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林
摘 要: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仍存在與小學生實際生活相脫離的情況,為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應將生活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利于調動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已被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本文簡要分析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探討生活化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的重要影響,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對數學學習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
數學學科極具抽象性,不借助外物僅依靠語言講解,極難讓小學生透徹了解其本質,這對小學生而言是一項不小的挑戰(zhàn)。但數學又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將生活應用到數學知識的講解中,能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抽象的概念,鞏固數學知識點,利于引導學生強化觀察事物的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將生活化的場景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充分調動小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做到學有所用。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1. 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教學中,學生只需要了解書本知識即可。但當前社會飛速發(fā)展,每一個人都應有全局意識,尤其是小學生更應提高綜合素養(yǎng),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基礎上注重知識的全面性。生活化教學能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知識,懂得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通過采用生活化教學理念,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學習熱情。此外,容易使學生提升成就感,積極主動地學習。
2.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有效發(fā)揮,主動性更強,從而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教學理念已經深入到數學教師心中,不少地區(qū)通過開展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取得一定成績,但由于教師對該教學理念存在偏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師并沒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更趨向于形式化,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只是套用知識點,并沒有真正融會貫通,實際生活化教學效率并不高;二是部分數學教師缺乏生活化的教學經驗,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1. 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有生活化場景支撐的數學教學課堂,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小學生都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習氛圍不壓抑不死板,學習進度快,課堂教學效率普遍較高。如學習倍數知識點,可以為學生分發(fā)不同數量的水果,讓學生進行討論;也可以讓學生寫出爺爺奶奶、父母的年齡,分別計算出與自己年齡的倍數。
2. 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
解答數學題,需要學生擁有靈活的思維方式,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同一個問題通常會有多種解答思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極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把握小學生發(fā)展的關鍵時間點,注重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本質,找到更多的解題思路。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考慮多種因素,使學生能夠有效結合正逆思維模式,在實際解題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達到開拓思維的作用。
3. 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只要善于觀察,就會發(fā)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常見的有買東西找零錢運用到數學計算知識,如買1袋鹽2元,醬油4.5元,餅干10元,給收銀員50元,應給找回多少錢?用平均問題解決問題,如小明和5個小朋友一起玩,10個蘋果、15個香蕉應該怎樣平均分給大家才正確?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調用數學知識,通過正確解答獲得成就感,逐漸強化數學知識在現實中的重要性,進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今后的數學學習活動,主動探索新知識。對小學生而言,學習主動性越高,學習效率也將越高。這也將提高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質量。
新課標的深入推進,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順應時代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學生綜合情況,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深奧、抽象的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應用知識,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幫助學生減輕學習難度,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新的體驗,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全紅.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幾點嘗試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5).
[2]杜強.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關于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