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輝
【摘要】在不同的教學背景下,本人承擔的《走進法律》公開課有著不同的教學設計,用著不同的教學手段,作為新時期下思品教師,既要保留傳統(tǒng)政治教學中關注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學生時政教育,更應該要轉變自身角色定位,注重課堂生成,同時要不斷學習與反思,領悟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內涵,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自主學習 時政教育 生成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072-01
2016年12月17日,在我校舉辦全國高效課堂成果展示活動中,本人的《走進法律》一課也有幸作為學校推薦課之一。其實,早在6年前,本人的《走進法律》一課就開展了鎮(zhèn)的公開課。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教學目標,卻在不同的教學背景下有著不同的教學設計,用著不同的教學手段?,F(xiàn)基本兩次《走進法律》的教學設計,談談新時期下思品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傳統(tǒng)教學和新時期下思品教學老師相通的做法
1.教學設計選擇素材貼近學生社會生活實際
《走進法律》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七課《感受法律尊嚴》中的第一框的內容。本課的重點是道德、紀律和法律之間的區(qū)別,六年前本人設計內容為先分組列舉道德、紀律和法律的具體事例各兩個,然后展示圖片,引導學生區(qū)分道德、紀律和法律,圖片來自于七年級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際行為;而六年后本人的設計內容為讓學生進行表演,表演內容為: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軍閥混戰(zhàn),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三個人從道路盡頭迎面走來。他們是法律、道德、和紀律,三人商定準備結為兄弟。但是誰是大哥誰是兄弟,他們爭論了起來……”
所以,即便設計內容形式不一樣,但本質上都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引導學生結合社會現(xiàn)實生活和自身成長實際,主動思考和探究教材內容。
2.教學設計注重在課堂開展時政教育
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法律三大特征的具體內涵,六年前本人的設計是展示案例、視頻,引導學生歸納法律的三大特征。六年后的設計是分組討論探究,再由學生進行圍攏展示。
六年前,本人在引導學生掌握“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時所引用的案例是當年文強被判的視頻,引導學生掌握“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時所引用的是當年“我爸是李剛”一例,而六年后所選用的案例如上顯示,也是2016年的時政素材。把時事資源作為教材的拓展,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教材,而且有助于增強思想品德課的說服力,使政治課少些說教,多些真實,從而提高信度。在《中學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時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所以思品老師要與時俱進,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社會熱點作為課程資源,充實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二、傳統(tǒng)教學和新時期教學思品老師不同的做法
1.新時期思品教學較傳統(tǒng)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
六年前的教學設計,本人更加注重的是本人怎樣去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更側重本人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的展現(xiàn),而不是學生學習活動和學習方法的展示。知識點的講授可以說是在本人的直接干預和控制下進行,缺少學生個性的施展?!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發(fā)展”“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引導者。因此,政治教師不能僅僅關注傳授知識的過程,更要關注學生理解知識、鍛煉能力、分享情感的過程。教師應自覺完成角色定位的轉化,應完成從傳統(tǒng)知識傳授者到現(xiàn)代學生發(fā)展成長的促進者的轉變。要充分重視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實施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f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組織教學,注重學生的合作與探究,促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新時期下思品教學較傳統(tǒng)教學更加注重教學的生成
六年前在講授法律的三個特征時,本人是出示一個案例,讓學生在書本上找到其特點,按順序三次進行,課堂基本在本人的預設下進行,基本沒有所謂的意外。但是,六年后本人的設計是在導學案一次性把三個案例出示出來,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在課堂展示中,學生就會出現(xiàn)學生答錯、答漏的狀況。本人正是了解到學生在知識上、能力上的欠缺和不足,巧妙捕捉“意外”資源,曲道引導錯誤資源,允許學生展錯,給予其他同學講解、糾正、對抗、辯論的機會,讓學生在辯論中明理,在對抗中增能。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旅程?!闭n堂上重新生成、不斷組織的過程,是人性不斷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課堂教學是需要預先設計的,但是課堂真正的活力往往產(chǎn)生于教師預設所激起的學生中的有效生成。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基本《走進法律》不同時間的不同教學設計的比較反思,本人深切地認識到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變化,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在不斷的更新,這些都給予我們教師全新的挑戰(zhàn)。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不更新,知識儲備貧乏不豐富,教學方法滯后不改善,都將難以勝任日常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我將不斷學習,領悟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內涵,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反思,更好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書育人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修訂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新時期政治教師基本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
[3]魯新民.時政教育常態(tài)化、機制化的實踐嘗試[J].中學政治教育參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