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要:美育是高校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學習課程,人人皆有愛美之心,美的打扮、美的事物、美的環(huán)境等要素都可以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學生對于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且尤為重要的是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自身修養(yǎng)和思想深度。美育對于學生的智育、德育都有及其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者和實施者,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美育有機結合,因此對學生進行的美育滲透研究需不斷探索。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教育管理;美育滲透
美育也稱審美教育,它是通過藝術美、生活美、自然美的教育路徑實現(xiàn)。美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xiàn),也是高校育人的關鍵。作為高校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者,輔導員自身如何理解美育內(nèi)涵,掌握美育規(guī)律,進而將美育滲透到學生的思想育人中,最終培養(yǎng)出有文化追求、有精神追求、有理想追求、有價值追求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接班人和建設者。美育工作即是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屬性,也是學生思想教育的內(nèi)在要求。所以這個問題需深思探究。
一、美育的思想內(nèi)涵
美育的思想內(nèi)涵豐富且深奧,對于一個人的人生塑造具有及其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它可以為人們提供強大的力量和動能。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加之對人才質量需求漸高。人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是塑造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且滿足社會需要的人。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 必須把德育、體育、智育、美育等有機統(tǒng)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 更要重視德育, 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 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 協(xié)調發(fā)展,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同時指出“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yǎng), 而且有助于開發(fā)智力, 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皩徝澜逃笔桥囵B(yǎng)一個人具有審美意識的教育,認識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是審美教育結果的直觀反映和體現(xiàn)。
在當今科技與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人類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復雜多變的社會現(xiàn)實中,按照馬克思稱之為“藝術的或審美的掌握世
界”[2],楊振寧所說的具有美學或鑒賞力那種很高價值的“精神結構”[3],是通過美育教育人們掌握和具有認識審美的能力,在人的全面素養(yǎng)和能力中融匯貫通,形成具有一定的改造世界、完善自我的價值追求。美育對一個人的思想動機和行為舉止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并且息息相關。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是應該按照美的本性來建造的,這是人的本性所決定的,是區(qū)別于一切動物的主要方面之一?!盵4]
現(xiàn)今美育的思想內(nèi)涵不可與過去同日而語,單一的理解美育內(nèi)涵或者把美育僅僅看作德育的部分內(nèi)容都是片面、碎片化的。美育與涉及的學科、專業(yè)、人群都有密切聯(lián)系,美育在德、智、體教育中相互滲透,相互貫通、相互影響,體現(xiàn)出多元化的價值,可以說涵蓋教育的整個體系。美育也是建構一個人整體素養(yǎng)、思維意識、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基石,是影響個人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美育工作現(xiàn)狀
作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審美教育不僅關系到素質教育發(fā)展的質量,也關系國家前途命運,亟待提升完善。面對當前高校擴招帶來的大學生數(shù)量的增加和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需要,高校學生的美育現(xiàn)狀不可忽視。
首先,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可了解近幾十年來學術界對于大學生美育的理論性研究成果和運用探索不是特別多,就美育工作而言,他們更多關注的是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學生,而且基本有一個共識,這些學生屬于未成年人,在這一階段的學生性格特征、智力發(fā)展、“三觀”認識都還屬于萌芽孕育階段,且學生平時的教育接觸面窄,受老師的主觀教育影響較大,基于該階段學生的具體狀況,如果正面加以積極引導和培育,學生對于真善美的追求意識和實效都會較好。相比較,高校大學生已基本成年,其行為特征、價值觀意識都已相對成型,如實施美育效果不佳,意義甚小。
其次,高?;具€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且可推廣的美育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固然各高校目前都意識到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在逐步大力推動開展美育工作,但相比德、智、體教育的培養(yǎng)機制、師資配套等還有很大差距。目前作為美育的重要陣地,校團委是實施這一任務的主要角色和職能部門,但實際中又顯得身單力薄。并且高校教育工作者們對于美育的本質屬性又存在理解偏頗,也造成育人體系建立的弱化。無法全面深刻理解美育本質屬性這一認識會造就慣性或寬泛性的將美育簡單地理解為藝術審美教育或情感教育。帶來的結果只會讓美育工作變了味。誠如蔡元培先生所說, “美育者, 應用美學理論于教育, 以陶養(yǎng)感情為目的者也。美育工作與情感、審美都存在相互關系,彼此包容,彼此影響促進。美育是內(nèi)化為教育者們逐漸滲透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的長期教育”[5]。
再次,在當前這一競爭性、物質化社會環(huán)境大背景下,各高校注重學生專業(yè)發(fā)展和技能掌握,同時將學生畢業(yè)就業(yè)率作為育人成效和指標對待,造成各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完善管理運營機制或學工系統(tǒng)思想引領工作上都有忽視美育問題之嫌。
最后,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者和實施者,在學生美育工作中發(fā)揮出的作用和價值還不夠突出??陀^因素來講,一直以來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受高校辦學水平和地域環(huán)境等因素制約影響,各高校美育情況各有所別。同時按照國家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和規(guī)定,輔導員和學生的師生比應達到1:200,人數(shù)配比失衡以及高校輔導員承擔的常規(guī)性事務性工作太多太繁瑣,導致輔導員老師實在無法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學生美育工作中。主觀因素分析,輔導員個人的學習能力、品德行為、審美修養(yǎng)、價值認同等方面都亟需提升和加強。另外在高校輔導員隊伍考核及其職稱職務晉升上都主要以科研成果、學生獲獎、考研成功人數(shù)、就業(yè)率等工作成效上加以認定量化。這直接造成高校開展美育工作的乏力和缺失,影響和弱化美育工作地位,長此以往最終在美育工作上沒有實質成效。
伴隨當前高校的招生人數(shù)擴大,學生數(shù)量與日增加,學會素質能力偏弱的狀況,面對這一具體情況和困境,作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導師,高校輔導員應在工作中主動探索,積極開展美育,為國家前途命運貢獻自身力量。
三、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日常管理中滲透美育的途徑和策略
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滲透美育有助于增強學生思想覺悟,提升素質修養(yǎng),改善身心健康,樹立明確學習目標。因此要充分把握美育思想內(nèi)涵,克服工作中的困難阻礙,努力探尋滲透美育的途徑和策略。
1.以班團活動為陣地。高校組織開展的各類班團活動,學生參與度廣且學生興趣濃厚,這對他們滲透美育有較大影響力,比如:班會討論、志愿服務、集體出游、音樂會、美術展覽、文藝晚會、體育競賽等活動,可根據(jù)具體實際,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對他們進行體驗感受式的審美引導。讓學生們感受課外學習的樂趣和快樂,豐富精神世界,同時在過程中多交流心得體會,從而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接受美育。
2.以學科建設為契機。高校學科建設過程是美育滲透的良好契機,高校學科門類眾多,每一種課程都有其價值和意義所在。輔導員作為各科老師與學生間良好的紐帶和橋梁,應積極和各科任老師暢通交流渠道,通過不同的學科特性,探究自然科學之美,共同實施美育。
3.以課程教學為平臺。目前高校在招聘輔導員時,普遍都要求研究生學歷,輔導員自身就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yè)背景。因此,有著教師與管理者雙重身份的輔導員,應結合自身的專業(yè)特長主動申報開設公共基礎課程或選修課。以課程學習促進輔導員和學生的雙向互通認識。共同提升學業(yè)水平、思想境界、審美鑒賞力,達到美育的目的。
4.以網(wǎng)絡宣傳為載體。當前新時代的發(fā)展,催生出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成為大學生們廣泛使用的學習交流工具,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使用方便是其最大特點,目前各高校在育人工作中,要大力推進新媒體建設工作,高校輔導員應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積極探索開通具有個人特點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將社會上、生活里、學習中美的文章、美的故事發(fā)布推送上去,打造和諧美育學習文化環(huán)境,形成美育效應。
四、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日常管理中滲透美育應具備的素質
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者和實施者,在客觀具體推動實施美育工作外,自身也應具備和加強與職業(yè)相匹配的精神風貌、理論修養(yǎng)、業(yè)務能力、廣博的文化知識、審美判斷的整體素質。否則在學生的教育管理中滲透美育就會舉步維艱,無法取得可行有效的育人成效。
1. 主動積極,加強理論業(yè)務學習。正所謂言傳身教,就是要求高校輔導員的言行舉止在平時的教育管理中都要體現(xiàn)行為美、語言美、心理美。所以要從理論上保持學習熱情,努力增長審美鑒賞知識,注重語言的藝術表達,熟練各項工作業(yè)務。自然可以讓學生的思想深受啟迪,感化內(nèi)心。
2.直觀可行,注重外在著裝打扮。個人的外在形象可以宏觀直接的影響學生對于審美的判斷和意識。平時工作中衣服應穿著大方得體、整潔簡單,不要太過追求時尚潮流。裝飾應淡雅清新,不可低俗濃烈。這自然可以愉悅學生的審美情懷。
3.樹立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生活作風。高校輔導員應在生活上保持樂觀積極、不畏困苦的心態(tài),學習上形成樂學好學、勇于探索的狀態(tài),工作中樹立服務奉獻、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常態(tài)。自然可以凈化學生的審美靈魂。
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者和實施者,高校輔導員要本著追求美好生活、努力向上的育人意圖,充分把握美育工作規(guī)律和內(nèi)涵,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潯.高校輔導員大學生美育工作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4(4):20—23.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4.
[3]程民治.楊振寧的科學美學思想述評[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7,(6):29,26.
[4]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
[5]蔡元培.美學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3.
(作者單位:四川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