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紅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465-532)說過,“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如今美國把“舌頭”、“美元”和電腦作為三大戰(zhàn)略武器,“舌頭”竟占首位。有人曾比喻說:“思想在頭腦里是氣體,說出來是液體,寫成文字就成了固體了。”因為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一樣,也是運用說明、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而口頭表達能力在互傳信息,對答應變等方面更適應當今節(jié)奏快、信息廣、交通密的現(xiàn)代社會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所以,口頭表達說話也就更重要了。
說話,這里指的就是口頭表達能力,并非古代的說唱藝術?!吨袑W語文教學大綱》說:“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在現(xiàn)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指導學生口述見聞,說明事理,發(fā)表意見等,不僅可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對提高書面表達能力也有促進作用?!?/p>
根據(jù)大綱和新教材的教學序列,我認為可以把說話能力歸納為這樣三種:準確運用語音、詞匯、語法、修辭邏輯的能力;生動、具體、迅速、靈活的應變能力;觀察、聯(lián)想、再現(xiàn)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三種能力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幾乎無時無處不在與師生共生存,同發(fā)展。如果能加強這三種能力的訓練,對提高說話能力無疑是很有幫助的。我們不妨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引導:
一、出聲朗讀
出聲朗讀比默讀瀏覽更容易調(diào)動眼耳口腦同時運用,注意力更集中、記憶效果也更好。文學家巴金曾說過,他的寫作得益于小時候熟記了二百多名家名篇,可以脫口而出,熟背如流。
現(xiàn)行課本的編者精心挑選的許多名人名篇,又好讀又好記,可以說膾炙人口,很適宜高聲朗讀,邊讀邊體會,并把作品的感情表達出來。老師傳授給學生一些有關朗讀方面的知識和技巧,有計劃地進行訓練,特別是文情兼美的課文要反復朗讀訓練。朗讀形式可分為領讀、齊讀、分組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輪流背誦等,難度較大的課文可先放錄音機聽讀,然后自由練讀。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加強訓練:
1.迅速辨清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語氣的句子,掌握好語調(diào),通過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的高低強弱來訓練。
2.遵循掌握邏輯規(guī)律,按文體的不同和句段結(jié)構的不同,把握好重音、節(jié)奏、快慢、停頓等,如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常識。
3.注重語意文意的思想感情,認真體會句子、語段表達出來的喜悅或憂傷、興奮或抑郁、激動與消沉等情緒。
二、討論發(fā)言
課堂上學生的討論發(fā)言打破了老師一言堂的習慣,學生們普遍歡迎。老師要先設計好學生感興趣的議題,組織學生討論??梢栽谌喙餐懻摚部梢苑炙奈迦艘粋€小組或兩個人一個小組討論,大家都有機會說話,看誰說的更有道理。有時我還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來個說后寫,把討論的議題擬成兩三個作文題,課后去完成。這樣訓練不僅加深了討論的內(nèi)容,延續(xù)了積極思維,也使作文有話可寫,促進了說話與作文的同時互補,同步發(fā)展。漢代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說:“口則務在明言,筆則務在露文?!?/p>
三、登臺演講
演講是人們表情達意的一種特殊方法,有很大的創(chuàng)造性,對中學生來說極具挑戰(zhàn)性,是提高說話能力的積極有效手段,學生們比較感興趣。
1.定期輪流登臺,做有準備的演講。全班編序排隊,每天一人上講臺講個成語故事、寓言、新聞、“歷史上的今天”等等,限時三分鐘,看誰說的多、說的好。一輪下來進行評比,選出“演講狀元”“優(yōu)秀口才”等?!?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參加各種場合的演講,如口頭報告,會議致辭,興趣小組專題講話、輔導講解難題等。
2.即興講話,作無準備的演講。這是臨時的、來不及準備稿子,即時性、廣泛性、隨意性都很突出。但這更符合生活實際,應用性更強。所以必須培養(yǎng)沉著應戰(zhàn)的心態(tài),克服口吃語訥,抓耳撓頭扯衣角等毛病。也可采取抽簽口頭作文的辦法訓練,一學期進行兩三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然就會提高。
四、問答辯論
問答是雙向活動,既要聽清對方意圖,又要準確回答問題。辯論則要針鋒相對發(fā)表意見,也就是“舌戰(zhàn)”。老師可以先介紹辯論的特點,如何準備,如何取勝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擬出有爭議的熱點問題,讓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去準備,查資料,寫提綱,擬草稿,做卡片。再然后選代表公開辯論,可限時或自由發(fā)言,當場讓其他同學評判,定出勝敗。這種方法對那些頭腦活躍、爭強好勝的學生最具吸引力。
總之,調(diào)動學生說話比調(diào)動他們寫作文要容易得多,也更實用得多。而一番動聽的說話何嘗不是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