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民
[摘 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教育也面向多元化的發(fā)展方向。教師與學生應充分尊重教育方面的差異性,在滿足多樣化學習的基礎上,學校應實現多樣化辦學,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滿足學習需求的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本文分析了多樣化辦學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重要作用,針對素養(yǎng)要求提出了具體的辦學方法,以期為此后的多樣化辦學提供更多的借鑒依據。
[關鍵詞] 多樣化;辦學;學生;核心素養(yǎng)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其越來越需要多元化的高素質人才。學生之間的素質水平各不相同,但學校在辦學期間卻并未充分考慮其差異性,教師也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特點。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無法實現多元化發(fā)現,制約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思維,以致無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應實行多樣化的辦學模式,采用更新穎的辦學方法,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
一、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多樣化辦學的作用
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扎實的文化基礎、良好的審美情趣、理性的思考精神、自我發(fā)展的能力以及勇于探究的能力等,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與生活。同時,具備核心素養(yǎng)的學生還應具備參加社團活動的意識,擁有強烈的責任心與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技能訓練、知識體系以及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既注重開發(fā)個人潛能,且更為關注個體的自主發(fā)展方向,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學校開展多樣化辦學可以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需求,可以確保學生實現自主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當前社會發(fā)展需要多元性與多樣化的人才隊伍,對此,學生在接受教育時也應接受多元化的評價,并發(fā)展自己專長的領域,這樣才可以真正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真正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生源問題。當前我校招錄的優(yōu)質生源較少,在確保招生人數的基礎上,招錄的初一學生分數較低,且其不具備明顯的學習積極性,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缺乏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其次是師資問題。受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學校流失了很多優(yōu)秀的教師資源,且在校教師之間也得不到良好溝通,協同性較差,各個學科中缺乏領軍人物。最后是中考因素。相較重點初中,學校辦學水平較低,中考升學率較低,教學質量較差。且部分學生也缺乏提升成績的自信心,以致形成惡性循環(huán),教學質量變得越來越低。
三、利用多樣化辦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措施
1.提煉辦學理念,明確辦學定位
當前的初中教育已經形成了大眾化趨勢,為了有效突破教學瓶頸,學校應改變以往的辦學理念與單一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思想,由多個方面深入研究教學模式,加強探究與實踐工作。初中教育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學校不能僅滿足固定的升學需求,且更應該多考慮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方向與領域。在相關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中指出,普通初中學校為了實現多樣化發(fā)展,其必須實現辦學體制的多樣化,不斷擴大招生資源,實現辦學模式的多樣化,從而滿足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途徑。社會對人才需求逐漸趨于多樣化,對此,初中學校應不斷提煉辦學理念,增強辦學信心,并完成思考與實踐,確定特色化的辦學理念。一方面應確定多樣化特色的辦學性質,社會需要多元性的人才,對此,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也應接受多樣化的評價。學校應明確學生在發(fā)展以及核心素養(yǎng)方面存在的差異性,針對當前的教學特點實行差異化的教育,從而切實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水平。另一方面,學校應明確辦學多樣化的內涵與特色,多樣化的特色辦學要求學校不斷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切實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分層教學方法,針對學生實行差異化培養(yǎng),確保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均可以提升成績,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真正實現多樣化特色辦學。
2.拓寬辦學思路,創(chuàng)新辦學方法
學校應在遵循多樣化特色辦學原則的基礎上,實行三結合的辦學模式,不斷拓寬辦學思路,真正實現多樣化辦學。首先應做到導學結合,學校應積極推行新課改理念,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均衡發(fā)展。其次應做到藝教結合,學校在進行教育期間應增加藝術教育,并創(chuàng)立獨特的藝術教育品牌。最后應做到體教結合,學校應全面貫徹落實學生健康標準,遵循健康和諧的教育理念,推行陽光體育運行,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鍛煉的好習慣。
3.實現三結合,確定三目標
學校應全面了解學困生不積極學習的主要原因,不能全面否定學生,應由教師與學生自身方面找出學生不能積極學習的主要原因。且教師也應做好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工作,以便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生活與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學校除了應制定措施提升學困生的轉化率外,為了確保每個學生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其還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新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堅持多樣化特色辦學理念的基礎上,堅持三結合的辦學目標,從而幫助學生真正走出教學困境。以往學校在評價學生時主要看中分數,沒有進行其他項目的智能評估與預測。針對此問題,學校應不斷完善導學結合、藝教結合以及體教結合教學模式,全面評估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自身的優(yōu)缺點,明確自身的學習優(yōu)勢與劣勢,從而確保教師順利進行因材施教。
4.健全教育機構,打造優(yōu)良教師隊伍
學校應高度重視藝體教學工作,并指派專門的教學負責人員。學校應在結合自身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配備分管教學副校長、教研組以及教練組等教學人員,并開展各種音體比賽活動,為藝體活動配備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從而促使藝體教學與比賽的順利進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5.以比賽促訓練,以展示促訓練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學校應有效結合比賽與展示活動,實現以賽促訓、以展促練。我校屬于當地的田徑項目訓練基地,代表市縣參加了多次體育比賽活動,在獲得優(yōu)異成績的同時也提升了體育教學水平。同時,我校還組織開辦了書畫展以及文藝演出等活動,通過訓練真正促進了學生書畫與音樂技能水平的提升。
6.強化教學模式,促進全面發(fā)展
學校在開展藝體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課堂教學,并將其作為主要的教學陣地,不斷強化課堂教學管理,有機結合課堂教學與藝體活動。為了避免與正常課堂教學產生沖突,學校應將藝體活動安排在第二課堂時間進行,并設置專門的藝體班級,完成獨立編班組織教學,根據藝體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進度,并指派專門的教師進行指導,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受當前社會背景的要求,各學校主要的辦學目的應在于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且學校應改變以往單一的辦學模式,推行實施多樣化辦學,采取適宜的辦學方法,從而有效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發(fā)展。如學??梢苑e極進行教學改革、拓寬教學渠道、豐富社團活動以及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等,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提升,促使學生得到更優(yōu)良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濱.教研員核心素養(yǎng):教研轉型背景下的新修煉[J].中小學管理.2016(4)
[2]張清平.用特色辦學引領農村中學“戰(zhàn)略突圍”[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2)
本文系2016年度漳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立項一般課題《四都中學多樣化辦學研究》(課題批準號ZPKTY1604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