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學習能力,更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尤其是在感受力與綜合性方面,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不僅涉及學生人格精神塑造,更是提高學生感知世界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從以往教學實踐來看,大部分閱讀教學流于形式,將單純地閱讀當作全部的閱讀教學,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言顯然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反而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當務之急是從我們教師自身入手,通過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力培養(yǎng);研究策略
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其目的在于為學生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但在目前的小學閱讀教學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教師僅僅依靠自身對整個教材的理解而向?qū)W生灌輸知識,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而無法思考,從而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生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從自身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著手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提供一個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 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正是一個對外界一切新鮮事物充滿期待、充滿好奇的時期,渴望知道成人的世界是怎么樣的,也總在尋求身邊新鮮的事物。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從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出發(fā),抓住學生的眼球,通過興趣著手重新點燃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的激情。當學生因為興趣而投入到課堂教學后,就會更加積極努力的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擴散其學習思維。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就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女媧補天》一課時,純文本的閱讀教材是無法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更加不能喚醒其學習的欲望,教師就可在最開始的導入教學中設置一定的懸念,先不急著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初步去感知課文,通過這種好奇心的驅(qū)使,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將學習重心放在懸念的設置上,并通過自主的閱讀進行解答疑問。如此一來,全體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參與其中而無需教師的強制性要求,也會在自主地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 傳授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
大部分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或指引,他們則完全不能理解文章大意,更無法解答相關的問題。究其原因在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的語文教師未能傳授學生相應的閱讀技巧與解答技巧,正如俗語有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想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文章體裁傳授學生相關的閱讀技巧,讓其在今后的閱讀與學習中拿到相關的文章題目后,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并根據(jù)所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除了能夠在課堂上掌握相關的閱讀技巧之后,在課后也可以通過閱讀報紙以及雜志逐步強化這種閱讀技巧,使之熟能生巧,從而真正地將這種閱讀技巧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例如,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將文中的關鍵詞句用波浪線勾畫出來,并告訴學生這些詞句一般在文章的段首、段尾之處;此外,對于一些經(jīng)典、優(yōu)美或者具有啟發(fā)性的詞句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及時摘抄下來,并在反復研讀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 注重閱讀體驗,引起情感共鳴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逐步推進與改革,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也在逐步深化改革之中,閱讀也更加強調(diào)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不能完全依托教師意愿進行講解與理解,還要求學生有自己的理解,讓其在真正地閱讀與學習過程中增加學生的語文體驗,并在反復地閱讀與感知過程中,加強學生對于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讓其能夠有屬于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快樂閱讀、興趣閱讀。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具有個性化學習與閱讀的舞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自主閱讀與思考,從而加強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與解讀。簡單而言,則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之中,首先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與交流,教師則順勢引導學生展開文章的相應閱讀,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文章的感悟與體會,以引起其情感共鳴。久而久之,就能達到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素養(yǎng),促進學生思維能力開拓的目的。
四、 注重課外延伸,拓寬學習視野
由于課內(nèi)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之內(nèi)將所有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傳授給學生,也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將這些方法與技巧實踐一遍。因此,課外閱讀就顯得十分有必要,它不僅是提升閱讀能力的手段,同時也是學生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通過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彌補學生課內(nèi)閱讀量的不足,并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其情感與價值觀,同時也能達到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個人修養(yǎng)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課外閱讀書籍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不是學生隨意閱讀,盡量是教師給學生推進閱讀素材,選擇那些積極向上且具有深刻內(nèi)涵的閱讀文章,如人物傳記、科普文章、歷史故事等,這些都有助于開拓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五、 小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育不斷深化與改革的前提之下,人們愈發(fā)重視學生閱讀思維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格外重視學生這一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的運用,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以此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于海韻.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8(12):94.
[2]趙曉敏.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上),2017(07):142.
[3]易凡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新校園(中旬),2016(09):149.
[4]靳杰.小學語文,閱讀為主——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課外語文,2015(12):132.
作者簡介:
楊芳,江蘇省宿遷市,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