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摘 要] 教師要有效運用課文上的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他們綜合素質提高。小學語文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圖,插圖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學生的抽象思維、發(fā)散思維、直觀思維等都需要教師有意的引導,而結合插圖來進行思維的訓練非常有效。
[關鍵詞] 小學語文;插圖教學;語文教學
為了更好地貼近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在教材中大量存在,很好地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研究也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夠同時將語義編碼和表象編碼結合在一起,學生的記憶效果會更好,將來提取的時候也會更加容易。因為插圖具備了某些文字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與功能。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在理解抽象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能夠形成更多的表象編碼。
一、在課堂中運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作用
1.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對于插圖非常感興趣,這主要是因為這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隨著小學生認識的字越來越多,理解能力越來越強,課本上的插圖也會逐漸減少,當然在某些學生不太熟悉的主題內容中,插圖的身影還是比較常見的,例如關于歷史人物、歷史場景,這些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難以想象,所以借助精美的插圖,可以更好地輔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使用插圖的時候要發(fā)揮插圖的優(yōu)勢,借助插圖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興趣。有了學習興趣的先導,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更加主動,激發(fā)出更多探究的欲望。
教師可以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從插圖入手。其實一本新的教材發(fā)下來,學生經(jīng)常會迫不及待地先把課本翻看一遍。對于教材的內容,尤其是插畫的內容,他們已經(jīng)有了大概的了解。在授課的時候,教師從插圖入手,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可以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如教學《春天》,先讓學生看春天景色的彩色圖畫,指導學生由上到下、由遠到近,觀察從哪些地方看出圖上畫的是春天的景色,并進行啟發(fā)談話:“春天使冰雪融化,小草發(fā)芽,花兒開放……”,這樣很自然地把學生帶進《春天》的學習中。
2.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的學習,最終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從插圖入手,讓學生進行口頭的語言表達練習。先讓學生對插圖進行仔細的觀察,通過觀察,得到自己的理解,進而用漢語的詞匯和語法等內容組合一段話。這樣的一個過程,實際就是在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的練習。
如《晨讀》一課,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中的人物、場景,并且細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動作、姿態(tài)之后,鍛煉學生用口頭語言表達圖畫的內容,在學生看、說的基礎上,可以把它寫成“小學生在清晨刻苦讀書”的小片段,這樣的要求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有所依托。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語言的使用上很自然的一種過程體現(xiàn)。而且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需要經(jīng)常訓練,需要日積月累,教師要制訂訓練的計劃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個短期見效的過程,更多的還是需要系統(tǒng)的規(guī)劃,需要長期的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水平,而不是只是出現(xiàn)曇花一現(xiàn)的效果。
二、在課堂中運用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方法
1.運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一般都是圍繞課文的內容進行繪畫。而且在這些插圖中,也有很多的細節(jié)需要我們認真的觀察和品位才能真正理解插圖的意思。在插圖的輔助下,才能夠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全面的理解。插圖可以讓學生察覺到原來所沒有注意到的一些內容,看了插圖之后再回去看課文,可能就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插圖作為整個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中覆蓋的面非常廣泛。而且插圖這種方式運用了多年,效果一直很好。
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方面,教師要側重引導,側重讓學生在認真觀察之后,挖掘其中的細節(jié),讓學生產(chǎn)生各種聯(lián)想,激活他們頭腦中現(xiàn)有的知識網(wǎng)絡和架構。在觀看插圖的時候,為了更進一步地鍛煉學生的語言綜合水平,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圍繞插圖,先談談自己都看到了什么,而不是先去讀課文。在觀察插圖的基礎上,揣摩課文的意思,這樣學生實際上對教材內容理解就更加深了一步。
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使用課文上的插圖,而且要有效使用這些插圖,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等綜合素質。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不僅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時,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方法。教師應結合插圖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對觀察的順序、主次、細節(jié)等給予具體指導。觀察當然要講究方法,尤其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要逐漸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
例如,如果看到的插圖是一幅景物,觀察景物的時候該遵循哪些順序呢?本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從上到下或者從下向上的順序進行大致的觀察,另外也要遵循一個由遠到近或者由近到遠的原則,根據(jù)具體插圖的內容不同,選擇一個順序,而不是到處亂看,從而抓不住頭緒,忽略很多的細節(jié)。如果插圖是說明一個故事的情節(jié),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去揣摩他們的心理。另外關于古代的一些人物插圖,更是要注意他們的穿著打扮,注意當時所處的文化習俗背景,這些都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綜合素養(yǎng)。如果涉及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畫面,教師也可以找來一些實際的照片,幫助學生更加全方位了解相關的內容。在互聯(lián)網(wǎng)海量的視頻圖片資源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地組織起來,把插圖向外擴展,擴展到更加廣闊的空間中去。
2.結合小學語文教材上豐富的插圖發(fā)散學生思維
雖然課文上的插圖,給學生更多直觀的形象認識,其實這些對于一篇課文所承載的具體內容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圖畫,聯(lián)想到更多的內容,可以透過圖畫表面的場景想象到更多的角色互動及其他的信息。教師要以插畫為依托,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頭腦中進一步豐富插圖的內容,讓插圖中的人物變得生動、活躍起來,讓插圖上的人物互相之間有互動、有交流,在學生頭腦中,就好像上演了一部電影一樣,充分釋放他們的想象力,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
如《狼和小羊》一文,讓學生看圖想象狼兇惡的樣子:左手神氣十足地叉在腰間,右手伸直兇狠地指著小羊,蠟黃的眼睛瞪著小羊,血紅的舌頭從長長的嘴巴中露了出來,白森森的尖牙利齒翻在嘴皮外,在大聲吼叫著……而小羊柔弱可憐,睜大了圓溜溜的眼睛,十分害怕地看著狼在據(jù)理力爭……這樣讓圖畫像放電影一樣,小學生的想象力比較強,在他們的腦海中,這樣的畫面變得非常立體生動,所以在課文學習的時候,這樣的畫面也揮之不去,一直在他們的腦海中上映著。當然,這樣的想象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來說是極有好處的。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角度來看,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將自己的想象分享出來也是促進他們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一種有效方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更多體現(xiàn)在發(fā)散思維和想象思維方面。正像有一句廣告詞所講,世界沒有了想象將會怎樣?的確,想象給了我們無限創(chuàng)造的可能,給了我們更多創(chuàng)意的空間。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更加廣闊的空間里放飛理想,釋放心靈。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插圖資源要充分地利用起來,這些插圖符合小學生的認知需要,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作為教師,我們應認真地研讀插圖,與插圖展開有效對話,在對話中擺正觀圖與學文的關系,合理地利用插圖,將插圖的作用更加充分表現(xiàn)出來,讓小學語文教學在插圖的輔助下,煥發(fā)出更多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章卉.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駱卡娜. 民國時期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