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劉絢艷 謝佳琦
一、科研工作的作用
科研工作對高校教師而言,無疑具有拓展專業(yè)知識、豐富學科結構、提高教學能力、提升學術水平、實現(xiàn)職務晉升的重要作用。開展科研工作,可以促使教師更加自覺、主動地思考教學中的諸多新問題,更加廣泛地獵取新知識,更加積極地探求解決之道。正是在不斷進行科研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和能力得以提升。如果教師一味停留在教學工作的層面上,沒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做支撐,那么自身的教學水平難以提升。科研工作對教學而言,無疑具有理清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解決教學難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學過程本身也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面對學科發(fā)展的新情況,教師需要不斷吸納新知識,梳理出新的教學思路,充分運用各種新的教學手段,不斷總結和積累新的教學經驗,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諸多新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科研工作始終起到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一方面,教師通過科研工作的開展,將最新的學術前沿信息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及時獲取最新的學術動態(tài);另一方面,學生在參與科研工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fā)對學術問題的探討,加深對學科領域的認知,帶動和激發(fā)了學習的熱情。
科研工作對學科而言,具有充實學科內容、完善學科結構、健全學科體系、促進學科建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客觀上對學科的發(fā)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是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不斷涌現(xiàn),整個學科體系的建立、健全、完善和發(fā)展,都需要有大量科研工作的開展、深化和支撐。
科研工作對高校而言,具有引領學科發(fā)展、培養(yǎng)高新人才、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自身實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師發(fā)表了多少國際水準的高質量論文、有多少國際知名的學科帶頭人、承擔著多少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等,都已經成為評價一所高校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的重要標準。
二、提高科研工作需具備的能力
1.努力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充分認識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水平,應著重培養(yǎng)教師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一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高校教師要把追蹤學術前沿放在足夠重要的位置,時刻關注國際、國內本學科領軍人物的最新成果,掌握學科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發(fā)現(xiàn)和抓住適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在開展科研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獲取新信息,填充新知識,完善自身的學科結構,使科研水平得以不斷提開。二是勤于思考的能力。 科研工作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地灌輸知識,而要注意觀察和發(fā)現(xiàn)各種新問題,包括學科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講授知識中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學生聽課中反饋的新問題等。同時,教師要積極思考,這是開展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因為只有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在科研工作中更有針對性地思考問題,努力促使這些問題得以解決。
2.勇于攻關的能力
科研工作是項挑戰(zhàn)性極強的工作。無論是社會子課題,還是自然科學課題,教師都必須要有敢于吃苦、勇于攻關的精神,要能平心靜氣、開拓思路、潛心研究,要有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信念,從實踐中尋真知,不斷攻克一個個學術難題,高質量地完成自己所承擔的科研任務。
3.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
科研工作是一項創(chuàng)新型工作,它需要有善于發(fā)現(xiàn)新課題的眼光,集納更多的思想和智慧,開拓新的思維方式,運用新的技術手段,提出新的思路和見解,探尋全新的解決方案。教師要在新的學科發(fā)展背景下,勇于向傳統(tǒng)的學術觀點挑戰(zhàn)。
4.成果轉化的能力
高校科研工作的最終目的還在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因此,教師要特別注重對科研成果的轉化,要把最終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有價值的教學經驗、教學資源和教學能力,把科研成果更好地應用到教學中去,充分發(fā)揮科研成果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深化。
三、提高高校科研工作的措施
1.鼓勵教師發(fā)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教師學術見地和學術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教師職務晉升的重要指標。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是高校教師的基本核心能力之一,但不少教師因承擔科研任務較少,對學科發(fā)展沒有過多思考,對自身的教學經驗也沒有很好地進行梳理和總結,致使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相對較弱。事實上,不少教師為了評職稱才不得不東拼西湊甚至花大價錢買版面來發(fā)表一篇沒有多少學術價值的論文。這既是對自己工作的不負責任,也不利于高校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因此,高校要加大對學術論文的獎勵力度,并將其作為教師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鼓勵教師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更多高質量的論文。
2.鼓勵教師開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加強科研工作
無論對教師素質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是對高校自身建設的重要性均已毋庸置疑。目前在一些高校,教師為職務晉升而突擊搞科研的現(xiàn)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些教師只按照職稱評定標準要求搞科研,一旦職稱晉升了就不再做科研了,這種科研質量自然難以保證。因此,高校要求教師在平時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瞄準學術前沿,加強科研課題的立項與申報,加強科研團隊的協(xié)作與配合,加強重大課題的聯(lián)合攻關,從根本上提高高校的科研質量和科研水平。
3.加大建設高品質科研環(huán)境的力度
科研環(huán)境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科研工作的開展。一個穩(wěn)定、寬松、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有利于高質量科研成果的誕生,反之則會成為制約科研工作有效開展的瓶頸。高校要為科研工作的開展制定積極的獎勵政策,建立健全科研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加快科研平臺建設和科研成果轉化,重視科研課題質量提升和科研人才培養(yǎng),為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科研成果的產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總之,青年教師作為高校的新生力量,思維活躍,有科研激情,在參加工作后,要盡快適應高校的管理體系,在按質按量完成教學工作之余,要投入盡量多的精力到科研工作中。作為高校的管理者,應該出臺有利于科研工作順利進行的相關政策,激勵年輕教師參與科研工作。
參考文獻:
[1]陳 剛,王淑萍,叢明宇,等.新形勢下高??蒲泄芾砉ぷ鲃?chuàng)新探討[J].高教探索,2017(S1):12-13.
[2]加鵬飛,燕 艷,徐 菁.地方性高校社會工作專業(yè)“教學、科研、實踐”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構建[J].教育與職業(yè),2017(24).
[3]梅伏生,汪 虹,吳綺慧.淺談新形勢下的高??蒲泄ぷ鱗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