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東
摘要:應用題是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年級教學中難以突破的一個難點。應用題的解答與單純的計算題解答不同,它需要有一定的邏輯與解題思路。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發(fā)散性思維來思考應用題,并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解題技巧,提高應用題教與學的質量。本文對小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7-0012
小學高年級的應用題本身就具有較強的難度,再加上應用題的枯燥無趣特點,使得應用題解題思路處于模式化狀態(tài)中,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能力都是十分不利的。長期以往會逐漸使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產生恐懼心理,形成抗拒學習心態(tài),會局限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發(fā)展。為滿足當前教學需求,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應當選擇有效措施加強應用題教學,從而使學生數學知識實際應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進而使其整體數學能力得到提高。
一、教學接近生活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懵懂時期,對很多事物都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只有通過觀看直觀的事物形象才能完成對事物的認識,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此來進行應用題的設計。教師要善于借助生活中的事物,來化抽象于形象。將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應用題中,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興趣,爭取讓學生主動學習。并且,可以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例如:結合購物進行應用題的設計,五一節(jié)快到了,各個商場進行打折促銷,甲服裝商店公布優(yōu)惠:購物滿三百元減價一百元;乙服裝商店的優(yōu)惠是:全場一律7折,小明可以在兩家商店買到同樣的商品,他想買一件二百元的衛(wèi)衣,怎么選擇更優(yōu)惠?這種實際的問題是學生在購物當中經常遇見的,所以他們會更用心地思考,也更能直觀地分析這個問題,這就便于學生解應用題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應用題教學
要想開展好應用題教學,首先要讓數學課堂更加豐富。如何在開展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中融入現(xiàn)代科技,讓課堂更加豐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每一個數學教師都應當深入思考的問題,但是由于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這也導致了現(xiàn)在的教學現(xiàn)狀,就是信息技術應用整體效果不夠好,學科現(xiàn)代化教學還沒有實現(xiàn),特別是對于應用題教學幫助不大。對此,需要小學數學教師進一步深入學習,探索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模式。
三、注重應用題示范與指導
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要想提升學生對應用題的理解能力,教師要強化教學示范和教學引領,進而打造高效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要發(fā)揮自身的示范和引領作用,讓應用題知識滲透到生活中,將應用題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同時也要引導同學互助學習,互相出題、解題,為學生找到學習的標桿,選擇優(yōu)秀的學生,采取結對幫扶等方式,對于有數學應用題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向積極的先進學生請教,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體系的優(yōu)化,提升應用題教學實效性和針對性,同時也可以實現(xiàn)個性化、特殊化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多種學習需求,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提升獨立思考能力,發(fā)揮數學學科的引領作用,讓學生感知數學應用題知識的內涵與魅力,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四、強化發(fā)散性思維題目的探討
小學高年級的應用題難度跨度較高,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于此類的題目往往直接“過掉”,這對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形成極為不利。當教學任務達到一定程度以后,適當地對“超綱”應用題進行分析和解答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突破學生的思維限制。為此,在小學高年級的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引用一些發(fā)散性的題目進行講解,并盡可能地以分組分層討論教學法對學生做出科學合理的安排,讓學生能夠在集體討論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彼此互相交流經驗,從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強化學生抽象思維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
五、科學設置教學激勵策略
在開展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要想打造高效課堂,可以科學設計教學激勵方式,提升學生參與應用題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常規(guī)教學來看,一般學生對于數學應用題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教師可以利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應用題教學中設置一些教學激勵環(huán)節(jié),通過設置獎項和榮譽等,激發(fā)學生上進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相互比拼中互相合作、互相學習,提升自身和團體榮譽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
六、學會總結規(guī)律
應用題解答完成時,并不代表學習就結束了,而是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回顧,總結解題經驗及規(guī)律,這樣在今后遇到相關的應用題時才能不費吹灰之力的解答出來。當然,這也需要在解答完應用題之后教師進行概括性的分析。比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體積”的關系式時,可以給予學生自由理解的空間,然后利用畫圖這一直觀的方式,在長方體中標注好長寬高,展示多種形狀的長方體,進行比較。最后鼓勵學生總結規(guī)律,記憶住長×寬×高=長方體的體積。當總結規(guī)律完畢后,教師需要設計精簡的幾道應用題,幫助學生進行進一步的鞏固,相信通過這樣的引導之后,學生不僅會具有較強的總結規(guī)律能力,還會不斷提升自身的分析問題能力。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育恰恰是重中之重,因此從教師到學生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克服應用題帶來的挑戰(zhàn)。教育者要投入更多的心血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育上,設計更符合實際生活的應用題,增加應用題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審題水平,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唯有如此的教育,才能更大程度的為國家創(chuàng)造人才。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張灣辦事處中心學校 4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