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巖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yī)院治未病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老年高血壓患者會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礙,睡眠障礙又是引發(fā)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直接影響到患者血壓變化,從而加重高血壓病情[1]。本研究用中藥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老年高血壓失眠效果較好,總結如下。
共150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對照組男36例,女39例,年齡平均(64.3±5.3)歲,高血壓病程平均(6.5±3.6)年,失眠病程平均(1.9±0.3)年。觀察組男37例,女38例,年齡平均(64.2±4.5)歲,高血壓病程平均(5.9±3.2)年,失眠病程平均(2.1±0.2)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超過60歲,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評分超過7分[2],治療前7天未接受過其他抗失眠治療,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繼發(fā)性高血壓,存在重要器官如心、腦、肝、腎等嚴重功能異?;蚓裣到y(tǒng)、血液系統(tǒng)嚴重疾病,合并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穴位貼敷或耳穴位置有皮損,患高血壓病前就有嚴重失眠病史,妊娠或哺乳期。
兩組均進行常規(guī)降壓治療。對照組用右旋佐匹克隆2mg,每天服1次,連續(xù)30天。觀察組用中藥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用等量的天麻、白芥子、吳茱萸、鉤藤、川芎研磨成粉末,用白醋調制成湖狀,選涌泉、太沖、內關、巨闕等穴,消毒后取黃豆大小藥糊用圓形膠布進行固定,貼敷于穴位上,用紗布進行固定,每次穴位貼敷20~30min,每天睡前貼敷1次,治療4周為一療程,共2個療程。另取神門、心、交感、皮質下、枕、肝、腎、脾等,耳穴消毒,用王不留行輕柔按壓,有酸、脹、痛感為宜,每次按揉20s,反復按揉5次,飯前、飯后、睡前對耳穴進行按壓5~7次,每隔5天更換耳穴貼,治療4周為一療程,共2個療程。
收縮壓和舒張壓多次測量取平均值[3]。根據(jù)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對睡眠情況進行測評,測評項目包括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總評分得分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
兩組治療前后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 (mmHg,±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 (mmHg,±s)
組別 例 收縮壓 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75 160.2±5.6 152.1±4.0 92.7±1.8 87.5±6.2觀察組 75 160.8±7.7 120.1±6.0 92.3±2.1 79.5±3.1 t 0.546 38.431 1.252 9.995 P 0.586 0.000 0.213 0.000
兩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評分見表2。
表2 兩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比較(分,±s)
表2 兩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比較(分,±s)
組別 例 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日間功能障礙 總評分對照組 75 1.86±0.50 2.22±0.60 2.34±0.48 2.23±0.54 14.56±1.93 1.52±0.65 28.86±3.03觀察組 75 1.26±0.41 1.85±0.62 2.00±0.45 1.98±0.51 13.10±1.91 1.13±0.82 22.13±3.07 t 8.036 3.714 4.475 2.915 4.657 3.227 13.512 P 0.000 0.000 0.000 0.004 0.000 0.002 0.000
高血壓患者因血壓變化影響睡眠,睡眠障礙又使交感神經活躍度增加,導致血壓持續(xù)上升,形成惡性循環(huán)[4]。睡眠障礙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發(fā)生紊亂,發(fā)生緊張、焦慮、煩躁。持續(xù)性的動脈收縮影響心血管,造成靶器官的損害。
失眠屬中醫(yī)“不寐”范疇[5]。病機為陰陽失交、陽盛陰衰,與高血壓陰虛于下、陽亢于上有相同的病機。耳上有6條陽經與臟腑向對應。耳穴壓豆刺激可降低血壓、改善失眠癥狀。穴位貼敷可對穴位進行刺激并發(fā)揮藥物作用。因此,中藥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老年高血壓失眠可改善睡眠質量,并且對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有較好的調節(ji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