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洋
(桐鄉(xiāng)市衛(wèi)生學校,浙江 桐鄉(xiāng) 314500)
微時代的自發(fā)性、隨意性和碎片性,給中職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為提高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質量,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思想,讓護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引入微信公眾平臺[1]。以我校1601班護生為觀察組(50人),建立“產科護理微課堂”微信公眾號,讓護生關注該微信公眾號;以1604班護生為對照組(50人),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關注該微信公眾號。兩組均為五年一貫制護理班學生,均是第一次學習婦產科護理學,且均由筆者任教,具有可比性。
選擇我校五年一貫制護理班學生100人為研究對象,均為二年級,前期基礎課程已修完,進入臨床課程學習階段,本學期第一次學習婦產科護理學。
在婦產科護理學中“選取妊娠期并發(fā)癥婦女的護理”“分娩期并發(fā)癥婦女的護理”“女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患者的護理”等章節(jié)的部分內容進行教學研究。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觀察組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引入微信公眾平臺,具體如下。
課前一周將上述章節(jié)涉及的護理知識要點發(fā)給護生,使其了解重難點和知識框架。
教師收集臨床相關典型案例,以文字或教學片形式介紹給護生,請護生根據(jù)新生兒Apgar評分判斷新生兒窒息程度。
2.3.1 建立微信公眾平臺 在微信公眾平臺申請“產科護理微課堂”微信公眾號,要求護生關注?!爱a科護理微課堂”微信公眾平臺可群發(fā)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內容。任課教師組織護生建立微信群,護生自由編組。在每周固定的時間,教師利用4個學時在微信群與護生交流,進行答疑和測試。
2.3.2 篩選微課內容,制作微課視頻 選用學校多維一體化錄播教室,按考綱要求及教學重難點篩選每章節(jié)的微課內容,構建整體框架,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利用Camtasia Studio 8進行視頻錄制。錄制完成,由專業(yè)人員進行后期編輯加工,并定期更新完善。每章節(jié)制作1~2個微課視頻,每個視頻5分鐘。
2.3.3 微課內容緊貼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 婦產科護理學是中職護理專業(yè)一門重要的核心專業(yè)課程。微課圍繞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考綱知識點進行設計制作,主要是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強化以及相關知識的拓展,實現(xiàn)將教學重點、難點碎片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學習時間靈活化,考點反復強化等。
(1)定時更新“產科護理微課堂”微信公眾平臺內容,設置任務及測驗,及時檢查護生學習情況。實施獎勵機制,對利用“產科護理微課堂”微信公眾平臺進行預習、測試、課后拓展和護考知識點學習且效果良好的護生給予適當獎勵。
(2)在“產科護理微課堂”微信公眾平臺設置留言板,護生可記錄每天的學習體驗,并與同學和教師溝通交流。
為探討微信公眾平臺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運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2],教學結束后,對兩組護生進行教學效果評價問卷調查。調查問卷自行設計,評價分為“是”或“否”。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觀察組理論和實踐技能考試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01),說明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婦產科護理學教學效果顯著,可提高護生理論和實踐技能考試成績,見表1。同時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在基礎知識掌握度、學習主觀能動性、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方面,實驗組的評價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理論和實踐技能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理論和實踐技能考試成績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50 50 t P--理論考試成績85.35±5.82 80.93±4.63 5.864 0.001實踐技能考試成績89.14±8.12 80.96±7.91 7.779 0.001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樂于接受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婦產科護理學教學的模式,它使教師由教學活動的中心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導演,由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樽o生學習的指導者。
由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和維護以及微課的設計與制作需要掌握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及相關軟件操作技術等,因此建立由護理和信息技術為一體的多學科合作團隊尤為重要。
微信公眾平臺在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對信息源的及時性有很高要求。教師承擔常規(guī)教學任務和班級管理工作,沒有更多精力和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答疑。從教學的長遠發(fā)展來看,將高頻問題系統(tǒng)分類,建立專門的智能答疑系統(tǒng),實現(xiàn)“一對一”交流輔導很有必要性。