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英
(德陽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四川 德陽 618000)
急性腦卒中是一種起病急、發(fā)展快、病情復雜、治療難度大的危重疾病,而且多于院外發(fā)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準確的院前搶救,往往引發(fā)患者死亡[1,2],因此,提高院前搶救的護理質量,則能夠為患者贏得更多的生存機會。研究證實,急性腦卒中在發(fā)病后的6個小時內是黃金治療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不僅能夠保障良好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恢復[3,4]。本文就對急救護理應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搶救的效果進行分析探討,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6~12月在院前搶救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53例患者作對照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為(56.4±6.17)歲;35例為缺血性腦卒中,18例為出血性腦卒中。選擇2018年1~6月在院前搶救采用急救護理路徑模式的53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5例,平均年齡為(56.2±6.09)歲;31例為缺血性腦卒中,22例為出血性腦卒中。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沒有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部CT等檢查確診。②首次發(fā)病,癥狀均為:突然暈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語言障礙等。
排除標準:①伴有重要器官嚴重損傷者。②腦部手術史。③惡性腫瘤。④合并其他腦部疾病。
對照組院前搶救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實施常規(guī)急救措施,并送至醫(yī)院。
觀察組院前搶救采用急救護理模式,具體護理措施為:①快速出車且與患者家屬保持聯系。接到求救電話后立即帶上急救箱跟車出發(fā),并在車上與患者家屬保持聯系,掌握患者發(fā)病時間、癥狀、病史等,并指導家屬進行正確搶救,囑咐家屬切勿搬動患者,讓患者靜臥,墊高頭部、清理口腔嘔吐物等,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②采用GCS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評估。醫(yī)護人員達到現場后,立即觀察患者神志、瞳孔等,監(jiān)測各項體征,采用格拉斯昏迷指數(GCS)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評估,判斷患者危重程度并制定相應的搶救、護理措施、轉運方式。若GCS≥8分,則立即轉運到醫(yī)院進一步治療;GCS<8分,各項體征不穩(wěn)且一直昏迷,則要馬上進行吸痰、建立靜脈通道等對癥急救護理措施,血壓明顯升高的患者則要立即進行降壓護理,維持正常血壓值,確定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及時轉運到醫(yī)院進一步治療[5]。③轉運過程的護理措施,患者采取平臥側頭方式,主要保護患者頭部平穩(wěn),防止誤吸嘔吐物,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特別是瞳孔、神志、呼吸等變化,并給予吸氧、輸液、吸痰等措施,提前通知醫(yī)院急救中心做好急救準備,且在患者入院后,詳細的把患者的病情、病史等情況報告搶救醫(yī)生。
本研究所得數據均通過SPSS 19.0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用“±s”進行表示院前搶救時間等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用百分率“%”表示護理滿意度等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若差異為P<0.05,則有可比性。
觀察組的現場搶救時間和搶救總時間都短于對照組,搶救效果和醫(yī)生、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的搶救用時和護理滿意度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現場搶救時間、搶救總時間、搶救效果和護理滿意度比較(min,%)
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植物神經癥狀比較明顯,由病變損害下丘腦引起,是重度患者的診斷、預后的數據指標[7]。惡心嘔吐、出汗、體溫升高、呼吸改變、應激性潰瘍都是該病的臨床癥狀。急性腦卒中除了以上癥狀表現外,因個人體質和病情不同,也會表現出瞳孔、尿失禁、血糖等不同的癥狀[8]。在院前搶救過程中,觀察了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和癥狀,并詳細問詢患者病史后,準確診斷病情并評估其危重程度,最終為患者選擇最佳的搶救時機和措施。
急性腦卒中由于致病原因不盡相同,癥狀表現也不一樣,因此,在院前搶救和院內治療都要采用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急性腦卒中院前搶救的目標是:縮短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效果、挽救患者生命[9]。在院前搶救過程中,以現代醫(yī)學護理專業(yè)為基礎,主要探討急救護理對危重患者的重要性。急性腦卒中起病急、發(fā)展快且病情復雜,醫(yī)護人員從接到求救信息到運轉入院的過程中,實施針對性的急救護理,才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傷殘率、死亡率[10]。
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觀察組的現場搶救時間和搶救總時間都短于對照組,搶救效果和醫(yī)生、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研究結果證明,急救護理措施應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的院前搶救,大大縮短院前搶救總時間,為患者贏得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減少致殘率,降低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預后效果,取得令人滿意的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