雙重效果評價是促進帶教質量提高的關鍵動力[11]。對護生的評價不僅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考核,還注重職業(yè)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考核,并且對于職業(yè)的認同感同樣重要,這使護生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找出今后努力的方向[12]。臨床教學作為醫(yī)護領域最重要最普遍的實踐方式,由于護理實習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把不同的學生分配給不同的帶教老師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每天都和一個具有引領角色榜樣的人一起工作學習[13]。
一對一教學模式的實施,首先是帶教老師的培養(yǎng),帶教老師既是護理實踐者,又是教育者,擔負著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職業(yè)素質的雙重任務。帶教老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14]。所以,我院在選拔帶教老師時注重以下3個方面:①要求選拔的帶教老師具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奉獻精神,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影響護生,使其盡快進入角色。②具有扎實的專業(yè)技術水平,能細心、耐心地指導護生操作。③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能將標準化操作程序科學地表達出來,且護生與患者發(fā)生沖突時能及時巧妙地給予處理。組織帶教老師召開帶教經(jīng)驗交流會,使其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帶教能力。定期組織師生交流,使其根據(jù)護生的實習需求,有針對性的提高自己的帶教水平[15]。
在護士長的組織下,緊扣實習大綱,結合眼科的特點,由帶教老師根據(jù)所帶教護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護患溝通能力等特點做出適合每位護生的合理安排[16]。由于學習計劃是帶教老師結合護生自身特點制訂的,因此帶教老師可以因材施教,激發(fā)每位護生的學習熱情,端正學習態(tài)度,使其順利完成實習計劃。護生出科時,結合眼科工作特點,理論和技能考核采取抽簽方式,考題為眼科常見病例,讓護生對該病例涉及到的疾病病因、診斷、護理搶救要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實施必要的護理操作。重點考核護生的觀察能力、無菌觀念、運用護理程序處理臨床問題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和應急應變能力。考試結束后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護生,使其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改進和提高。而護生也對帶教老師的帶教態(tài)度、方法、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使帶教教師可以根據(jù)帶教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總結,以改進帶教方法,提高帶教質量。
雖然評判性思維對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影響已得到廣泛的認識,但評判性思維能力訓練及培養(yǎng)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在臨床護理工作的應用中常會面臨很多問題[17]。由于培訓過程中常采用敘述式、解釋式的教學方式,很少包含比較性及結構性的相關內(nèi)容,只重視理論而忽略了實踐和思維認知能力的培訓,常不利于評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使護理人員只能宏觀、模糊的認識評判性思維,導致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評判性思維理解的局限性[18-19]。臨床護理培訓中習慣于按照傳統(tǒng)的培訓方式,強調(diào)操作的規(guī)范和嚴謹,而忽略了對護士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加之受傳統(tǒng)護理觀念的影響,護理工作內(nèi)容往往只是循規(guī)蹈矩、言聽計從、墨守成規(guī)的照抄照辦,導致護理人員普遍存在對現(xiàn)代護理觀的錯誤認識。護理人員能力參差不齊,不同學歷、工作年限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參差不齊,傳統(tǒng)的集體培訓模式常存在低學歷、低年資護士無法完全掌握培訓內(nèi)容,而高學歷、高年資護士培訓內(nèi)容重復等問題,以致培訓效果不理想[20-22]。運用基礎知識分層培訓、案例分析、反思討論等方法能從基礎知識、分析方法、思維方式等多角度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tǒng)綜合性培訓,是評判性思維能力護理培訓的基礎和關鍵。
綜上所述,通過一對一帶教模式的實施,護理實習生的職業(yè)倦怠感顯著下降,而評判性思維能力顯著提高,一對一帶教模式產(chǎn)生了很好的臨床效果,值得在有條件的醫(yī)院科室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鳳英,曾麗端,趙潔,等.手術室?guī)Ы倘藛T存在倦怠心理的探討及對策[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6):124-125.
[2] 曹曉翼,陸麗清,劉曉虹.專業(yè)自我概念在護士職業(yè)認同與職業(yè)倦怠間的中介效應[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1):965-968.
[3] 劉玲,郝玉芳,劉曉虹.護士職業(yè)認同研究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22):30-31.
[4] 時毅娜,楊輝.太原市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護士長情緒智力的調(diào)查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8):93-95.
[5] 劉翃,韋義萍,廖海濤,等.評判性思維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0):106-108.
[6] 金麗萍,寧永金,何雅娟.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資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852-854.
[7] 李琳.優(yōu)質護理服務活動中護士職業(yè)倦怠調(diào)查[J].護理學雜志,2012,27(7):17-19.
[8] 謝家玲,尹學瓊,李蓉,等.醫(yī)護人員職業(yè)倦怠與應對方式[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8):1198-1200.
[9] 李慧玲.兒科護士工作壓力源調(diào)查分析與對策[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2):121-122.
[10] 汪炳琳,劉云,寧南義,等.醫(yī)務人員職業(yè)倦怠與職業(yè)滿意度調(diào)查[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21(4):236-239.
[11] 岑瓊.護士職業(yè)倦怠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1, 11(10):83-85.
[12] 鄭蓉,王莉.激勵化管理對心內(nèi)科護士職業(yè)倦怠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10):921-922.
[13] 江萍,杜錦萍,吳菁,等.提高護士自我效能感對降低職業(yè)倦怠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7):50-53.
[14] 吳志敏,劉松茹,劉珂. 淺談急診科護士工作倦怠的原因及應對措施[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1):102-103.
[15] 丁煥娟,孫美紅.合理情緒療法培訓在防治護士職業(yè)倦怠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9,9(8):45-46.
[16] 班春霞,戴秋華,李學晉,等.精神科醫(yī)護人員職業(yè)倦怠狀況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6):853-855.
[17] 邵輝,周佳,史瑞芬.臨床護理骨干評判性思維能力調(diào)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0,10(17):41-43.
[18] 常磊芳,陳惠,彭再如.臨床護士評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和建設[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6):6370-6371.
[19] 王海燕,陳晚霞.分層級培訓在提高護士崗位勝任能力中應用[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23):170-173.
[20] 楊淑梅,李志茹,張敏.護理思維模式干預對實習護生臨床決策能力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54(6):101-102.
[21] 陳秀琍.臨床護理專業(yè)能力培訓對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27):172-174.
[22] 陳靜,王國玉,劉川容.產(chǎn)科病房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8):798-800.
(收稿日期:2018-02-20 本文編輯:蘇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