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霞
初一學生剛?cè)雽W,大多數(shù)孩子閱讀量少,不會寫作。在翻看《愛的教育》時,我眼前一亮:可以把這本書中的一些章節(jié)當作范文,讓學生模仿寫作。
《愛的教育》第一節(jié)《開學的第一天》,書中根據(jù)安利柯的行蹤,先寫安利柯上學路上在街上的見聞,又寫了校門口擁擠的人群,然后寫在學校里的見聞,最后寫教室里的同學和老師。這一節(jié)通過四個場景,寫了安利柯開學第一天的見聞和感受。我今年教的初一兩個班的同學,正好剛?cè)雽W,我讓他們以《開學了》為題,模仿此寫法,抓住上學路上、校門口、校園里、教室里四個場景來描述,還要寫出自己的感受來。學人家的結(jié)構(gòu),寫自己的經(jīng)歷和見聞。這樣一指導,接近八百字的一張作文紙,大多數(shù)同學都寫滿了。這是他們進入初中后寫的第一次作文。這次作文的順利成篇,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
讀《青銅葵花》時,我發(fā)現(xiàn)里面有四個“念頭”:“這一天,她突然產(chǎn)生一個念頭:我要教哥哥識字!這個念頭如閃電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驚,也使她激動萬分。”
“這個念頭像一只不安分的小鳥,在心的籠子里飛來飛去,撞來撞去,還唧唧喳喳地叫喚。”
“葵花的眼睛不再看大河與大麥地,只看船。心中長出一個念頭,就像潮濕的土地上長出一根小草。小草在春風里搖擺著,一個勁地在長,在長。一個念頭占滿了葵花的心;我要上船,我要去大麥地!”
“葵花不愧為青銅的妹妹。她像青銅一樣,頭腦里一旦有了個念頭,拿鞭子趕,都趕不走,很執(zhí)著,很癡迷,不管不顧,非要把事情做成了不可,哪怕做錯了,也要做?!?/p>
我讓學生摘抄背誦這四個“念頭”,并要求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恰當?shù)剡\用,有些同學竟能活學活用: “但買書的念頭依然像一只不安分的小雀,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還要掙出心的牢籠。”“當那念念不忘的好書步入我的生活,就像一道閃電照亮了我的心田,心靈上空便出現(xiàn)了一道絢麗的彩虹。”“幾乎每天一進家門,就會有一條無形的鞭子把我趕到書的世界中?!薄皬拇耍男闹杏辛艘粋€念頭,用鞭子趕也趕不走,就算天塌了,她的心也不會變,因為她非買到不可。”甚至有同學這樣寫到: “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腦海中,用鞭子趕,都趕不走?!?/p>
讀《繁星》《春水》后,我讓孩子們模仿寫詩。兩個班的孩子幾乎都交上來了,有的孩子竟寫了三首。經(jīng)過評選,15班20人,16班25人的67首小詩,編入我們的班級習作集《星星草》中。這些小詩雖稚嫩,但讀起來卻挺有味道的。有幾個同學的詩竟寫了十幾行。
一次語文單元檢測中,作文題目是《溫暖》,大多數(shù)孩子只敘述一件事,有些同學字數(shù)偏少。讀《暖愛》后,我讓學生反復讀序言《你的愛,我的暖》,然后讓他們模仿這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形式,重寫《溫暖》。先一句話一個場景,連寫三到四個生活中的小場景,組成一段話。再從三個角度:來自親人、友人、陌生人溫暖,或來自家中、學校、社會的溫暖。寫三件具體的事,每件事一個場景一段話,最后議論抒情并點題。這種寫作形式的嘗試,讓學生明白了一篇文章,可以采取不同的寫作形式,這樣寫內(nèi)容會更充實。
讀《暖愛》,我還讓同學背其中的精彩片段,有些同學活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為自己的作文增加了文采和韻味。
引領(lǐng)孩子們讀了幾本課外書后,我讓他們以《我的一本課外書》為題寫作,一般同學容易寫成介紹一本課外書,我這樣指導他們寫作思路:可以寫這本書的來歷,可以寫這本書陪伴自己成長的經(jīng)歷,也可以寫自己讀這本書時的情景和感受??傊獙懽约汉瓦@本課外書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和學生這樣一說,他們的思路開闊了很多:有的同學寫自己干家務攢錢買自己心儀已久的課外書的經(jīng)歷;有的同學寫自己的一本課外書失而復得,一會兒緊張著急,一會兒又驚喜激動的情景;有的同學寫自己為買一本書跑遍幾個書店的曲折經(jīng)歷;還有的同學設置情境描寫自己讀這本課外書,與書中人物對話的情景;等等。這樣一寫,這本課外書真的就被寫成了自己的寶書了。
從孩子們的寫作效果來看,沒有模仿就沒有寫作,在閱讀中學寫作,是初學寫作者的一條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